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阅读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更要精准分析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内蕴。语文教师要通过经典美文阅读教学把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形成正确的指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的情感导师。解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把握中心主旨,采用再现文本情景、设置讨论环节、巧设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情”;情感价值观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潜移默化地将情感与思想融为一体进行阅读理解的分析和探索。结合阅读教学篇章,反思自己的人生,得出一些人生启示,引导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纵观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与情感相关的经典美文数不胜数,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采用再现文本情景、设置讨论环节、巧设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以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阅读素养。
一、阅读教学中解读“情”的重要性
从教学中了解到,初中生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正处于上升期,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情”的分析,引导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结合《秋天的怀念》一文,解读作者浓浓的深情,做情感阅读的教学分析,举一反三,延伸到其他文本阅读中情感理解的剖析。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突出教师本位角色“引导”,又要实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评价的重要作用。语文学习对于初中生而言不仅要完成识字、理解词语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著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照顾瘫痪儿子的故事,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中蕴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笔者通过对《秋天的怀念》一文“情”的分析,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进而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去思考人生,深入感悟《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浓浓深情,以期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促使学生深层次感受平凡母亲的伟大。
二、《秋天的怀念》教学实践
(一)再现文本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解读《秋天的怀念》,教师可以选择用情景回忆的形式导入新课。笔者执教《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导入新课具体如下:首先,引导学生吟诵熟悉的与亲情有关的诗词,学生们异口同声吟诵《游子吟》,此时教师适当地与学生探讨诗歌作者通过怎样的情境表达出对母亲的爱;其次,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背影》,并以此为话题与学生展开较深层次的交流;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即今天要为大家带来一篇独特的关于亲情的好文章——《秋天的怀念》。创设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现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
(二)合理预留自读时间,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教师为学生预留自读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当代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理解能力,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注重讲解,那么课堂氛围则會死气沉沉。学生通常会因缺少思考而无法有效地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意识,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调研中笔者了解到,当前初中生受互联网信息影响,被大量短视频冲击,在尚不成熟的心灵上探寻着自身的情感价值取向。但他们的内心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承受能力又极为有限,改变初中生情感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极为重要,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所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育人任务。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读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首次阅读,初步感知《秋天的怀念》是在怀念谁,为什么是在秋天,又因为哪些缘由引起了作者的怀念?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自读环节会更用心地阅读文本,找寻答案,并在自读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详细预习,为感知作者浓浓的深情奠定了基础,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本剖析能力。
(三)设置讨论环节,感受作者浓浓深情
阅读文章、分析情感,为的是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情感价值目标。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完成对文章的深度理解。笔者和学生开展一场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问答式的探讨如下:“文中有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文中的哪些字词细腻地表达出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关心?”“母亲病重和对儿女的牵挂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对于这些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文章中找寻答案,表达时可以是文章中的句子,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总结。面对相同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却不同,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彼此的看法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感受作者抒发的浓浓深情。
(四)巧设问题驱动,感受作者浓浓深情
《秋天的怀念》一文,选取了秋天作为写作的落脚点,其时间既符合了“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巧妙地把“秋天的菊花”融入其中。比如,母亲几次提到去北海看花,但都被“我”无情地拒绝了,而当自己和妹妹去看花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通过母亲想看花、“我”拒绝看花、最后作者又在母亲不在以后去看花,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通过看花生动地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构思技巧,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确保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
(五)以读促写,促使学生抒发真情
阅读文章是为了教会学生感受人间真情。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讲一讲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说一说母亲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各种小事。面对学生的真情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拿起笔,以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母亲最想说的话。这种氛围中的练笔既是对学生阅读理解后的写作水平的提升,又是学生真情表达的最佳时刻,让学生深刻感受平凡母亲的不平凡,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亲情。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文本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师应结合语文素质教学要求,在讲述《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并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小事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让学生回忆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并学习课文的抒情方式,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有感情、有层次地表述出来,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
总之,根据学情,理解《秋天的怀念》一文体现的浓浓深情,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解读,对于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情感的表达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共情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张成山(1972— ),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九年制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