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小古文

2023-06-28 10:41:24王金林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2期
关键词:戴嵩鼓琴伯牙

王金林

小古文篇幅短小,适合儿童阅读,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然而,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小古文,学起来比较吃力。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小古文,让学生爱上小古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反复朗读,读中感悟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充分理解文章大意,学习小古文更应如此,只有反复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韵味。在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首先,我让学生尝试自己读课文,然后我根据学生朗读时的情况进行正音。比如:少(shǎo)选、汤汤(shāng)乎、以为(wéi)、复为(wèi)鼓琴者。接着,我要求学生再次朗读,这次我引导学生恰当停顿,遇到语气词时,要根据情感读出重音。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单独读、分小组读、集体读、变换角色朗读、师生共读等。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就有了思维惯性,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二、掌握方法,理解词句

学习小古文时,要想完全读懂,必须要理解文中字、词、句的意思。方法有很多,比如,借助文中的注釋,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做上批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等等。教学《书戴嵩画牛》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根据以上方法试着理解这篇小古文的意思。课堂上,学生由于预习时理解得比较透彻,个个说得头头是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顺势提问:“处士”是指有德才而不愿意做官的人,既然文中称之为“杜处士”,说明这人有才华、有学识,那怎么会收藏一幅错误的画呢?怎么会连一个牧童都不如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回答:两牛相斗时,尾巴可能有两种情形,既有“尾搐入两股间”,也有“掉尾而斗”。没有谁对谁错,牧童的意见缘于与牛朝夕相处,只见过“尾搐入两股间”,他未能见到两牛相斗的不同情形。听了学生的回答,我顿感诧异: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在家查资料以后全明白了。我立即表扬了他们,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重点品读,深入理解

要想让学生在理解了小古文大意的基础上,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宗旨,还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分析。例如《伯牙鼓琴》一文,作者的目的是想表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结尾有这样一句话:“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在表明伯牙和锺子期两人因为音乐成为知音,而锺子期死了,伯牙就认为世间再没有能听懂他音乐的人了。学生从中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欲绝以及知音难求的痛惜之情。再如《书戴嵩画牛》一文,作者是想告诉学生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了古人的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在读懂了小古文的大意、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之后,我们还应该探寻更深层次的感悟。这就需要我们回到现实中来进行讨论。例如,学习了《伯牙鼓琴》一文以后我让学生讨论:如果你交朋友,会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也要像伯牙和锺子期一样,找到真正了解彼此的知音好友,这样就可以无话不谈;有的说要找一个在学习上能够互相帮助的朋友,这样就可以共同进步;还有的说要找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朋友,这样才可以互相督促……再如,学习了《书戴嵩画牛》一文,我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了这篇小古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积极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总之,在小古文的学习中,只要掌握了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同时联系实际并反复诵读,就一定能够理解文章大意,懂得文章主旨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教师教的质量,也可以提升学生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戴嵩鼓琴伯牙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知 音
快乐语文(2020年28期)2021-01-05 02:47:00
泉水滴答
创作评谭(2020年4期)2020-07-18 15:31:16
高山流水
从戴嵩画牛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误笔
伯牙子期
小牧童批评大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