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审美与舞蹈文化研究

2023-06-27 04:53沈淑芳
艺术大观 2023年1期
关键词:舞蹈作品舞蹈文化

沈淑芳

摘 要:舞蹈是一门融合视觉、听觉及时空间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始终发挥增强审美认知、陶冶思想情操及传播文化的功能,这就要求舞蹈作品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审美与舞蹈文化展开研究,通过概述舞蹈审美和舞蹈文化内容,分析舞蹈审美的具体表现、价值内涵与基本要求,探讨舞蹈文化的认知特点、蕴含舞蹈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待舞蹈文化,希望对舞蹈创作者提高舞蹈作品质量有所助益。

关键词:舞蹈作品;舞蹈审美;舞蹈文化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1-0-03

舞蹈作为一门呈现身体美感和传达思想情感的表演艺术,是先人在劳动生产实践中提炼的智慧结晶,有着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悠久的文化渊源。在世界舞蹈艺术园林中,中国的舞蹈艺术发展独具韵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和价值观念。伴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及观念的变化,中国舞蹈作品内容日益多元化、多样化。无论是舞蹈审美,还是舞蹈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舞蹈艺术文化的繁荣。

一、舞蹈审美与舞蹈文化概述

(一)舞蹈审美

舞蹈是以舞蹈语言为核心的艺术表演,在布景、装扮、音响、灯光等要素的配合下,依托舞者的身姿形态与肢体动作塑造舞蹈形象和呈现舞蹈内容。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审美价值在于舞蹈节奏、表情及构图等内容的呈现,给人以美感和情感冲击,使人获得精神满足和身心愉悦。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审美在于挖掘舞蹈作品塑造的感性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引发的情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体验,感知舞蹈作品的艺术美感内涵,包括舞蹈题材的独创性,是否开拓舞蹈题材和发掘舞蹈主题内涵;包括舞蹈形象的塑造力,使用了哪些规律化、造型化及技巧化的艺术手段;包括舞蹈形象的感染力,表现了哪些肯定与否定的情感态度,蕴含了哪些审美态度和价值观念;包括舞蹈技艺的表达力,使用了哪些舞蹈技艺,这些舞蹈技艺是否完美契合舞蹈抒情与叙事等。对于舞蹈创作者来说,准确把握舞蹈审美要素,高度提炼舞蹈创作语言,才能提高舞蹈创作质量,满足大众对舞蹈作品的审美期待。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把握舞蹈作品内涵,加强舞蹈作品审美,才能提高舞蹈艺术表演境界,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及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二)舞蹈文化

舞蹈艺术源于生活,根植于民族文化,在漫长悠久的发展历程中,舞蹈不断充实内容与丰富形式。作为现实生活的写照与思想精神的传承,舞蹈一直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和精神给养。特别是舞蹈在有了外在形象之美和内在气质之韵后,其文化表现更具性格色彩,人们在审美过程中,能够挖掘人类生产劳动、生活方式,了解民情、民趣及民风,以及感知伦理观念、道德规范及审美情感等。舞蹈作品是舞蹈文化的重要体现,舞蹈作品中的舞蹈文化就是对舞蹈文化精髓的提炼。对于舞蹈创作者来说,将优秀的舞蹈文化贯彻在作品内容中,实现舞蹈艺术的合理延伸,可赋予舞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1]。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舞蹈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传递文化信息的,基于对舞蹈作品中的舞蹈文化的理解,对舞蹈美感的把握,依托高超精湛的舞蹈表演技艺,可将舞蹈作品的文化情感内涵传达给观众。

二、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审美

(一)舞蹈审美的具体表现

每一部高水准的舞蹈作品都蕴含丰富的审美价值,美感表达都具有明显特点。以民间舞作品《一片绿叶》为例,该舞蹈作品主要表现了一个女子因一片绿色叶子的飘落而追忆青春的美妙和感叹青春的流逝,并以此激起对人生的价值和未来的思考。该作品结合昏暗的舞台背景、无声无息的寂静铺垫情感基调,给人沉思和想象的空间,尤其是通过一片绿叶的飘落,一位女子拾起落叶所体现的怜惜之情,营造出空寂、孤独的悲伤意境。该作品没有夸张的炫技,也没有无病呻吟,只是围绕主题做出一系列延展性动作,呈现女子的万千思绪,依托多种舞蹈动作组合,将女子追忆流逝的青春和渴求美好的未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舞蹈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该作品的编导以胶州秧歌为基本动作素材,依托现代舞的思想和技巧重构了舞蹈动作语言,尤其是使用一些有力量性、速度性、柔韧性等舞蹈动作,如扭、拧、抱、转等,突出新民间舞蹈的“新”,呈现了现实人生和传达了现代意识。从舞蹈情感构建的角度来看,该作品的音乐、服装、道具等要素非常契合舞蹈主题内容,比如委婉曼妙的音乐与色彩鲜明的服装,搭配扇子的使用,让人浮想联翩,在沉思与想象中找寻追求美好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个人意识急剧膨胀,传统民间舞蹈很难靠近城市人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所做,而《一片绿叶》搭建了传统民间舞蹈与人们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该作品充分反映人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茫然之感,能够在具体的舞蹈情境中找寻与人们的思想共鸣,尤其是作品中的跃向高空再突然滑落的动作,不仅是艺术空间层面上的美感表达,也是在唤醒人们不能让时间白白流走,对生命价值展开猛烈追求的意识。

