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呼唤“真阅读”

2023-07-06 11:45:13巴鹏飞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真阅读”是相对于“伪阅读”而言的,“真阅读”更遵从学生的本心,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学生更容易获得丰富的心灵感受与陶冶。在“真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有利于其收获丰富的知识,进而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促进初中语文“真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真阅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伪阅读”。所谓“伪阅读”是指“虚假阅读”,主要指的是一种过分强调功利性目的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伪阅读”是一个摧毁阅读的过程,其追求的目标背离了阅读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真阅读”的实施就变得尤为迫切。因此,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基础,对“真阅读”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品词析句,促进感悟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三方对话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追求功利,就会出现阅读教学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文章内核的现象。由此可见,功利色彩过分浓厚的“伪阅读”并不利于学生感悟文本内涵。因此,教师应放下功利之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阅读教学,让学生慢慢品读文本内容。在这个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须关注文章的语言,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品读犹如慢火煲汤,会让阅读的滋味更加醇厚。

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语言朴实无华,细节描绘形象动人,非常值得深入品读。针对本文,明确品读重点主要集中在文章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有这样一句话:“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其中的“晒”字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读一读这段话,然后在脑海中想象大自然真实的画面,同时思考这个“晒”字是否可以替换成其他文字。在认真品读后,学生发现这个“晒”字看似寻常,却在不经意之间为整段话赋予了一种生命力。这个“晒”字使冷冰冰的一座城变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老人。将老城沐浴在阳光下,比作一个老人在悠闲地晒着阳光,这是多么美妙惬意的画面。后文提到的“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再次凸显了文本语言的生命力。通过深入品读文章的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言是文章的基础构成要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语言深入解读文本内容。为了构建“真阅读”课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让学生对文字之美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互动对话,促进理解

“新课改”犹如一场熊熊燃烧的烈火,旨在将教育领域的各种积弊燃烧殆尽,从而开启新的教学模式。但有的教师走向了反面,为了追求课堂的创新,一味追求用多媒体授课代替传统授课模式,课堂变得越来越“酷炫”,但学生的存在感却明显削弱,缺少表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看似热闹活跃的课堂背离了教学的初衷,离“本真”教学日益遥远。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推动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恰当运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回归本真教学。

例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水调歌头》一词,有关“月亮”这一意象的体会和领悟是教学重点之一,笔者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互动环节中,学生纷纷直抒胸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苏轼笔下的月亮透着一丝眷恋的味道,它抒发的是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有的学生表示,“词人运用了由己及人的创作手法,由自身的离别之思过渡到对天下离别客的关注上,展现出作者的共情心理,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朴素追求。”还有学生认为,“这首词读来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但整体氛围并不消极颓丧,反而蕴藏着一丝希望。或许对于作者而言,尽管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数,尽管自己并不清楚是否还有机会和家人团聚,但仍然心存期待,渴望有一天可以和家人重逢。”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总结,并向学生介紹苏轼的人生经历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理解这首词作的情感内涵。

在本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切忌将过多的多媒体资源引入课堂,因为它会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教师应着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才是回归了本真教学的课堂。

三、关注生成,因势利导

教师在上课以前会对新课进行预设。“预设”就是预先设计,即提前思考教学方法、措施、手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课堂出现临时状况,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精心预设教学内容,但这种“预设”往往相对理想化,不可能预估到一切变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这些“临时状况”,因为这是学生的课堂动态生成,同样呈现着本真课堂的特色。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在课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于是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父亲送别,为什么作者还要在最后插入一段父亲写信的内容呢?感觉没有必要。而且,这段内容和前文提到的事件中间相隔较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是否应删去这一段?”学生的这个观点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并不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因此,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接着引导全班同学思考这个问题:“同学们,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的结尾部分,想一想作者为何在此处继续提到背影?”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认为这一处描写是对原文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对情感的一种渲染。作者正是因为看到了父亲的信,才会勾起作者对父亲的回忆,而这样的情感脉络才是连贯的,所以这一段不能删去。

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精彩的瞬间是随机发生的,学生的很多观点也是随机生成的,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并借此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样才能实现真阅读。

四、扩展视野,彰显个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众所周知,个性发展需要有自由的空间,而语文教学的“自由”就是让学生拥有“真阅读”的机会,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堂收获。所谓的“真阅读”,就是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魅力,领悟阅读的真谛,引导学生借助“语文”这扇窗口看到更多的精彩。如果只集中于课内教材,学生的收获是有限的,看到的“风景”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向课外拓展,为学生补充更多的课外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的审美素养、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后,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范进的处境,对范进中举以后的疯癫状态难以理解,觉得这是作者的夸张。其实学生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范进中举”背后的社会环境,不懂得科举对当时读书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不明白科举制度的残酷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了《儒林外史》的其他相关片段,尤其是和“范进中举”相关联的部分。除此以外,教师又为学生补充了明清时期科举制的相关资料。比如,在《儒林外史》中提到一个叫周进的人,他原本是众人眼中的笑柄,结果“好风凭借力”,凭借着小商人的帮助参加了科举考试,得到了考官的同情,中举后他的社会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改变,原本对他不屑一顾的人全都变得前倨后恭、极尽谄媚。原文中,作者将周进发迹前后的遭遇描写得淋漓尽致,对社会人情的刻画鞭辟入里,揭露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抨击了科举制对人性的扭曲。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原本是作为人才的一种选拔制度而设置,为什么到了清代会成为禁锢文人的一道枷锁?从文章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借助教师补充的课外资料,学生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教材,还需要立足教材向课外拓展,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这样的“真阅读”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回归本真,保持初心,用大道至简的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文本,让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真善美,实现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淘.朗读探真情  情境解文本——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散文百家,2019(8).

[2]蔡勇.品赏细节  感受真情——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J].语文知识,2017(15).

作者简介:巴鹏飞(1970— ),男,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副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6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