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现状研究

2023-06-28 06:49肖金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

肖金梅

摘 要:推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既是港澳经济拓展多元化空间的现实需要,也是尽快令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通过绩效研究的角度分析现有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多位政策体系以及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绩效的策略。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港澳青年;创业绩效;双创政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07

1 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

1.1 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参与政策赋能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国家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今年上半年,国家、省、市不断推出相应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政策。特别提到在创业孵化基地、交流平台机制、政策引导支持等方面,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国务院在2019年2月18日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并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为此,广东省于5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落实刚要内容。随着通知的实践,大大激发了港澳青年到穗创新创业热情,隨时互动的更加频繁,也促进了大湾区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加强大湾区创新引擎,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建设,活化营商土壤,打造港澳青年创梦的家园。《通知》明确提到,政府从创新创业政策协同、港澳青年人才服务体系、融资支持体系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政策支撑体系。针对在粤创业的本省青年和港澳青年分别从培训、融资、费用补贴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设立“港澳青年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设立扶持港澳青年创业基金,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

以内地城市广州为例,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创业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推出“乐学广州”“乐游广州”“乐创广州”“乐业广州”“乐居广州”,搭建与推出高效便捷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共15条政策47项措施。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广州市共建了44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其中4家被评选为“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1家“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家“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家“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同时,广州市政府及各大高校举办了多项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创,鼓励粤港澳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扶持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以天河区为例,天河区2017年发布了《广州市天河区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实施办法》(下称《办法》),通过“天英汇”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获得推荐的项目在天河区成功注册独立法人企业后可获得人民币10万元落户奖励和相应租金补贴。2022年7月2日公布了《广州市天河区深化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21日公布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深化办法》征求意见稿),与2017年的《办法》相比,《深化办法》征求意见稿政策支持范围更广、力度更大。除了原有的创业落户奖金和租金补贴,增加了项目落地资助(资助金额最高达30万元);增加了创业贷款贴息支持(补贴资金最高10万元);增加扶持上规发展(每家企业一次性资助10万元)等。

1.2 筑巢引凤构建湾区创新创业孵化空间

通过双创空间等孵化器解决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的基础问题,为他们与内地生活和工作创业筑巢。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例,位于广州天河区,建筑面积达6.65万平方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占总孵化人数人数达30%以上、港澳创客或港澳资资本持股25%以上、或担任企业法人、高级管理职务。创业基地中大部分港澳企业成立时间都不满3年,是典型的初创型企业。由于法律和制度的差异,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对本地的市场氛围、法律法规、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水土不服,注册公司之后,他们需要协调的有工商、税务、商经、财务等部门,但是两地办证的程序又有较大差异。

所以构建“1+12+N”双创平台载体布局有利于加速形成大湾区人才聚集的发展热土。“1+12+N”港澳青年双创基地建设推进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共创科技孵化新高地。在多元参与的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创联盟基地应运而生,由“1+12+N”大湾区(广东)创新产业孵化基地发起,串联12家港澳双创基地共创、共造、共享、共孵。平台的推进促进粤港澳大港区港澳青年创业的资源交互与孪生,活化了湾区创新创业良好的孵化态势,更高效地串联粤港澳三地生产要素资源,推动了两岸三地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只有人、产、教融合发展,才能打造集资源配置、创新创业培育、先进科技产出、双创企业孵化、独角兽企业诞生、资本融资投入等功能于一体的湾区创新创业综合体。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创业就业,把湾区打造成宜居、宜创、宜学国际领先的热土”被重点并且多次提到。以广州天河区为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事业正在沿着“新跑道”起飞。

1.3 地市多元参与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梦想实现

随着内地营商环境的不断提质培优和双创基地的建设,良好配套和崭新办公环境吸引了大批港澳企业进驻。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很早就开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一些列宣讲与双创孵化基地建设与使用,已经到了出台配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帮扶政策。港澳青年在湾区创业生活,离不开多元参与和支持,天河区更大力的推动政策落地,已经成为港澳青年在穗创业的桥头堡。

