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豫东地区;春季;麦田管理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麦苗开始返青,这个阶段正是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产量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前小麦的苗情、气候和土壤特点,必须遵循分类科学管理、因病绿色防控,促弱转壮,节肥增效,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春季小麦生产形势
2022年周口市小麦秋播期间土壤底墒充足,播期适宜集中,麦播质量总体较高,加之冬前墒情和温度基本适宜,更利于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一、二类苗比例达到90.2%,是近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但也存在不利因素,一是复杂的苗情。受播种量偏大、入冬前气温普遍偏高等因素影响,部分麦田出现旺长;低温天气导致部分旺苗及缺墒、整地不实麦田麦苗受冻。二是病虫草害隐患较大。病虫田间基数较高,小麦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部分麦田杂草较重,入春后病虫和草害防控压力大、任务重。三是春季冻害风险增大。春季天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部分麦田有旺长趋势,发生“倒春寒”等灾害风险较大。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和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今年春管要以“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分类管理,控旺促弱转壮,防旱防冻防病虫”为重点,科学运筹肥水,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促进小麦长势均衡。
二、加强领导,做好保障
春季麦田管理关口多、任务重、农时紧,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搞好保障,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到实处。
(一) 多方协作、统一思想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春季麦田管理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摆在首要位置,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凝心聚力努力抓好春季麦田各项管理工作。
(二) 技术是关键、服务是保障
各地要进一步搞好苗情、墒情以及病虫情等田间调查,及时掌握小麦生产动态,因地制宜细化本地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方案。要加强春季麦田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为生产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各级小麦专家指导组作用,组织当地农技人员,深入小麦生产一线,采取专家讲座、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方式,指导农民科学田间管理。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 做好农资供应,确保农资质量
各地要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供应动态,增加绿色高效、适销对路农资产品,及时搞好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和调运,确保旺季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保障农资货源充足,并及时配送到基层各个网点。还要协同市场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产品,对破坏农资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等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三、技术落实是关键
(一) 镇压与划锄
小麦返青到起身期期,应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和更多分蘖的发展,有效促进地下根系发育,抑制小麦生育过旺。对于耕种粗放、秸秆还田导致土壤疏松、吊根苗多的田块,尽可能在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对于长势过旺的田块,从返青到起身镇压,可以有效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的效果。划锄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除草和促进根系生长、促苗早发等效果。早春镇压和划锄结合,先压后锄,以达到下实上松、保墒提墒抗旱增温的作用。春季麦田镇压要切实做到“三不压、两注意”,盐碱涝洼地和土壤过湿地不镇压,霜冻麦田不镇压,已经拔节的麦田不镇压;注意镇压的力度,注意机械行走的速度,确保麦田镇压质量。
(二) 合理运筹肥水
1、墒情不足田块。对没浇越冬水及墒情较差已出现旱象且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麦田,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白天浇水后能较快下渗时及时浇水防旱。浇水要小水细灌,避免大水漫灌。对因旱受冻苗黄或脱肥麦田,可结合浇水适量追肥。
2、长势过旺田块。返青到起身期应采取镇压或在起身初期叶面喷施化学调节剂,有效抑制春蘖过多滋生及旺长,预防后期小麦倒伏。对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起身期或拔节前期合理追施肥料和浇水,一般追施尿素11kg/667m2左右。
3、对于一类和二类壮苗麦田。管理要促控结合,突出氮肥后移。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尽可能在起身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6kg/667m2左右,以促进麦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及优质高强筋小麦的田块,应在拔节期合理浇水,追施尿素11kg/667m2左右,以促进粒多穗大、提质增产。
4、对于三类弱苗田块。及早肥水管理,尽可能在返青期5cm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进行浇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1kg/667m2 左右,并施适量的磷酸二铵,以促进麦苗早发,增分蘖、保成穗。
5、对于受冻田块。冬前和越冬后受冻麦田,应在返青期视苗情及时追肥浇水,一般追施尿素10kg/667m2,促进分蘖成穗,拔节期再酌情追施氮磷复合肥或氮肥。
(三) 把握时机,及时除草
