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
作为一名普通班主任,我从新手一路走来,到现在基本胜任,这个过程甘苦自知,不足为道。既然选择了做班主任,总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成绩。虽不慕名利,但不拒名利,顺其自然。根据自身的经验,再加上对其他班主任的观察和研究,我总结出从新手到名班主任,大概要经历“五部曲”。
一是以勤补拙。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班主任。初入职场的老师如果当了班主任,便面临班级管理和教学的双重压力,因毫无经验,只能凭借年轻力壮的身体在班主任工作中冲锋陷阵。做班主任以前,有些老师可能也看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书。可到了实践中,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书上的东西,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此外,新手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想法不了解,对学生的行为没有预判,不知道怎么和家长沟通,甚至连排个座位都没有头绪。每天教学工作和其他杂活已经让人劳累,学生制造的问题又层出不穷,过不了多久,新手班主任可能就开始身心疲惫,甚至心力交瘁。
此时,要想打开局面,唯有以勤补拙。新手班主任最缺的是经验,最不缺的就是激情,一定要勤進班、勤跟班。整天躲在办公室里,绝不可能做好班主任。勤进班、勤跟班,就能快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共性和特性。有了问题意识,才好对症下药。有一个随时都会进班、长期跟班的班主任,学生一般也不会肆无忌惮。班主任要做到:学生上课的时候,多在外面看一看,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学生下课的时候,多和学生聊一聊,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学生也会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总之一句话,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是熟能生巧。班主任其实也是有门槛的,不是每个老师都适合做班主任。有的人擅长,可能一两年就度过了新手期,开始崭露头角,干得有声有色。有的人不擅长,可能不到一年,就干不下去了。特别优秀者毕竟是极少数,对大部分老师而言,按部就班地带完一轮,基本上就度过了新手期。
带第二轮学生的时候,班主任有了之前的经验,基本可以胜任常规管理,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说什么话,对学生的言行有一些预判,和家长沟通时也多了一分淡然和底气。这时候,班主任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会在班上推行一些新的做法,有意识地去搞一些班级文化建设,知道培养班委,打造班级核心力量。这样,班主任自己轻松很多,学生成长也快,师生关系也开始融洽和谐。此时,班主任不再容易被激怒,甚至能做到遇事不急不慌,理智平静地处理。班主任做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已经成长为学校的新秀班主任,能得到学生、家长还有学校的认可。
三是融会贯通。又干了一轮之后,有的班主任可能因为职业倦怠,也可能因为已经评上了中级职称,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就中断了或者不愿意再干班主任工作。也有一部分优秀的班主任已经提拔到更高的岗位上去了。还留在班主任岗位上的老师,自然也有他们的追求。这时候的班主任,已经成了学校的骨干班主任,在学校的师徒结对中做起了师父,带起了徒弟。
有了前两轮的经验,他们对班级管理已经游刃有余。他们听过一些讲座、看过一些书,也会发现,那些名班主任说的和做的,好像和自己的也差不多,只不过别人说出来了、写出来了。很多班主任止步于此,基于之前的经验就已经能把班级带得顺风顺水。因为相同的学校、类似的学生,一届一届下来,各项事务大同小异。其实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大多数班主任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
四是能说会道。三轮下来,该经历的都已经经历了,高级职称也差不多该评了。这时还在班主任岗位上坚守的教师,其实已经不多见。这时的教师要想再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思考怎么做,在我看来,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做法说出来。
做和说完全不是一回事,怎么做是面对学生,这点教师早已经习惯。但是在一个公共场合,对着自己的同行,把自己的做法围绕固定的主题、以凝练的方式有条理地说出来,还要能打动他们,就不容易了。没有一定的口才,没有总结归纳的能力,肯定难以娓娓道来。如果不能打动同行,别人听过一次,就不想再听第二次。
五是笔耕不辍。做得好、说得好的班主任,基本上已经在学校甚至在区域内小有名气,可能也组建起了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之余,还带起了团队。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班主任,已经很少见。这时要想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从一个区域辐射到全省甚至全国,就需要笔耕不辍了。
也许班主任工作一路走来,有些教师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主持过一些课题研究,参编过一些书籍,但终归不成体系,影响力有限。要想做到全省甚至全国知名,就要有持续输出的能力,写出很多有主题、有干货、有文笔的文章,结集成册,出版发行。有了专著,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就能被更多的人了解,进而自己也就能被熟知。
做到这个程度的班主任,大概已经名利双收,会被各个地区各个学校请去做讲座。在本校,也会被学校领导重视,毕竟这样的名班主任,已经是学校的名片。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进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班主任中途止步,而能做到名班主任的,毕竟是极少数。不过梦想总是要有的,只要坚持不懈,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