政府、企业多元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通过大量数据统计与调研发现,单广州全市就有22家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作为科研桥头堡的天河占更了5家,成为科技孵化器数量之首,在大湾区中更名列前茅。在所以创客中,有超过4000名港澳青年集聚天河的孵化器中。8月市委统战部数据表面,目前全市建立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8个,从企业方统计,有企业端参与的双创团队的港澳台团队有273个,创新创业人数12869人次。从人材背景分析中表明,高素质人才参与创新创业快速增长,具有高学历或海外学习经历超过200人,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31岁。从有潜力项目依托的企业端分析,广州市累计成功孵化企业数量232家,产出专利数量846件,获得創投资金5.67亿元。广州市创新基地数量占湾区总量超过30%,在双创基地并得到政府扶持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

双创基地助力港澳青年在湾区造梦创业实现人生价值,搭建两岸三地孵化器在湾区创业的桥梁。“港澳青年到湾区创业,对内地的法律法规、市场氛围、人情世故等方面都不太了解,而创立公司之后,他们需要协调的有工商、税务、商经局、出入境等部门,但是内地和港澳的程序又相差甚远。”所以双创基地要成为解决问题主体,帮助创客解决港澳青年创业的部分问题,成为他们与内地生活和工作极好的纽带。

以赛促创,助力核心项目凝聚。为了帮扶港澳创客在内地创业,各地政府及各大高校可以加举办了创新创业大赛。以天河区助力双创事业为例,其发布了《广州市天河区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实施办法》,创业团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港澳赛区获奖可给予10万元人民币落户奖励和最高10万元人民币租金补贴两项支持。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团队可获得5万元人民币创业启动资金。统计往年竞赛数据,实施3年来,按大赛管理办法扶持有数十个港澳项目获得资金补贴项目。

多方支持硬核科技,加强港澳青年全方位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州搭建港澳青年交流平台与机制,“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深度探讨了挖掘优秀港澳创客人才,积极申报创新创业基金。征集项目3195个,其中港澳地区项目逾200个,能进出总决赛的项目前100个,港澳台的项目占比近20%。为推动双创质量,大湾区内地城市目前已有在营创新创业基地有44家,在规划有15家。广州市是创新创业基地最多的区,有指向性针对港澳创客的有5家。得到政府政治支持有11家在营港澳台青年双创基地,参与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达到4344人次,具备海外留学经历人数有444人,针对港澳青年负责的企业成功孵化数量94家,其团队申请专利数量45件,获得创新创业风险投资0.24亿元。

2 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困境分析

传统青年创业者大多选用市场门槛低和相对容易、技术性低的个人服务产业商业模式进行尝试,而且这些青年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较低。正由于科技量问题,初创企业面临着具有较高的运营成本,存量市场竞争,规模的扩大也较难。而大湾区内地9市产业结构齐全,生产要素获取容易,商业形态更加丰富,为港澳青年提供完整的配套设施,和创新土壤,也提供了优厚的社会服务保证政策,创业空间进一步扩宽。新时代,港澳青年创业产业倾向自媒体、互联网、智能产品研发等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技术创新性的发展。通过数据分析,港澳青年目前的创业主流包括家电产品开发、旅游服务、线上代购电商、智能装备研究及应用等领域。尽管目前在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工作正在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生活环境文化差异导致两地办事流程差异问题。由于大湾区三地生活环境、创客学习的专业背景差异,导致港澳青年对内地双创政策的缺乏了解和理解。其次,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慢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支持政策,所以针对港澳青年的双创服务保障机制是以内地为主、涉及双创的政策与办事流程机制有待完善。等以上是文化差异,直接导致港澳青年接收信息渠道分散且信息内容繁多,极易产生矛盾冲突。港澳青年的资本社会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不够深入,对内陆办事流程不够了解,所以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享受到优惠的政策,也导致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优惠政策信息不能快速普及到一线初创企业。

二是双创主体提供服务与创客需求错位问题。目前双创基地对进孵港澳青年双创业项目服务供给配套速度跟不上创客的创业需求。创业项目实践过程需要整合各类资源与技术,当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阻力都会直接导致失败,所以提供服务主体要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好项目。还有关怀好创客情绪,如果相关服务不能及时获得,容易造成创业者负面和消极情绪,严重则导致创业失败。

