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艳
摘 要:中国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对于艺术创作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体现。纵观整个中国文明史发展长河,中国画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独具特色,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与西方文化有着明确的划分,一直以来中国画始终是以师徒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最初从先秦,到宋元,而如今高校中国画的教学充满坎坷,尤其是面对当前部分高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文化的艺术地位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不利于中国画的传承和发扬。本文的研究就基于目前中国画色彩表现来探讨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表现;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1-0-03
色彩这种艺术形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肉眼可见的东西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色彩。而在艺术上更是如此,中国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更多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带来了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凡是涉及绘画中的色彩,很多人便会很快联想到了西方绘画的色彩。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迅速联想到中国传统绘画清新、雅致的色彩。说到色彩,早期的中国绘画是非常突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画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变化。目前色彩是中国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画中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内容。出挑的色彩艺术可以适当引入当代的高校美术教育中与当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从而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中国画的色彩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也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更深刻地学习传统艺术的精髓,从而来提高当代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中国画色彩表现的发展和变化
(一)重墨轻色
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很早对色彩就有着深层次的认识,西方国家认为红黄蓝是色彩的三原色,而我们中国则认为赤、橙、青、黑、白这五种颜色才是色彩中最单纯的颜色,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事中国绘画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以墨为主,其他的颜色只是辅助点缀在作品中。在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除了笔就是墨了,也就是在我们中国画学习过程中一直讲究的笔法和墨法。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色彩表达意识才使得中国画在各种艺术中成为一枝独秀的存在,因此也更表现出了中国画的卓尔不凡。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为国画,也正说明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观察历代中国画的名作,能流传百世的中国画作品对于笔法和墨法都是十分严谨的。墨色是中国画中非常有代表性的颜色,画家通常运用各种技法在画纸上表现出墨色的深浅变化,采用不同的笔法,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国画的色彩真正变化就要从石器时期说起,最早人们在进行艺术表现时还是十分注重色彩的。例如,彩陶色彩上具有丰富的颜色搭配,包括褐石色、珠黄色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所呈现出的基本色彩搭配。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在色彩搭配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艺术家们在进行这一环节的创作时开始注重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因此也使得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走向成熟,故形成了建筑、漆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肩前行的局面。到了隋唐时期,色彩的应用更是达到了顶峰,如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如图1)中,为体现妇女身姿,在画作中色彩的表现更加鲜艳柔和。唐代时期的作品,在色彩的表现上受到了当时社会层面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当时居民安定、丰衣足食、生活富足的真实写照,因而清丽素雅的水墨画色彩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逐渐地在绘画表现中也减弱了色彩的表现形式,而当今的绘画艺术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也沿袭了这种色彩艺术表现。
(二)中国画色彩表现突出淡雅与朴素
西方国家的画作色彩更加丰富多样且表现复杂,而中国画的色彩整体呈现出来的含义更深远,即突出画面主体层次关系,突出的特点就是清新淡雅与朴素。绘画过程中中國画的色彩运用相对西方国家的绘画色彩方面来说会稍显得有些单一,但是在中国画的绘画作品中一般主要是突出主体人物,一幅画会突出一个主要色彩,主体色彩在整个画面中运用得较多,它起到了主导整个画作的作用,而其他颜色主要是以配色的作用和主体色彩相辅相成。中国画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既包含了作家的思想情感,也给予了物象生命活力,完美地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充分地展现出来。例如,明代傅崟的《踏雪寻梅图》(如图2)通过水墨的渲染突显了云的飘逸空灵之态,同时也运用淡墨来渲染水面,让整个水面呈现出明显的明暗对比,使整个画作的色彩更加清新、淡雅,因而成为流芳百世之作。
