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万梅子
摘要:我国地广人众族群博大,聚居中不断发展显现民族独到之处……我们不断在寻找服装设计理念与体感的坐标,怀着这个想法,发起了连结本土文化、设计脉络,将事件、人物构筑设计文化特色版图。同时,聚众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符号特质发展,深刻体会鄂伦春族服饰的设计文化与视觉文化的方向,其形成独特的形式,拥有珍贵及令人振奋的文化遗产。从文化意义发展延伸至我们的设计要往什么方向前行,展示文化韵味涵蓄的独特魅力,有持久探讨的必要性。
关键词:民族服饰鄂伦春特色民族文化现代设计
社会持续发展,关系到设计思维不断演变。卡尔维诺曾经提到:“经典就是那些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越是覺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追溯不可或缺的人物及事件中,民族文化活动都在显现自己独特的经典,最明显的特质要数民族服饰,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显现,为服装设计领域丰富了基础及内涵。民族服饰与民族栖息地和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北方少数民族地处高纬度寒地,少数民族多以渔猎为生,其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其生活紧密相连,服装面料、制作工艺、装饰手法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久经岁月的洗礼,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在发展中弱化了本来的特征,逐渐被汉化、被同化,处于逐渐消失的状态,亟待拯救、传承与发展,使少数民族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许也是拯救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历程重见:各民族显现特征
鄂伦春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显晰北方少数民族地域性特征,服饰自然符合“大显身手”中与地域文化的别具一格,不仅华美,而且讲究经久耐用。所处地理位置使其服装必然保暖性强,冬季服装多以兽皮为主,狍皮衣和狍皮帽是应对严寒最多的服装面料,狍皮结实、柔软、轻便,也是环境中最容易获取的。那时狍皮多数保留其本色,服装廓形为右偏襟长袍,装饰图案多为“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装饰手法为独特的鄂伦春刺绣、拼贴为主,色彩厚重,造型简洁有力,朴拙自然。充分利用面料和人体结构相结合,造型具有极强的立体美感。
满族曾凸显着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分量与尊贵,被称为八旗皇族,很多人以“在旗”为傲,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数量较多。满族服饰男装女装鲜明,男装为马蹄袖的袍褂和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颜色以青、蓝为主,装饰以刺绣手法图案以传统吉祥图案元素为主,女装是代表性的旗袍.长及脚面,色彩与图案都很丰富,装饰手法依然多为刺绣,装饰部位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等处,旗袍修身效果极好,最能彰显女性的曲线美,逐渐越级为中国服装的标识性代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赫哲族族人骁勇善战,曾在保卫国家和民族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赫哲族服饰以其渔猎生活为主题,面料为鱼皮、兽皮为主,上衣用狍皮、鹿皮,裤子和鞋用鱼皮,饰件以贝壳、铜铃、铜钱等为主,服装的装饰手法为刺绣和拼贴,刺绣用于领、襟、袖口、各处包边,装饰图案为云纹、几何纹和花朵、蝴蝶等。拼贴是把鱼皮、兽皮裁成装饰图案,然后染成不同的颜色,缝制在服装上,部位与刺绣部位相同,最具代表性的拼贴是用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拼接成的面料。
达斡尔族主要居住地为内蒙古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新疆塔城等地。服装的展现采用以兽皮为主的面料,服装款式受满族服装影响较深,男士服装立领、右衽、大襟,寒冷季节外加坎肩,领口、袖口、衣襟以不同颜色的布料包边,并饰有刺绣图案,图案多为传统吉祥纹饰,如萱草、云纹、龙纹等;妇女多在长袍外加外披,服装也有边饰和刺绣花纹,与男装的区别在于其色彩与廓形。
二、观察个例:鄂伦春民族服饰体系脉络
(一)地域特色
北方地域辽阔,山高林密往来獐狍野鹿与鹰翱鱼游,自然动植物资源丰富。显然一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最大地域特征是尊重再利用自然资源,据不同场景和不同季节的需要制作不同服饰。特色是自然古朴、粗犷、有鲜明的地域环境特色。就鄂伦春民族服饰来说在廓形上,采用更适合劳动与生活的廓形,以宽松为主要,修身采用束腰和绑带,男性由于要面对寒冷的自然条件,皮袍较长,多数都能够盖上膝盖,在膝盖以下,款式有秃领和立领两种,前襟有对开和侧开两种,左右都有开叉,更方便运动。女性皮袍较男性短,一般在膝盖以上,领子边缘开衩,根据文化与信仰和穿着场合采用不同的颜色,一般日常生活以自然面料的颜色为主,节日活祭祀采用大红色与黑色:从装饰上看地域性特征是充分利用地域所产麻线进行刺绣,扣子也多为木制、骨制、皮条盘制;从面料来看,鄂伦春人的服装多为兽皮,上衣为狍皮居多,当然高级服装也有虎皮鹿皮等,裤装多为鱼皮,因为鱼皮较兽皮更有弹性,更适应运动的需要。兽皮面料保暖性好,能够更好抵御寒冷的自然环境;在制作工艺上,鄂伦春族服装都采用的是手工缝制,服装前身后身采用整张兽皮进行裁剪缝制,开叉多为手工撕裂,袖口采用碎皮拼接,包边工艺一般用皮条包边采用比面料本身薄的兽皮来包边,在门襟与开叉处都装饰有刺绣图案,图案所描述的与其民族信仰和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装饰别具一格,点、线、面装饰相结合,装饰手法活泼简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生活习俗
