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晓伟 周凤敏
摘 要:通过知识、价值观、核心素养等方面对2022年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题进行分析,总结试题特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教师在今后教学备考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教师担当学科使命,践行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式,打造有效课堂,加强题型训练,掌握答题方法,体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4-0007-02
《义务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课标》的这一理念在2022年中考道法试题第24题中有了集中的体现。
一、对试题的分析
该题围绕“保护英烈”这一话题,回归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的具体情境,用事实印证学生对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认同,用问题引领学生真学、真做、真思考,做到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首先它是一组材料试题,从创设的三个情境中,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辨认、概括和表达相关知识的能力。其次它是一组归纳型试题,三组材料,既考查不同知识,又有内在的逻辑,形成了考核知识的整体,进而全面测量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表述能力。再次它是一道渗透价值观的试题。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英雄烈士保护立法”,从“保护英烈,司法亮剑”到“英烈的牺牲和贡献给我们的震撼和洗礼”三组材料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立德树人的意味鲜明而浓郁。
二、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围绕“保护英烈”这一话题,小涛、大海、小蕊先后发言,表达了看法。
小涛:设立烈士纪念日,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制定民法典,修改刑法……短短几年间,英雄烈士保护立法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依法保护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定能使国家正气昭彰、民心凝聚。
小涛的发言表明法律对道德建设有什么作用?(3分)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属于重点,这个设问非常巧妙——只需要回答法律对道德的作用。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清,出现错误答案,比如回答法与德的相互作用,德对法的支撑作用;法律的作用或特征;用法律保护英烈权利;德对法是精神支柱。
大海:保护英烈,司法亮剑。2021年以来,人民法院审结多起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犯罪案件。这让我深切感受到法治是维护正义的利剑。
结合大海的发言,简要说明法治维护正义。(3分)
这一问属于法治怎样维护正义,考点是法治与正义的关系,答好本题需要理解题意,明白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是非正义的行为,掌握司法维护正义的方式——依法惩处。学生答题中由于对设问缺少深入而透彻的分析,盲目作答,以致于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的答法:①有利于②依法治国的要求③良法善治④正义作用、价值⑤法律特征⑥法治与德治关系。
小蕊:“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烈的牺牲和贡献,总能穿越时空,給我们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礼。
小蕊的发言给你什么启示?(3分)
第三问取材于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它与材料主题“保护英烈”前后贯通,该问从德到法、由法动情、递进升华,歌曲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旨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探讨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凸显道法学科的德育功能,于无声中滋润学生心田。学生答题情况:对启示类题型的答题方法没掌握,审题不清,扩展角度不对;对材料的思想主旨把握不准,走偏到法律、生命、传统文化;有些学生只停留在崇敬英雄,不能进一步引申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首先,担当学科使命,践行核心素养。教师在常态教学中一定要“放得开”,不拘泥于教材,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采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视角去组织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以致用中落实学科素养,在反复体验、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其次,改进教学方式,打造有效课堂。教师要正确解读教材,明晰课程标准,助力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 用“体验式教学法”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以问题为抓手,由易到难层层设问,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主动发声。
第三,加强题型训练,掌握答题方法。以中考题型为基本范本,归纳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关系,做到能力考查以学科知识灵活运用为基础,体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