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泽 邱岩峰
摘要: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艺术形态极其丰富多样,传统壁画纹样艺术形态历史发展悠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习惯以及文化风格特征,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传承价值,本文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为论述基础,重点对赓续留存的传统壁画装饰纹样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少数民族壁画纹样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是黑龙江流域的典型少数民族,历史上创造了非常丰富的壁画装饰图案,图形纹样充满了祈福与寓意,他们在长期的游猎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其中就包括了装饰壁画范畴内的传统纹样,由于地域性的相邻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其艺术形态保持独特性和同一性。
一、黑龙江少数民旅装饰壁画艺术形态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装饰壁画纹样的演进和形态自建国以来都发生着重要改变。这里的“装饰壁画”不同于考古出土的古代墓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传统壁画是以佛教经文故事为主题,是对皇权和宗教信仰的赞美,历代画家运用阴刻、阳刻、浮雕、圆雕、彩塑等壁画创作手法。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壁画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表现性,主要体现在对装饰图案、材料、工艺的研究和生产上,具体体现在住宅、服装、器具、雕刻、鱼(兽)皮装饰、剪纸、刺绣、拼贴等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装饰中。
(一)民族文化的精神起源
文化精神的源头总是信仰。宗教作为人们生活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构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信仰因素的形成,一般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阶段,由于当时的人民生活生产资料缺乏,最初的人们普遍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而产生了向往。黑龙江省内的少数民族们由于地域性和文化交融,大多數具有相同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萨满教。萨满教作为一种历史比较悠久的信仰,内容主要包括图腾、敬畏自然、祭祀祖宗、万物有灵。而从古至今,萨满教就始终是黑龙江省的文明源头。在木制技艺方面,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还将用木头雕塑各种狼、虎等的形象,包括辟邪神、吉星神、天神等:独特的青铜器物通常具备治病、道具、装饰等多种作用:对信仰萨满教的中国人而言,档土也具有自己的神圣价值。这是一个方点棒,其四个掉角上均刻有多个缺口,而每一个缺口都代表了同一位神灵,和良渚文化中的玉丛很类似,而相比之下,这种玉被木头代替,使用起来更方便。
(二)民族文化的淳朴之美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亲近自然,自然之美往往体现在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中。例如,赫哲族独特的鱼骨技术主要以天然鱼骨为雕刻材料,大部分著名作品来自民族传说,如满木莫日根、北斗、彩虹等。早年间,中国文化部将鱼骨工艺评为中华一绝。这些少数民族,在他们游猎和生活中会创造出很多传统壁画样式。比如刺绣图案艺术,对于赫哲人来说,刺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各种花纹、蝴蝶等纹样都会绣在他们日常服饰上。借鉴了汉族刺绣技术并与其相融合,展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
民族传统文化主要通过本民族的生产生活痕迹得以留存。例如桦树皮的材质具有不易腐蚀、防水的优点,桦树皮制成的水壶等器具易于携带,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因此,桦树皮制品已成为当地人民必备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一般来说,桦树皮工艺品主要包括刀剑、木相框、桦树皮水壶、花盆、笔筒、盒子等,图案多样,桦树皮缝在一起,工艺非常精致。具有质地柔韧、容易塑形、防水、防撞、耐潮等优点,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是非常流行的民族手工艺品。
二、典型少数民旅传统装饰壁画纹样研究
(一)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人曾经以游猎为生,并没有固定的住所,而是住在一个叫“撮罗子”的锥形原始住宅里,被称为北半球渔猎民族的活化石。“云轴纹”是鄂伦春族装饰壁画样式中最常出现的壁画纹样,通常会用在他们的服饰、日用品或“撮哕子”的装饰中。鄂伦春族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鄂伦春族”这个词有两层意思:“驯鹿的人”和“山里的人”。鄂伦春族和省内大部分少数民族一样,信仰的是萨满教。
1.鄂伦春族服饰装饰艺术
鄂伦春族的服饰文化装饰是其重要民族特色,鄂伦春族的女人们十分喜爱刺绣,无论什么服饰或是首饰,都要绣上花、鸟、鱼、虫和小动物的纹样,装饰壁画纹样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三种类别、其中要属几何纹的数量最多,主要有圆点纹、三角纹等。大多数需要个人大量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图案纹样。植物纹也经常出现在装饰壁画样式中,其中以树叶纹、南绰罗花纹等为主,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南绰罗花”在他们的民族被认为是“最美丽的花”,通常用来比作爱情,所以可以看到他们经常用这个作为给女儿出嫁的嫁妆。花的形状呈十字架。动物纹使用中的数量是最少的,其中有云卷蝴蝶纹、鹿形纹等。显示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狍皮衣多半保持狍皮原有的颜色,形式上多为长袍,身上装饰有“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等传统壁画纹样,如图1,既美观又实用。
2.鄂伦春族剪皮装饰艺术