不同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在地人们的生活习俗,鄂伦春族在寒冷的北方,在渔猎生活中他们的风俗习惯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这些也是他们的服饰中策略实践的充分体现。鄂伦春人其服饰的游猎特征十分明显,皮袍、皮袄、皮帽,不仅御寒性好,而且其廓形更适合骑马和游猎,尤其是皮帽用整个狍子头皮做成,还能够在打猎中起到很好的伪装作用,且兼有诱惑猎物的能力。鄂伦春人的衣食住行都与森林息息相关,穿兽皮、吃猎物、住树桩搭成的仙人住、骑马穿行在森林,服装的装饰与饰品同样离不开森林,扣子是木制的和骨制的,饰品多为骨制品,也有少数的种子和木制或桦皮制的,刺绣图案为森林生活场景或简化后具有森林生活代表意义的符号和几何图形。
(三)民族崇拜
鄂伦春族尊重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崇拜的是自然、图腾和祖先。族人服饰的装饰图案有很多与自然崇拜有关,服装圈边的云字回型纹、几何图形等,都来自鄂伦春人对日月星辰、天地、风雨雷电、山水草木的崇敬范畴。另外鄂伦春不同的族群都有自己族群的图腾,比如鹿神、鱼神等,鹿角帽便是鄂伦春人对鹿推崇而衍生出来的:他们将熊和虎称之为“宝日坎”和“乌塔其”,也就是说熊在他们心目中是神的价值,虎在他们心目中是“老爷”的位置。因此,事实验证了这一点,鄂伦春人的服饰中所有的装饰中是不允许出现熊和虎的任何元素的。鄂伦春人在祭祀中必须穿着祭祀专用服装,不可以碰触服装不允许触碰民族禁忌,在婚丧嫁娶时同样有祖先崇拜的内容,服装也有相应的民族特色要求和习俗。
(四)特色输出
民族服装是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重要载体,鄂伦春民族文化左右了鄂伦春民族服饰的风格与特色,反过来鄂伦春民族服饰也彰顯了鄂伦春民族文化。鄂伦春作为游猎民族,素有森林人之称,他们粗犷豪放,能歌善舞,所表现在民族服饰上的体现,在廓形上的是简洁大方,运动性强,以适应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在功能上体现的是御寒性好,防雨、防风、防晒,以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服装装饰方面以民族信仰和民族习俗来进行服装的装饰,体现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审美的追求,以满足生活美学的需要;在服装工艺上,以自然界获得的麻线手工缝制,或以皮条进行连缀,装饰以手工刺绣,或皮条盘制装饰缝制,以适应服装面料的需要。
三、衍生运用:现代服装设计主视觉及其延伸
(一)面料体感的应用
鄂伦春人服装以狍皮为面料,服装古朴自然又粗犷豪放。现代服装设计彰显古朴自然的手法很多,以面料来彰显是一个重要的手法,服装面料决定了服装的风格,古朴自然的面料是表现服装古朴自然风格的决定性因素,将鄂伦春人的狍皮面料特征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采用仿狍皮面料,面料要挺括、薄厚适中、染色自然古朴、仿真性强。鄂伦春服装面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服装的质感,而且提升了服装的古朴自然民族特性,具有更高的民间工艺性和民族文化内涵。
(二)强调尊重的设计性
鄂伦春民族服装廓形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其传统廓形,在应用中借鉴其皮袍的男装女装区别,男装以宽松休闲为主题,充分体现男士的粗犷豁达;女装以修身柔美为主题,充分体现女士的柔美曲线。例如在设计风衣中,男款风衣廓形借用鄂伦春男装狍皮袍子的廓形,采用A字形立领设计,腰间设计束带,束起来显得精致干练,腰身挺拔,腰带随意搭在两侧彰显得洒脱不羁,彰显自由潇洒;女装采用相同的对开立领廓形,收腰提胸设计,衣长在膝盖以上,彰显女性的娇俏柔美,突出腰线与胸线,突出曲线美,立领、对开、相同是刺绣与男装相呼应。此外,鄂伦春服装廓形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单独应用在上装上,也可以成套借鉴应用,将上装设计成外搭,将裤装与打底衫搭配设计,以鄂伦春上装与裤装原有的廓形为设计主体,搭配以打底衫,以颜色或者装饰图案进行整体协调,使整套服装民族韵味凸显,又不失时尚与洒脱,通过整体装饰和颜色的协调有和谐统一,彰显现代服装的整体美和时代感。
(三)实践工艺的独特性
