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胜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五育并举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而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落实过程中却存在形式化问题,实效性不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文章结合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就当前德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度剖析了德育管理应该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方法,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德育;班主任管理;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1-01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55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管理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少班主任认为高中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不重视德育管理,影响了德育效果。此外,缺乏科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方式也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另一重要原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发迫切,德育工作的紧迫性也越来越强,亟须合理有效的德育管理工作方法。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
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行为往往受自身德育管理理念的影响,当德育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时,班主任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也一定是不科学的。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将高考视为学生的“头等大事”。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往往更重视智育管理,而对德育管理有所忽视。一些班主任认为高考不会对学生的德育效果进行考查,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忽视了德育,但是德育不仅关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还关乎学生的学科学习,对德育工作的忽视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活动形式化
随着对德育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说教并不能优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必须依靠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习惯。新课标要求学校定期组织德育活动,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但是就目前德育活动的组织情况来看,形式化问题十分严重。比如,某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组织了一次“万人学雷锋,千人签名”的活动,场面十分壮观,但是一问学生雷锋精神是什么,学生却回答不上来。显然这一德育活动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德育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德育评价方式十分传统,且十分单一。很多学校所采取的德育评价方式是积分制:每学期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分数,如果有不好表现就扣除相应分数,有好的表现就加上相应分数,而衡量其表现的标准是校规与班规,这种量化的评定方式不仅缺乏人文关怀,也不够科学。比如某学校对学生的头发长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凡是不合要求的学生都要扣除两分。这种机械呆板的规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高中德育管理功能分析
(一)规范功能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规章制度,班级管理即通过班规的制定来规范班内学生的行为,德育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行为也有一定的规范功能,但是班级管理中不能依靠机械规定来约束学生,而应通过思想意识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德育管理工作所具有的规范功能是让学生有一套是非标准,即使在没有班规约束的时候,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
(二)熏陶功能
德育管理工作所具有的规范功能并不是当即见效的,也不是硬性规定的,而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可以说熏陶功能是规范功能的前提。不少班主任将德育活动的组织视为德育的根本方式,高度重視德育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但是实际上除了这些德育活动之外,班风、校风等也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最为持久、深远的。因而,在新时期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还应该着眼于熏陶功能的发挥,借助具体的德育活动、抽象的班级氛围来熏陶、影响班级中的学生。
三、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随着德育观念的更新,德育不再是一味说教,班主任也开始自发地举行一些德育活动,以促进德育管理功能的发挥,但是考虑到学习仍然是高中生的重要任务,因而班主任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考虑实效性。
1.主题班会。为了保证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每所学校基本都会要求班主任每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但是在实际组织过程中,主题班会更像是“批评会”,班主任会在班会上对近期违反班级纪律、成绩下滑的学生进行批评,这难以发挥德育的作用。为了提升德育管理效果,班主任可以巧妙利用班会,班会课每周只有一节,而德育活动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因而班主任可以与学科教师沟通调课,让两节班会课连在一起,以确保德育活动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为德育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班主任要避免对主题班会的过度控制,而是要让学生成为主体,班主任在确定主题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做。比如,高中阶段的学习比较繁重,不少学生认为给其他学生讲题会耽误自己的时间,事实上,在讲题过程中,学生能巩固一遍知识点,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班主任不能直接“勒令”学生为他人讲题,此时就可以巧妙借助班会。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学雷锋”主题班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雷锋事迹,剖析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并手绘手抄报,利用主题班会课进行手抄报评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在今后主动帮助他人,形成互帮互助的班风。
2.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活动,德育效果需要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德育效果的产生也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完成,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活动的组织十分有必要,但是学校能够为德育活动提供的条件毕竟有限,因而促进德育活动由校内向校外的延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行之举。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近年来以学校为主体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加,但是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深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寻求更为合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与组织方式,也是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一,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具体内容。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即班主任必须清楚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此来选择活动组织方式,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提前进行合理严密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流程较为烦琐,要想让每个步骤都紧扣德育要求,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班主任在活动之前就要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不仅要设计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还要明确每一步骤的要求与目标,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现良好效果。
第二,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来。德育活动是面向学生的,是为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熏陶与影响。但是就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一方面,班主任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控制力度过强,学生只能按照班主任提前设计好的活动流程进行,没有发挥个人主动性的空间,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自主思考,也就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班主任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践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仿佛一个“看客”,不能切实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其本来意义。
第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要争取实践活动对象的支持。班主任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不是在学校中进行的,而是要走进社会,因此班主任就要争取社会的配合,如果要组织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就要争取敬老院的支持;如果要组织激发学生爱国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就要联系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等的支持,如此才能够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比如,每年春运过程中,一些外出务工或求学的人在购票、候车、乘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对此,班主任就可以围绕这一情况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首先,班主任要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之后还要结合春运的实际情况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其次,班主任要与当地的火车站取得联系,获得火车站的支持,然后组织学生前往火车站成为志愿者,帮助春运中的人们提行礼、协助购票等,以解决这些人的困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奉献精神的快乐。最后,班主任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前,要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谈一谈自己的活动体验、对自己今后的影响等。这样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序进行,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参与、有思考,能够真正对学生今后的行为、思想观念产生积极影响。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德育的实际效果。教育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活动,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认同班主任,才会自觉接受班主任的价值观念,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活动,进而提升德育的实际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德育管理过程中还要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与学生平等对话。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班主任都秉持着“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才能提升管理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高中生大多已经不再处于叛逆期,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仍然有代沟,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的表现只是对班主任权威的屈服,并不是自发性行为,而真正的德育强调让学生“心之所向”,为此,班主任要将学生视为平等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尽量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交流,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效果。
比如,班上有一位学生上课总是睡觉,不认真听课,在常规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一般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或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但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这些方式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为此,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询问学生为什么在课上睡觉,是因为失眠、焦虑或者是别的原因,引导学生将自己课上睡觉的原因说出来,之后班主任再对症下药。如果学生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造成晚上焦虑失眠,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是因为晚上偷偷看闲书导致睡眠不足,班主任则可以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学习上。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并没有端起架子,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也更愿意与班主任沟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成效,这为班主任的德育方式选择提供了方向指引。
2.与学生情感交流。德育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管”,而在于“理”,班主任要坚持以爱育人的理念,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让学生自觉接受班主任的引导。高中阶段最为直接的情感交流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个班级中都有几位学困生,这些学生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也会存在其他闪光点。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不能因为其学习不好就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看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进而为了不辜负班主任的信任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
1.指导学习生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虽然不再是高中阶段的唯一任务,但仍然是重要任务,因而学习仍然是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班主任必须承担起指导学生学习的重任,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合适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每次大型考试之后,班主任可以利用一节班会课来对考情进行分析,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变化,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2.指导心理健康。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焦虑、抑郁等现象骤然增多。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向学生传授一些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调节。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找自己谈心,让学生在与班主任倾诉的过程中缓解心理压力。
四、结语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承担着更重要的育人责任。班主任作为德育的重要主体,必须提高德育管理能力,结合德育管理实践,找出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德育管理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韩武红.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实施的科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5).
[2] 毛清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讨[J].广西教育,2021(10).
[3] 沈丽娟.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1(2).
[4] 姜洋.谈高中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2).
[5] 袁丽丹.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
[责任编辑 吕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