(二)舞蹈审美的价值内涵

人体的身形姿态和肢体动作是呈现舞蹈美感与传达舞蹈情感的基础。借由多种造型化、节奏化、程式化的动作组合塑造舞蹈艺术形象,可表达舞蹈的外在美感和内在情感,给人以极高水准的艺术审美享受。也就是说,舞蹈作品必须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意义。如果舞蹈作品审美缺失,那么就会影响舞蹈艺术美感的表达效果,甚至给观众矫揉、造作及无趣之感。舞蹈动作语言的编排是展现舞蹈美感与情感的主要手段,包括表演者的形象气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编导通过将这些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提炼出更具美感效果的动作体系,才能提高舞蹈作品质量,发掘观众的审美感知力,促进观众深刻体验舞蹈美感。以古典舞作品《红艳凝香》为例,该作品呈现的舞蹈形象美感十足,從布景到灯光,从服装到妆容,从演员到动作,每一个要素都蕴含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单从舞蹈剧目来看,该舞蹈艺术通过形象的转化,以人喻花,表达少女的碧玉芳华和清润纯情,诠释花从含苞待放到极尽盛开的过程,塑造出了“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的美妙,给人以“美,真美,好美”的艺术享受。从舞蹈审美的角度来说,该舞蹈作品的舞蹈意境包罗万象,通过情与景的相互交融,能够为观众营造一个拥有无线遐想空间的意境。舞蹈作品中的审美价值的构建,就是让每一个舞蹈要素的应用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通过系统化的美感表达和情感抒发,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美,实现移情于人[2]。当然,《红艳凝香》也可以有其他的艺术表达方法和手段,比如将娇羞温婉的少女形象刻画成妖娆妩媚的熟女形象,也能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美的嚣张,美的不可方物。

(三)舞蹈审美的基本要求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审美不是简单的舞蹈意象分析和舞蹈美感捕捉,而是基于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舞蹈观赏经验,逐步形成的舞蹈审美认知体系。艺术形象的表达是舞蹈作品美感呈现的绝对核心,以舞者的体貌、动作、表情、语言等作为艺术表现手段是审美的内在要求。舞蹈创作者需在把握作品主题的基础上,根据大众审美要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塑造有血、有肉及有灵魂的舞蹈艺术形象,包括舞蹈人物的理想、愿望、情感等,使舞蹈人物与现实观众有着强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巨大的审美力量和感染力量,使观众获得更高水准的美感享受[3]。换句话说,舞蹈作品艺术的核心是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及舞动的“情”,无论是“形”,还是“声”,抑或是“情”,都必须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美感追求,才能赢得观众的支持与喜爱。以芭蕾舞作品《天鹅湖》为例,该作品中的“四小天鹅舞”并不是表达动物的美,而是传达人的情,以芭蕾舞技法表现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尤其是编导紧跟时代审美变化,牢牢抓住大众审美心理需求,在作品中创造出了生动、鲜活且具体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依托多个特色的舞蹈动作组合刻画人物形象的体貌、动作、表情等特征,表达人物形象的思想和情感,使观众在体验美感的同时获得情感冲击。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中的翔跃、旋转、踮脚尖等高技术动作无疑丰富了舞蹈艺术内涵,调动了观众的审美情绪,以及拉近了舞蹈与观众的距离。可见,《天鹅湖》之所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大众对舞蹈艺术的“形”“声”与“情”的审美需求。

