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基于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

2023-06-30 17:27陈雪洋徐清孙廷刘常兴高素玲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教学

陈雪洋 徐清 孙廷 刘常兴 高素玲

关键词:产业学院;涉农专业;“线场课堂”教学

一、涉农类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双元”育人,发挥出其育人的最大作用,实现校企优势资源的双向互补,能够积极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确定[1]。涉农类学科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实践性,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够最终实现价值。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培养学生,促进理论教学与涉农产业技能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农业理论知识、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线场课堂”,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要素融合,全面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开展线场课堂教学是适应创新创业新特点和新要求的重大改革,发挥学生的“能干、能创”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企业和行业输送优秀人才,形成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局面[2]。

二、“线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实践

(一) 建设产业学院,在产业链上培养实用人才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树立产业办学导向,依托各县的优势产业,联手各地优势生产企业,在创新资源和育人要素上,进一步加深共享、互动,实现行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校、地、行、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开展“线场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产业链上培养人,解决目前涉农类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校企在需求、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估体系上产教不融合以及师资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问题。

(二) 在校企合作中打造“线场思政”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开展专业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内心中形成学农爱农的思想[3]。在入学时,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展望农业前景,让学生对学农进一步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正视实践环境,积极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和各方面能力。对任课教师明确提出“教书育人”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政教育、乡村振兴情感教育[4]。使教师把专业思想寓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以及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强化养成教育、创业教育,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行业企业就业指导和学校涉农专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涉农专业相关学术论坛、研讨等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与服务“三农”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学习眼界和学习面,让学生对涉农专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发展。

(三) 依托产业学院实施“线场课堂”的创新性策略研究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产教融合,实践主线,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思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建立起以生产性实习为主体、全面贯穿实践性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三年制“1+1+1”培养模式,分三个阶段:第一、二学期为全科模块,即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教育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基础素养,实现让学生牢固掌握文化基础课知识的培养目标。第三、四学期为专科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线场技能”和“线场技术”,实现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的培养目标。第五、六学期为专长模块,即创新立业教育阶段,重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本专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得以强化技能,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并创造优势。三模块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根本,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人才培养方案[5]。

2、创新“线场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以产带学,要求教学任务必须首先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现实需求。所以,“线场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教师必须先到产业学院工厂一线熟悉岗位工作要求,对企业的典型岗位进行分析,明确生产任务,然后根据生产任务对教学任务进行拆解重组,制定能力清单、岗位清单和课程清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中全科、专科、专长模块及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任何专业课程都是以企业典型岗位的典型任务和能力为基础的,进而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方案和与岗位密切契合的课程标准,以及确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和拓展课程。最终形成产教融合培养、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体系。

3、创新“线场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现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开发出适合产业学院开展“线场课堂”教学的岗位活页教材,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合一,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双赢局面。坚持核心课程轮岗上,公共课程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的培养理念,以产业学院为平台,建立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优化[6]。从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出发,充分考虑农作物生产方式和生产对象的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与地域性等特点,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要求,通过生产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月季产业学院、想念学院、益民产业学院、丹霞产业学院,面向园艺植物和大田作物生产管理的职业岗位群,建立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能力岗位化、专业知识模块化、专业素质社会化的全方位教育體系,以在校三年所对应的农作物的三个生长周期为主要学习和工作期,以生产技术指标和技能考核相融合、生产任务和教学内容相融合、企业评价和成绩考核相融合、生产计划和教学进度相融合为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四融合、三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把学校办在园区里,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生产线上,产教深度融合,从而助推产业学院发展,吸纳高品质人才,助力地区行业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4、创新全方位的“线场课堂”评价机制。“线场课堂”教学在产业学院中进行开展,应对就业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的要求及需要给予重点考量,因此,要与企业共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是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改革。在考试考查方面,推广“技能+知识”的方式,把重心放在过程考核上,形成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的制度。要围绕课程教学标准,在“线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并结合终端考核的知识,建立集知识、能力、素质考核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凸显课程思政元素,将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中。有明确的学分考核方案。三是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应建立突出能力的多元(多种能力评价、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主体) 考核评价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应充分结合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和“线场考核”。在“线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应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突出对学生“线场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评价。采用学习过程记录、技能考核、成果展示、专题报告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完成课业的情况。四是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积极探索行业部门、企业以及学校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教学质量考核评价队伍中来。构建规范、科学且涵盖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等内容的监控体系。加强学生“线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详细记录学生在“线场课堂”教学期间的学习、工作等情况,切实提高“线场课堂”教学质量。根据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联合企业一起制定《产业学院学生管理办法》,加强师生在“线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全程管理监控,完善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过程+结果”的教学效果评价。