鄂伦春族妇女们的剪皮装饰艺术,主要使用剪子或刀在动物的皮或桦树皮上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图2所示,鄂伦春族的剪皮艺术和剪纸艺术十分的相似,以前的鄂伦春族女人们都是专业的剪皮艺人。剪皮技术并不复杂。一共有两种质地作为区分,桦树皮和动物皮。原料需要在修剪前进行加工。如果选择桦树皮,要提前用石头进行碾压,可以随意裁剪。既复杂又简单。可以单独裁剪一个图案,也可以组合多个图案,完成一个复杂的主题,这些图案背后都存在着他们想表达的故事。鄂伦春族的皮革裁剪以阴阳雕刻为主。黑色与白色的交界如同版画一样,黑白虚实对比十分明显,艺术形式感极强。白色是桦树皮的本色,或者是揉捏过的动物皮的本色。黑色是工具或衣服映射在剪刀表皮上的颜色。剪的时候都是阳刻,线条衔接流畅生动,空的部分和凸出的部分自然融为一体。阳刻使能够突出对象的结构以及形态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装饰艺术感。鄂伦春族的剪皮艺术习惯使用对称和平衡的艺术形式,最常用的是左右对称。将桦树皮或动物皮通过他们独特的技艺,可以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剪皮艺术主题通常是神话故事,反映了鄂伦春族对大自然的朴素追求。
3.鄂伦春族雕刻装饰艺术
鄂伦春族的雕刻装饰艺术常常在日常使用的器皿上进行木刻雕,用于木制品的艺术加工,如鞍子、木板条、鹿哨、木盆、木碗等,根据不同的器物和每个人的不同喜好,雕刻出相应装饰壁画纹样,如图3所示。马座和鹿哨通常刻有云彩人物和装饰纹样,并被染成红色和黄色,使物品更加美丽。此外,这位老人奉上的这款毛木糊也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为了表示对神的信奉,朝拜者必须付出一些努力来仔细雕刻它们,而不仅仅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使它们看起来不一样。骨雕是用动物骨柄、骨环、骨筷子等制作而成。材质通常是鹿和牡蛎的大腿骨。骨柄有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圆柱形等多种款式。它们被钉在皮大衣上。女性最爱的骨骼产品。这枚骨环被鄂伦春族人称为“乌尔果布屯”,最初用作射箭工具,戴在右手拇指上,后来成为男人的装饰品,象征着好猎人,也是吉祥物。年轻人穿这样的衣服。据说,这只环也是一种自卫武器,如果有人想入侵,他会用它来反击和自卫。骨头筷子是更精致的餐具,由骨头筷子雕刻而成,堪比象牙筷子。现如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猎人在狩猎时使用这些筷子,并将它们放在鞘边缘的凹槽中,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二)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在黑龙江流域分布较广泛,鄂温克这三个字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人们一般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游猎,另一种则从事农业生产。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所以被誉为“森林之舟”。大多數鄂温克族人与省内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信奉萨满教,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是,他们中也有少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族人信奉喇嘛教。鄂温克族的传统造型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刺绣、剪纸、雕刻壁画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往往朴素的表达了他们对自然或生活的美好向往。
1.鄂温克族刺绣装饰艺术
由于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礼仪文化等影响到了传统民俗中,当时的鄂温克族人有一种习俗、女孩到了10岁大的时候,就要和母亲一起学习刺绣技艺,等到了她们出嫁年龄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自己亲自绣的几件刺绣出嫁,所以鄂温克族的女人们都十分擅长刺绣技法,并且她们的刺绣装饰艺术风格多样。她们的刺绣多用于身上穿的各种衣服、鞋子、服饰的袖口边、衣服下摆等地方绣花边,或女子常用的烟荷包上,上半边多为云卷纹、下半部分常常绣上花草、做工也比较精美,男子的钱袋有时也会绣上图案,但与女子的烟荷包不同,是以粗狂的云卷纹作为装饰。刺绣的技法一共有两种:线绣和补绣。线绣通常是在布质材料上直接用带颜色的丝线绣出作者想要的纹样,绣前要先用笔在纸上勾勒出图样的形状,并沿着形状裁剪下来,贴在所要刺绣的位置,随后通过勾勒的形状进行刺绣。也有一部分不用提前勾勒,直接用线进行刺绣。补绣则要把皮纸、带颜色的布直接修剪成一个图案,然后再把这些图案一个一个拼成所要绣图案的整体,最后再用线沿着这个图案的边缘慢慢的刺绣在衣物上。他们刺绣的传统壁画装饰纹样有仙鹤、驯鹿、几何纹等,绣工的手法十分精湛,甚至技法高超的可以使纹样或人物显出一定的浮雕感,并且刺绣在用线上也存在着装饰纹样的颜色对比,具有一种艳丽的风格,如图4所示,堪称精美制作,凸显出民族艺术之美。
2.鄂温克族雕塑装饰艺术
牧区鄂温克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接受了蒙古族的“夏特尔”(象棋)雕刻艺术,其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特别是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人的“夏特尔”木雕水平显示出了自己的个性。伊敏河流域鄂温克人的“夏特尔”木雕艺术,有一种简化趋势(蒙古族的夏特尔雕刻造型有带蓬的马拉车,奔马、双峰骆驼、摔跤手、还有单个立式摔跤手和两个摔跤手抱在一起摔跤的形象等,小圆雕只有8~10厘米高,造型优美、精致),如带蓬的马拉车不见了,只以单车轮表示,摔跤手也只以单立式摔跤手为主。而且在夏特尔木雕雕成后再涂上颜料,就在雕刻艺术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性风格。无论在莫尔格勒河流域、伊敏河流域、还是在莫和尔图河畔的鄂温克民间中,都有很多雕刻艺术品,这些雕刻艺术品,采用的纹样主要以各种动物为主,原料以桦木为主,有马、鹿、骆驼、虎、狮、野兔、鸟等,体态雄健有力,栩栩如生。一般造型体形较小,多在10~15厘米,是鄂温克族民间雕刻艺术的又一形式,深受牧民和儿童的喜爱具,有一种更显细腻、朴实的艺术风格。
三、结语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装饰壁画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壁画装饰纹样分别在他们的创作中呈现出了各自的民族性、故事性、美观性,相同的宗教信仰在艺术作品的题材形式上也有相似之处。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进程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及技艺的传承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共同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杨金划.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发展思考——以鄂伦春族民问文学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 04).
[2]问天宝,袁绪鹏,王玉云.鄂伦春族传统服饰的纹样特点及色彩特征[J].黑河学院学报,2021 (11).
[3]敏承华.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的民俗文化变迁与保护——以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