鄂伦春服装工艺以手工缝制、拼贴、刺绣、撕裂为主。鄂伦春服装的配饰多于领肩和袖口门襟处。领肩处的装饰工艺主要是把不同颜色的皮料剪出需要的图案,然后在服装上缝制,黑色皮剪出的图案较多,而黑色是永不失宠的流行色,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黑色装饰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此外鄂伦春服装装饰采用较多的红色和黄色,把三种颜色的皮条组合使用,使其装饰呈现出现代拼色的主题,三色皮条装饰的彩条在鄂伦春族意味彩虹,寄托鄂伦春人对自然的崇拜,象征风调雨顺的美好生活,其象征意义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同样具有民族特征与时代感,尤其的当代人对和谐社会的崇尚与追求。还有,这些装饰工艺均为手工缝制,采用皮制、仿皮、皮草等材料,给人以自然古朴,简介洒脱的感觉,能够更好地迎合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生活向往的心理诉求。拼贴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近年被更多地应用,拼贴工艺适合混搭风服装,不同的面料和不同的色彩使服装更有层次感,鄂伦春服装的拼贴工艺历史悠久,拼贴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鄂伦春民族服装的拼贴工艺进行装饰,能够有效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与民族元素充分融合,以民族服装装饰为设计理念,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的时尚感,对传承拼贴民间工艺和弘扬少数民族服装艺术都有着很多的意义。近年来也在服装设计中势头强劲,随着乞丐服和破洞风的流行,鄂伦春服装开叉处的撕裂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使服装的时尚感更强,而其民族工艺的追溯感也同时加深,是现代服装民族性与时尚性相得益彰的双重表现形式,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始终追求的目标。
(四)应用预知的开放性
设计做为发声渠道,它从来不单独存在,必须以社会出发。民族色彩浓重的服装设计愈发在国际服装界给予世界的肯定,也反映了全球化领域追求当下的历史性与及时性的迫切反映,因为时代本身就是在寻找个性、凸显特色。鄂伦春服装的装饰符号在现代发展设计中如果得到深化应用传输民族文化,能够系统辩证的以特质的民族特色获取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鄂伦春木扣的装饰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策略上很好证明了这一点。木质容易染色、切削造型容易、装饰性强、结实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将木制扣子设计成需要的造型和色彩,能够使服装整体效果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而且还以木制自身的纹理与复古感彰显自然复古时尚。鄂伦春服饰的装饰图案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够使服装更具有个性和民族性,更能够适应现代服装对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同时鄂伦春服饰装饰图案,都承载着吉祥美好的寓意,能够满足服装使用者向往吉祥美好的心理诉求。
四、结语
稳固、持续、发展的今天,需要我们设计的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视觉记录摘抄载体,也是包括在族群、国民身份认同、文化传承、全球化潮流等多种思想的发思。在这些讨论里固然和历史紧紧连续不断,体现着政治、文化、意识对艺术的陶然。鄂伦春族是北方少数民族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传统服饰艺术更体现它当时不受限制的裹挟,真挚自由且独立的精神。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可曾向往过以一种牧游式的生活方式存在精神,突破僵化的秩序轨迹,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服装设计正是以自身位置带给人超越生活的精神“愉悦”与身份认同。在历史的认知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鄂伦春服饰艺术元素,随着实践的发生在不断自我调整变化,不仅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其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够使服装设计更具有民族性、时尚性、自然性,提高服装设计的艺术感染力,激励年轻设计师,心系整个社会,为大局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司金亮.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
[2]王晓莹,周宏蕊.北方少数民族——满族宫廷服饰图案研究[J].大众文艺,2018 (3)
[3]中国少数民族设计编纂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鄂伦春族[W].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
[4]王丙珍.鄂伦春族审美文化研究[W].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5]张晓丽,周晓杰.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研究[W].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6]包安琪.论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服饰的制作工艺[J].黄河之声,2017 (4).
[7]卢禹君.北方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