(四) 创新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机制

采取传、帮、带、促、评、研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分散培训、教研室培训、集中培训的方式,开展“以老带新”听评课教研活动,组建老中青有机结合的专业团队,进一步优化以老带新导师制,提升学院科研教改与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队伍提供更多外出培训机会,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7]。

落实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锻炼的制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全面提升教师素质。针对教师欠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予以培养提升,让科任教师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配合的能力,确保理论与实践教学无缝衔接,使学生能够依托理论学习知识进行有效实践操作,使他们的实操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从而推动产业学院“线场课堂”教学的顺利运行。

在“线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当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此同时,告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按规程操作,同时教授他们一些有关操作的技巧,并提醒他们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由此来保证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能够高效安全地开展实践操作。

(五) 创新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体系

根据产业学院企业特点,建立“1+1+1+1”的“线场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即产业学院“线场课堂”教学点实施四级网格化管理:学院领导班子统筹规划与指导;教研组长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安排实操和理论教学、线下与线上教学;“1+1”驻点教师(班主任+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基础教育;产业学院负责人依据企业制度,员工式管理学生。

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这一出发点,切实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根据“线场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真实想法,在横向各方面、纵向各阶段中,融合思政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做好全程监管。

实施两个负责人制度。一个是企业负责人,主要做好企业对接,时刻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根据岗位实际与职业能力需求,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的学习,保障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另一个是班级负责人,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做好学生职业指导、心理疏导和生活后勤服务,做到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及时应对“线场课堂”教学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建立产业学院开展“线场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建议

(一) 经验

1、校企统一思想,坚守育人初心。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以及校企“双元”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原则,构建学校与企业互通有无、产业与教学有效互动的合作平台,深入有序开展“线场课堂”教学。

2、学校层面重视,企业达成共识。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成立产业学院进行“线场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将“线场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增加投入、制定计划、实施措施以及资金与政策的支持,保证产业学院开展“线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3、坚持一条主线,深化培养理念。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生产旺季产学结合上、专业核心技能轮岗交替上、公需课程线上线下灵活安排上、思政教育貫穿全过程上”的培养理念,把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即生产旺季集中进行生产实践,所需专业知识提前进行岗前培训,或由相关专业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边学边做。生产淡季则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满足学生多方面知识学习的需求。落实产业学院的软硬件设施配置,校企双方就学计划、制度建设、考评制度、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投入主要精力去解决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解决线场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问题。充分加强合作企业沟通,找准切入点,利用企业优势,建立“线场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面临的实习实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结合教学需求,组建师资团队。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办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通过“线场课堂”教学,鼓励个性教学、优势互补,建立融合老中青教师且教师队伍专业互补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活页教材的开发、“线场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形成向心合力。

5、注重过程控制,融合思政理念。在管理时必须从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精神,让他们能够正视实践环境,积极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和各方面能力。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疏导与反馈。提升班级干部的管理水平以及思想认识水平,确保班级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引导教育学生树立综合学习的思想。

(二) 建议

1、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教育、农业、财政部门在资金、项目、技术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产业学院的建设,促进“线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2、构建“线场课堂”教学制度体系。应在学生进驻产业学院之前,提前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断进行优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企业优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帮助,确保学生在实践期间的效率是有所保障的。具体到每天晚上,可由驻企业的教师和企业共同确定次日的生产任务,为各小组或个人制定详细的工作清单,并提前发布。

3、对过程及时反思总结。定时进行总结,最好每周总结一次。由小组长给本组成员打分,或开展小组间互评。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征求企业管理人员或带班师傅意见,给出学生评分,作为学生“线场课堂”教学最终成绩综合评定的依据。同时,根据阶段评分结果,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谈心谈话。在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营造比拼赶超的氛围。

作者简介:陈雪洋(1991-),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

(责任编辑 李赫蛮)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