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酷暑的某一天,我在咸丰年间建造的清水老门楼中纳凉,手中捧着一本1967年由中日友好协会制作的老相册,里边有我认识多年的原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孙平化等人早年在日本工作时的多张老照片。看着这些照片,我不由得浮想联翩,“廖办”的那些人、那些事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1963年10月,廖承志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任期20年。1964年4月20日,中日双方签署关于互设贸易办事处的协定,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中方在日本设立了“廖承志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又叫“廖承志事务所”,也就是当年人们口头上亲切称呼的“廖办”。实际上,“廖办”就是中日两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之际,中方在日本专门设立的半官方机构,日本也在中国设立了“高崎事务所驻北京联络事务所”。
孙平化(1917-1997),“廖办”第一任驻东京联络处首席代表。1966年10月4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孙平化及夫人在日本大阪农林会馆举办了招待酒会,当时的活动照片就收录在相册里。
肖向前(1918-2009),1972年5月任“廖办”首席代表,他曾负责中日两国政府建交期间所有谈判的联络工作,周恩来总理还特别指明:“肖向前是中方联络人。”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要访华,肖向前便承担了与日方协调首相访华日程安排的重任。1966年12月21日,中国经济贸易展览团访问日本,日本的“日中友好协会”欢迎肖向前团长及代表团成员时的照片也收录在相册里,这张照片反映了两国人民之间弥足珍贵的友谊!
刘德有(1931-),原文化部副部长,曾担任过毛主席、周总理的日文翻译,早年作为新华社常驻日本记者,曾报道过大量介绍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文章。1966年12月12日,孙平化夫妇和刘德有夫妇在日本与高校学生畅谈的照片也收录在相册里。
上面介紹的三位中,我与孙平化会长最熟,相识已有20年。他知道我喜欢国画,就送了我两本对外友协在日本出版印刷的大型画册。画册印刷精美,价格不菲,里面有齐白石、刘海粟、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李苦禅和建国初很多国内外知名画家的精品大作。我曾送给著名画家石愚一本,他认真看后甚是喜欢,说画册里面的藏画都是真正的国宝级国画精品。
孙平化会长不仅喜欢国画,对书法也有研究,中日两国的书法大家他都了如指掌。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的八十一代长老森本孝顺一行护送开山祖师、中国唐代鉴真大师塑像回祖国故里探亲,一行人在北京饭店帐务处兑换日元时,正值在北京饭店工作的我亲手给长老兑换了人民币,森本孝顺长老说“跟我是有缘人”,当场写下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并签名后赠予我。要知道,森本孝顺长老的书法造诣很高,国内基本没有他的书法作品。可惜的是,后来我多次搬家,很不幸将长老的书法作品丢失了。多年后,我将长老书法丢失一事告诉了孙平化会长,孙会长听后对我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森本孝顺长老的书法如此难得,你应该珍藏才对。”我听后十分懊悔,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此事都十分痛心。
批评归批评,后来孙平化会长对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关怀。有一年夏天,孙会长在北京饭店遇到我,他知道我喜欢收集旧书报,就对我说:“友协前院车库里正在清理一批60年代的旧书、报、杂志,你喜欢的话去挑挑吧。”
我听后十分欢喜,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赶紧赶到孙会长说的地方,到了那里一看,各种旧书籍堆积如山,杂乱无章地在地上放着,对外友协及中日友好协会的工作人员都借着午休的时间挑选自己喜欢的旧书。我也迅速加入其中,在遍地的旧书中寻找我喜欢的。
在翻找的过程中,我看到一本厚厚的都是原版黑白照片的相册,上面都是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残害越南人民的照片,以及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陆、空军部队侵略越南时战场上的照片,其中大部分是美军随军记者和外国战地记者在战场上的“抓拍”照片。由于里面的文字介绍大部分是英文,英文水平有限的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现在回想起那本黑白相册,我特别后悔当时没有买走,那可是外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的美军侵略、残害、杀害越南人民的历史铁证啊!
等我挑选好了好几包各类旧书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我们排着队到管理员处交钱时,负责收费的同志很认真地一本一本检查。检查到我的书时,他突然说:“嘿!这位北京饭店的先生,你这本‘毛选我得扣下了,你看扉页上有‘廖公廖承志的亲笔签字。领导指示,‘廖公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旧书上凡是有‘廖公签字的一律收回存档。”我一听心中突然一惊,忙说道:“我辛辛苦苦大海捞针似的挑了五六个小时,就这本书最珍贵了,你可真是火眼金晴啊!”那位同志哈哈一阵大笑,说道:“你以为我们是干什么的啊?能让你捡个大漏吗?”刚说完,拿着旧书排队结账的人都笑了起来。
虽然我最心爱的书被扣下了,但当我回到家把旧书拿出来一本本细看时,中日友好协会制作的那本老相册竟在其中,相册里有1966-1967年孙平化、肖向前、刘德有等中日友协和对外友协领导当年在日本“廖办”工作时的史料照片,这对我来说可真是意外之喜。
时间过的真快,现在我已退休多年,想当初在北京饭店工作时,常常和对外友协、中日友协有业务往来,工作中也经常得到孙平化等领导的指导和教育。每当我怀念那段时光和那些人时,就会拿出这本相册来。现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惟愿中日能像森本孝顺长老所写的那样:“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作者简介
彭晓东,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榆林村人,曾用笔名:彭小冬、彭小东,现年69岁。彭晓东是原北京饭店会计,著名美食家、国画收藏家、鉴赏家,上世纪70年代初曾招待过周恩来、朱德、彭真、万里、乔石、邓小平、邓颖超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法国总统密特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外国政要。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给毛主席做饭》《周总理和他的理发师》等文章,尤其是《周总理和他的理发师》以及在《北京晚报》发表的《周总理的理发师朱殿华》两篇文章,在国内理发界、美容界首次提出关于国人和国家领导人发型设计的一些新观点。另外,其还在《中国食品》《食品界》《四川烹饪》等杂志以及中国日报英文网、北京电视台“记忆2015”节目发表《开国第一宴》的文章和视频,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还曾发表《香港回归18周年 怀念小平同志一二事》《北京饭店与建国初期的国宴》《西哈努克亲王爱吃的中国菜和西餐》《给毛主席理发》《为开国大宴保障供电的日本技师小关胜二》《漫谈北京饭店的瓷器和书画收藏》《发挥中医价值弘扬中医文化——怀念北京儿童医院一代名中医刘韵远、孙燕华》等文章和视频。亦曾在《人民政协报》发表《开国第一宴的几个细节》《毛主席和面点师握手》等文章,在《北京晚报》发表《志愿军汽车兵彭瑞愚》《我所认识的韩素音》《邓小平同志吃泡馍 泡馍鲜美留影缺憾》《北京最牛理发店竟然是北京饭店理发室》《唐山大地震时的北京饭店》《刘海粟与北京饭店》《吴冠中画作与北京饭店》《豫菜宗师侯瑞轩与豫剧皇后常香玉少时相识,北京饭店再续情缘》等百余篇文章,在《作家文摘》《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老年报》《中国书画报》等也曾发表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