三、舞蹈作品中的舞蹈文化

(一)舞蹈文化的認知特点

舞蹈作品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肆意的天马行空,其观赏价值与审美观念和现实生活相通相连,饱含美感效果和文化色彩,是富有情感语义的人文艺术。以古典舞作品《良宵》为例,从美感欣赏的角度来说,主题良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美好的立意,能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及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该作品立足于“良宵”营造的文化语境,讲述了少女的翩翩年华,以抒情的方式描绘良宵的愉悦心情,融合搬腿、控腿、涮腰等技术动作,保证了舞蹈动作的美感。同时结合布景、服装及音乐的修饰,让整个舞蹈美感表达上升到新的层次,尤其是在对比“清冷的夜晚”和“温暖的未来”的意象中,可使观众产生无尽的遐思。从文化体验的角度来说,针对该作品舞蹈文化的认识,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感受到团圆的氛围,有的人感受到开心的心情,有的人感受到幸福的降临,有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希望……而无论怎样想象与思考,基于“良宵”情感基调的限制,都会将人的愿景放置于“良宵”的情境之中,或许这种情境的美好是心态上从消极变得积极,生活上从贫穷变得富足,情感上从悲伤变得幸福……而纵观该作品内容呈现的艺术形象,清冷漫长的夜,温婉可人的少女,思绪万千的情感等,也会让人在“良宵”的情感基调中产生无限的怜惜之情,甚至对美好和幸福产生怀疑,但回归于自身,无论现实多么令人绝望,我们还是期待美好和幸福的早日到来。“良宵”二字构建了诸多美好意象,奠定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在该作品中“良宵”的舞蹈动作是传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尤其是在蕴含多种历史文化因素的舞蹈要素的作用下,观众能基于传统文化找寻情感共鸣,并结合自己所思、所想及所感,形成艺术审美和智慧启发。

(二)蕴含舞蹈文化的原因

追溯舞蹈的发展历史,找寻舞蹈的文化渊源,不难发现舞蹈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艺术,它与早期的劳动生产、图腾崇拜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舞蹈仍是表达人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的载体,通过以形体姿态和肢体动作为美感和情感表达的语言,传递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越优秀的舞蹈作品越能发挥传承与发扬文化的作用,实现文化与舞蹈的深度融合。以现实生活题材舞蹈作品《进城》为例,该作品与传统美妙舞蹈的审美大相径庭,编导别出心裁,利用最朴实、单纯的舞蹈语言塑造了农民工形象,讲述了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故事。从农民工的角度感受社会的变化,体现时代开拓进取的风貌,依托舞蹈动作、服装、道具及舞者的表情,呈现出当代农民工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正是这种写实的手法,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农民工追赶公交车,农民工工作满头大汗,农民工庇荫大口喝水等,每一帧画面都牵动着观众的心。此外,朴实无华的舞蹈技法提高舞蹈情境的真实性,展现出了农民工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朴素热忱的道德品格。该作品融合文化与舞蹈的方式无疑升华了舞蹈作品的艺术高度,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和文化享受。

(三)如何对待舞蹈文化

舞蹈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每个舞蹈细节的创作往往都要受到舞蹈文化的限制。只有充分汲取舞蹈文化给养,才能提高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使舞蹈作品获得长青的生命力[4]。当然,舞蹈文化随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人们对舞蹈作品的艺术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舞蹈创作者必须发挥舞蹈文化的人文力量,准确把握舞蹈主题,通过舞蹈表现舞蹈美感和传达思想情感,使观众在观赏舞蹈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享受。以现实题材舞蹈作品《老伴》为例,该作品描述了生活中夫妻间磕磕绊绊的情境,通过两个老年人像小孩子一样的置气,映射日常生活中夫妻发生别扭时的所作所为。比如,老奶奶看见自己日渐衰老的容颜,难免产生心酸无奈之感,而老爷爷则是捧起老奶奶的脸颊认真端详,始终将老奶奶看作唯一的宝。即便两个人再闹别扭,再不愉快,也会从相互惦记中忘记这些别扭与不愉快,这无疑就是爱情的真谛,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该舞蹈作品没有用夸张的舞蹈技法,只是利用一些俏皮可爱的舞蹈动作和表情传达情感,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的爱情生活,并对这种美好的爱情生活产生憧憬。可见,该作品通过有机融合文化与舞蹈,通过舞蹈动作不仅呈现出了正能量的爱情生活态度,也构建了一幅幅相依相伴,互尊互爱的画面,在最大限度上升华了舞蹈艺术的内涵。从文化思想上来看,《老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睦友爱的家庭文化意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舞蹈作品应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和艺术审美的作用。对于舞蹈创作者来说,应当解放舞蹈创作思想观念,在正确认识舞蹈审美和舞蹈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舞蹈审美和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和情感需求的高水准作品。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应当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舞蹈技法水平,通过自身高质量的表演,展现舞蹈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鲲.浅谈舞蹈文化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J].明日风尚,2020(08):102+104.

[2]马铭阳.舞蹈作品的意境创作解析[J].中国文艺家,2018(08):46.

[3]邱毅.舞蹈鉴赏与培养舞蹈审美能力的途径[J].大众文艺,2021(21):105-106.

[4]宋文鹤.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之我见[J].中国民族博览,2017(04):147-148.

猜你喜欢
舞蹈作品舞蹈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白马人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浅谈舞蹈作品创作思维的过程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舞蹈文化解读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如何表现
书法艺术与舞蹈作品的共性研究
刍议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
用编码·解码理论试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