自读感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2023-07-06 05:51:03朱海平周玲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朱海平 周玲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自读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聚焦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标准同时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即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学生在实践中的摸索和内化,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核心素养离不开自主学习,而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自读感悟。

一、自主学习是核心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1.自主学习旨在为终身学习夯实根基

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任务不能只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他们走出校门以后也能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因此,学校应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夯实根基。

2.语文学习中的言语经验须自主建构

言语实践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性活动,是学生调用已有经验为新的表达目的服务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言语活动的主体通过其言语活动把客观言语内容纳入自己已有的主观言语结构之中。小学生学习语文,通过学习文本,接触与内化各种言语表达方式,并在老师的点拨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迁移、运用,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这样的语文学习,是言语经验在言语实践中获得、内化与自主建构的过程。

二、自读感悟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阅读教学中的自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意义建构”。自读感悟强调的是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和点拨进行的一种“意义建构”。这一过程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是思维发展、人格塑造的过程,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过程。

研究表明,小学四年级是一个节点,四年级之前的大部分学生是在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四年级之后的学生才开始转向阅读学习(read to learn)。也就是说,中低年级(一至三年级)的阅读教学是为中高年级(四至六年级)的阅读打基础。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其阅读兴趣,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阅读方法,应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自读感悟能力。

1.自读感悟的基础与原则

(1)自读感悟的基础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感悟的基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了实践在培养乐感、手感过程中的重要性。相应的,读作为重要的语文学习实践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同样重要。课文的精妙之处,如细腻的感情、深刻的哲理等,是无法用语言讲清楚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琢磨品味,这才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抓住了语感就抓住了語文教学的基础问题。所谓“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读中悟。以读促进理解,以读悟出感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读感悟的原则

一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的信息,积累不同的知识和感性经验,加之他们天生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就有差异,必然会带来语言感悟上的差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有独特的体验、理解和感受。

二是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是一个从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到进一步领会、觉悟的由浅入深的情感体验过程。“感”的阶段主要是初步理解并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是一种感性认识。“悟”的阶段是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升华,“悟”的过程中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对课文有各不相同的理解。感悟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地、反复地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还应初步理解课文所表现的感情,同时标出不理解的部分,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步,精读课文。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反复的读,深入感受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

第三步,综合阅读。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课文的脉络和主旨。

这三步是一个由“感”到“悟”,情感体验不断深化的过程。

2.自读感悟的契机与方法

(1)自读感悟的契机

“契机”指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感悟的契机指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之处。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师的作用不仅在“讲”,更重在“导”。对于课文表面的意思,学生自己也能看懂,而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他们未必能深入领会,因此,教师须在这些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指点,也许只要三言两语,就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这些关键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情感体验的唤起处。课文的情感脉络是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依托。教学中,教师应厘清课文的情感脉络,抓住文本中能体现情感的字、詞、句、段等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白鹭》一课的第6~8自然段,作者描摹了三个不同场景中白鹭的美,是表现作者对白鹭喜爱之情的关键之处。

二是语言表达的精妙处。语言表达的精妙处既指语言本身的精妙,也指表达形式的精妙,这些都是学生感悟的契机。如《白鹭》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作者用四个同样的句式,从蓑毛、结构、喙、脚等角度描绘了白鹭的静态美。教师抓住这些语言表达精妙之处进行点拨,对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是情感理解的困难处。由于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不熟悉,或课文所写的内容距离他们的实际生活较远,就容易造成学生在文本情感理解上的困难。比如《祖父的园子》一文,如果学生对作者萧红的经历不了解,理解作者对祖父的思念之情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自读感悟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过程中要把握两个方面:把课文读好,感悟课文,二者相辅相成。课文读好了,情感体验也就出来了。相应的,如果课文的意思理解了,情感悟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是展开想象,唤起情感体验。如果课文描绘的景物是学生熟悉的,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唤起头脑中储存的表象;如果是学生不熟悉的,就可以用实物、课件等帮助学生形成与课文描述的景物相同或相似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借助这被唤起的或刚形成的表象边读课文边再次进行想象,在头脑中浮现出课文描绘的景物,借助课文,对认识到的景物进行体会、感受。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读课文,也就是读出感情。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过程,同时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以《白鹭》一课为例,首先,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白鹭。这样,即使是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白鹭,也能在心中留下白鹭“洁白”“身段优美”的印象。然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白鹭的样子及三个不同场景中白鹭的美,在脑海中勾勒出优美的画面。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丰富画面,如想象清水田里白鹭的倒影、小树绝顶上白鹭的神态、夕阳映射下白鹭飞翔的姿态等,通过想象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是联系生活,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处。有些课文,学生并不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不出感情。教师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的方式,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如《祖父的园子》一课中,“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作者用“愿意……就……”的句式,写出了园中植物生长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状态。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的自己是否可以“愿意怎样就怎样”,以此理解祖父的园子为何对于植物来说是自由的天堂,更是作者自由的天堂。进而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是查阅资料,突破情感体验困难处。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课文的写作背景等,帮助学生突破情感理解的难点。教学《祖父的园子》时,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祖父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如果学生了解到作者幼年丧母,父亲不关心她,继母百般刁难她,唯有祖父始终疼爱她、呵护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长大后历经坎坷的作者,每当想起那个园子就会想起祖父带给她的温暖和幸福,进而理解作者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之情。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示儿》时,由于古诗创作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为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写作的年代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背景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了解到:作者生逢灭亡之际。南宋政权建立后,统治者不但没有收复失地的志向反而向金国纳贡称臣,致使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国占领。作者一生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却频遇挫折,终不遂愿。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那执着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新课程标准聚焦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阅读作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自读感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1:29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