对于冬前化学除草差或冬前没有化学除草的田块,应在麦苗返青到拔节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麦田化学除草应关注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后再进行化学除草,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半到下午4点半进行喷施,如果预报喷药前后3d有強降温天气则不宜喷施。要根据田间不同类型的杂草选择针对性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说明操作,以免发生药害,禁止使用残效期长的除草剂。防除看麦娘、野燕麦等杂草,可选用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酸等除草剂;防除雀麦、节节麦等杂草,可用甲基碘磺隆+甲基二磺隆;防除双子叶杂草,可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唑草酮、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异辛酯、苯磺隆等除草剂;对多花黑麦草重发地块,要落实好“一杀一封”综合防控措施,在麦播封闭除草的基础上,选用甲基二磺隆、唑啉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唑啉·炔草酯、啶磺草胺·唑啉草酯等及时进行喷施。
(四) 精准用药,防虫防病
进入春季后,小麦病虫害开始发生发展,害虫主要有蚜虫、麦蜘蛛,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茎基腐病,其防控措施如下。
1、红蜘蛛。红蜘蛛会造成小麦叶片枯黄、植株矮小、结实率降低,严重时小麦整株干枯死亡,或者不能抽穗。田间杂草少、不干旱、小麦长势较好的麦田,红蜘蛛发生的概率较小。因此,应做好麦田杂草、肥水管理工作,如,春季及时浇灌返青水,增加土壤墒情;合理追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抵御螨害的发生;及时有效地进行田间除草。
在红蜘蛛发生初期,可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等药剂,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高发期建议选用阿维菌素。需要注意的是,20℃以下时阿维菌素和甲维盐药效不易充分发挥,不宜选用该药剂。
2、蚜虫。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吸取小麦茎秆、叶子等汁液,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导致小麦产量降低。此外,小麦蚜虫还是小麦黄矮病毒的传播媒介。
蚜虫生长发育迅速,要精准掌握蚜虫发展动态,及时抓住防治蚜虫的关键期。第一遍药可以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高氯、联苯·噻虫嗪等杀虫剂,搭配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甲·丙环唑等杀菌剂,既能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又能预防锈病和纹枯病等病害。
3、根腐病。
(1) 病状。小麦根腐病分布全国各地,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种子带菌严重的不能发芽,有的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发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黑色梭形斑,扩展后引起根茎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褐变,病组织坏死,产生黑色霉状物,下部叶片变黄,逐渐死亡。
(2)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种植不带黑胚的种子。二是农业防治。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进行轮作倒茬,适时早播、浅播。土壤过湿要散墒后播种。三是药剂防治。种子处理,可选用23%戊唑醇·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00~500拌种,也可用15% 多菌灵· 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20~300g 拌种子100kg。喷洒药剂,每667m2 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100g 或25%丙环唑乳油25~40mL、25%丙环唑乳油40mL+20%三唑醇乳油60mL,兑水喷雾。
4、茎基腐病。
(1) 病状。小麦茎基腐病主要为害小麦的茎基部,茎基部叶鞘受害后颜色渐变为暗褐色,无云纹状病斑;随病程发展,小麦茎基部节间受侵染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田间湿度大时,茎节处、节间生粉红色或白色霉层,茎秆易折断。
(2) 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茎基腐病抗病能力,应根据土壤肥水条件、播期、茬口安排、管理水平合理选择抗病品种,避免选用不抗倒春寒的半春性及春性品种,如,百农207、济麦22、平安8号等品种。二是合理轮作与倒茬。在小麦种植中,合理轮作与倒茬可有效避免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如,与油菜、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进行轮作、倒茬,防治效果较好。三是科学施肥。结合小麦种植区的地力水平,实行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合理搭配、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底肥和追肥合理分配,合理施用N、P、K及微肥,促进麦苗生长健壮。四是土壤处理。对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严重的麦田,在进行整地时可使用三唑酮颗粒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以消灭土壤中的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五是药剂喷施。在小麦返青期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L/hm2喷施。
(五) 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豫东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容易发生春季小麦冻害。要及时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之前,对墒情不足的田块及时进行浇水,关键要浇好拔节水,有效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春季冻害。
如果发生冻害,要根據受冻程度,及时有效采取追速效氮肥、浇水等补救措施,确保受冻麦苗恢复生长,减少冻害发生程度,促进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要及时加强麦田土壤墒情监测,如果发现墒情不足应及时灌溉,拔节孕穗期尤为重要,必须保证适宜的土壤墒情,促进穗花发育。
作者简介:张平(1976-),女,河南周口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责任编辑 曹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