三是创业风投等生产要素跟不上创业进度,甚至缺位。大多初创公司在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研究技术和日常运营,所以稳定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要。但目前单独针对小微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来源较少,这些初创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的压力,同时表现出对较弱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创业项目内生动力不足。一些青年双创基地在湾区运营时间不短,也在孵化对象上投入很多资源,但最终达不到良好效果,甚至出现孵化失败等案例,究其原因是双创基地不能聚焦孵化力不强,因此存在服务主体聚焦不清等问题。一些港澳青年的创业项目核心竞争力不强,与市场主流技术存在代差,对于技术运用停留于表面,不能对项目技术进行深入改革创新,导致整体创业项目竞争力不够。

五是亟需完善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的执行机制。港澳青年到穗创新创业需要社会各方大力的支持,积极推进社会各方资源参与港澳青年双创事业,对港澳青年双创的进入退出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保障各方资源最大绩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为了推动港澳青年双创事业更深更优地发展,深入剖析目前扶持港澳青年在穗双创存在的政策问题。

3 解决港澳青年在湾区创新创业有效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首先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单纯只靠高校教育是远远达不到创新创业的实质化。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促进双创全面发展,推动湾区发展成为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长远,政行校企联动,打通港澳青年喜欢来内地创业,带动全湾区科技创新新局面,进一步反促创新创业教育。所以通过构建多层次、跨区域、多领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见图1),从科技项目发现阶段的培训扶持到初创公司的建立,再到最终发展为科技企业集群化,科技开发纵深辐射,带动社会面生产要素汇集,形成有效政府、高校和企业等资源,整合大湾区优势,有利让湾区内地成为汇科技、资本、交易、创新热土。

进一步激化创新创业多元参与交流平台合作,推动各方资源有效流通,内地政府简化办事流程,为港澳创客在企业注册、就业信息登记、企业税与个税优惠、政府部门项目申报、企业员工社会补贴办理等各方面开辟快捷通道。在港澳青年在内地生活方面,进一步强化涉及住房、津贴、交通等方面优惠政策与对岸沟通与协同,最终目标为粤港澳青年提供全面、精准的政策扶持与政策培训。同时交流平台集中及时发布双创政策培训教程,以让港澳青年深度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从而形成以湾区双创孵化空间为核心,联动多方,搭建湾区创客一站式信息平台。此外,孵化平台还需要及时收集港澳青年的困难,寻找共性问题,统一协同办公解决困難,或把疑难杂症向有关部门反映。政府部门需要及时评估创客现有困境,通过政策滴灌,帮助企业适应竞争环境与提高风险意识,使初创企业最终能走得出孵化基地。汇集阶段性政策,精简优化突破制度瓶颈和消除政策壁垒,拓宽港澳青年创业路径,适应在湾区内创业、就业、就读。

3.1 满足港澳创客工作需求,双创孵化基地服务进一步拓宽

首先,深入了解创客群体的创业困难与需求,特别针对港澳地区的青年创客,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线上联系等方式,从全维度了解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通过粤港澳三地密切合作双创协会,为提供他们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服务,对特长优势项目进行充分培育和孵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深度走近港澳青年创客和具体了解其需求,并一人一案,及时政策帮扶港澳青年在湾区创业。其次各级政府还可以对港澳青年聚集的孵化器在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帮扶创客资源衔接和提供全方位法律援助等,提出更符合港澳青年所需要、急需要的政策措施。通过引入竞争元素,帮助活化创业环境,对港澳青年的双创项目引入健全的竞争机制和资源流量渠道。推动港澳青年双创的服务和对相应职能机构进行深入改革,将港澳青年初创企业的特色与亮点充分挖掘出来。进一步完善优质项目的聚焦培育机制,帮助对接优质的配套资源,促进优质项目相互成长,形成良好的分工格局。推动以产业驱动的优势,嵌入既有特色又具港澳元素的特点。最后,为促进青年更好更安心的创业,可以让拥有科技含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创业团队中,投入的专业力量和资源优势,惠及到真正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项目,孵化有优势的初创企业。

3.2 通过多主体多维度强化港澳青年在穗创业政策协同

通过分析往年的创业创新失败案例中发现,从青年创客主体到各级社会主体,各级就业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并不清晰,呈现上下不连贯的局面,大大增加了青年创业的希望。一些本来优质的政策,但由于涉及过多部门和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管机制。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错位、交叉、多头管理等情况,导致创客办事效率低,严重影响创业效果。针对港澳青年的创业政策不仅代表着国家对创业事业的支持,还针对全国青年设置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对待的政策包容性强化,更是包含着解决“一国两制”以及“三地三法”跨境治理等复杂性的态度,推动青年奋斗事业,为国家转型升级加力。所以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湾区城市政府和职能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政策流动管道,加强办事协同,实现一证同认机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以属地为主,导致到穗创业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所以主体部门要推进打破城市管理与创业就业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润滑多层政策主体的相互协作,支撑港创澳青年业的政策推进,更需要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省市区政府部门设计一套标准化的指导意见;筑牢保障港澳青年的创业战线,让港澳青年在湾区在穗创业更具自信心和连续性、高效性。再就是在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补贴政策的申办和落实过程中,城市和各主体之间要建立联动机制,利用好平台沟通功能,提高政策有效实施,把创新创业事业向前推进。

3.3 加大创新创业相应宣传,保证扶持政策到企业到创客

信息来源对创客创业至关重要,应大规模对创新创业政策的进行宣传和推广。为实现双创政策的有效落实,应以多途径、多层级、多维度;校园、社会协同进行宣传。例如,对于年轻人喜欢的新兴媒体或自媒体到传统媒体开始多层级的渗入。在新时代,年轻人的信息来源更多样化和个性化,大湾区城市可以通过创业类线上客户端进行政策宣讲。打造创业信息港湾,搭建在线交流平台,设置专厅与咨询窗口,让创客群体能第一时间了解相应优惠政策。以优惠政策吸引创客,大力引进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创业,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优秀的创业氛围是奋发创新的源动力,促进粤、港、澳三地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创业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继续推进“港澳青年到穗实习及就业项目”“粤港暑期实习计划”等涉及港澳两地项目,让港澳青年对大湾区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后续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扶持对创客非常重要,创客青年也需要更主动的了解政策。创客需要以区域视野和世界视野为出发点,进一步激发自身创业发展的动能。

3.4 优化其他资源保障,服务创客需要,打造宜居易创好土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要求基础设施的发展,更要致力于制度创新,实现两岸三地生产要素的快捷流通,加强创业创业主体公共治理创新,推动两地三岸双创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进程。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港澳青年在湾区的生活便利化程度和国民待遇一致的对待,更加证实影响港澳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重要因素,筑牢港澳青年对中华文化认同与自豪感。通过优化港澳青年在湾区的民生保障和国民待遇,是促进港澳在穗创业绕不开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营商环境制度设计。更要打破以往两岸三地的公共服务的不同轨体系,平等对待港澳青年与内地居民,不追求“超国民待遇”,更要不得“低人一等”。国民待遇方面,建议两岸三地通过大湾区企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湾区内的人力资源流动、居住就业流程、规范创新创业政策等民生问题,实现湾区创业服务一体化。

4 结论

推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既是打造区域协同多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尽快令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粤港澳政府需要高度认识事情的重要性,重视并推进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事业久久为功,为大湾区经济的综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引进竞争活力。以湾区一体化为抓手,为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升级版的引擎。港澳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应形成政策合力,不断优化港澳青年大湾区创业土壤,使在大湾区

作者简介:张然萱(1997-),女,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企业创新。

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感受创业乐趣之余,更体会到祖国的温暖。同时,能享受到粤港澳三地扶持政策,大大加强创业信心。所以三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营商环境,重视制度对接和政策协同,增进港澳青年对湾区前景的了解与认同,增强政府的政策合力,优化治理能力,吸引更多港澳青年能来湾区创业,喜欢湾区创业氛围,并能留下来创业,更能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于铁山.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台湾青年来莞创新创业服务满意度研究[J].台湾研究,2020,(06):1425.

[2]刘彦平,王明康.孵化器运营效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J].财贸经济,2021,42(05):127143.

[3]鄞益奋,刘家裕.澳门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探析[J].广东青年研究,2022,36(02):125132.

[4]林至颖.香港青年赴粤港澳大灣区创业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港澳研究,2018,(01):5562.

[5]杨爱平,郑晓云.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行政推动机制研究——以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例[J].青年探索,2022,(02):100112.

[6]李梓涵昕,周晶宇.中国孵化器政策的演进特征、问题和对策——基于政策力度、政策工具、政策客体和孵化器生命周期的四维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09):2034.

[7]刘毅,王云,李宏,等.世界级湾区产业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3):312321.

[8]卓泽林.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5363.

[9]李政,胡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绩效提升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1819.

[10]毛艳华,杨思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168177.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