(三)中国绘画中色彩表现更具有主观意识
西方的色彩表现更注重光影环境色的变化,不同的是中国画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这体现出了中国绘画在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同时体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唐代时期的人物画体现出了当时朝代兴盛,国家富强的特点,因此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颜色是最为丰富的,它表现的都是人物的衣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大部分的绘画多是对青山绿水进行展现,色彩呈现出的方式更加单一。在设色方面,墨色成为主要的用色,其余的颜色仅作为配色进行点缀,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中国绘画的传统,更是以时代和画家主观意识为基础。与西方的绘画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绘画作品对色彩的表现是十分客观的,艺术家会真实地记录画面的光影和环境色,而中国画的色彩则表现得更加生动、主观。中国画包含了东方艺术的审美观念,是十分具有东方底蕴的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画的主观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当代优秀艺术家,无论在构图还是在选择绘画对象上都与传统绘画有着明显的差异,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将中国画展示在大众面前[1]。
二、中国画色彩表现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素养
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是关键。基础教育阶段,色彩在美术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色彩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各高校中,美术教育采取的是分科教学方式,版画、油画、中国画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有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色彩专业性的认知是十分片面的,因而很容易就受到了西方绘画色彩的影响。很多学生不了解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在实际的色彩专业方面展现得不够多元化,进入高校之后很多种类丰富的艺术绘画形式,让学生很难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接纳。色彩的教学通常是从基础性的知识方面开始讲解的,课程开设会从西方绘画色彩和中国画色彩来进行独立设置课程,有专门的教师为其进行色彩课程的讲解,在课上会带领学生一起鉴赏各个时期的名家作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色彩表现的不同之处,以便带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系统性的学习使得中国画的色彩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也成为发扬和传承中国画色彩的一种方式,从而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能更加突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色彩。色彩作为中国画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深厚的历史积淀。色彩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象征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画的色彩特点同时又能和当代的流行艺术相融合,必定会显现出新的艺术形式,从另一方面更体现出了高校文化的创新意识。
(二)学习中国画意境的艺术形式和色彩魅力
当下中国画对于色彩的主观性表达十分注重,因此在画面上也要体现出民族精神与色彩表现的独特魅力,很多时候这些形式表现是需要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紧密相连的,中国画表现出的艺术形式和色彩表现的创作环节,这些是需要学生通过对中国画的设色取材进行详细学习来进行感悟的。而中国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久远,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中国画及其色彩的学习,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般来说,当下很多中国画创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更多是考虑到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但又不仅仅基于对实际色彩的表现,同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材料特点,对大自然中的色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因此画面更加纯洁与概括,画面的概括既包括了艺术家的主观性,也包含了很多对画面的研究。现阶段部分艺术家在继承这种色彩表现时,更应将笔墨和色彩表现相融合,实现了色彩的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关于中国画的色彩中包括艺术家主观色彩的表达,南朝时期,宗炳曾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以色貌色的色彩理念,意在用诗与色彩来表现中国画色彩的固有色。很多作家通过对中国画色彩的学习,能够有效地表现光影和自然界的空间变化,从而更好地创造了中国画色彩,展现了独特中国画色彩的形式美[2]。
(三)感悟中国画色彩,体现蕴含的艺术情感
中国画色彩的创新之处在于色彩表现和传统笔墨上都是十分独特的,色彩对形体的超越产生的意境写意性和水墨实现了完美融合,同时又突显了画面,表现出了传统文人墨客的高尚雅趣,又表现出了现代色彩的精神内涵。对于中国画色彩的研究,可以结合现当代很多作品,在作品创作时进行研究。例如,吴冠中先生的《小桥人家》(如图3)这幅作品就以丰富的色彩及新颖的画面构图展现出了当下山水画色彩的革新。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以色貌色的设色技法,借助空间与色彩所建立起来的关系,运用饱和度不同的点光来取代平面光,冲破了传统注重色彩的平面光,使画面更具有节奏。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先生学习了中国绘画色彩的表现形式,更注重体现出作品的境界,形成了画面的亮色,并在表现中国水墨传统韵味时,又融入了西方色彩的形式美,使作品的塑造更具有亮点。而中国画所包含的题材广泛,其中山水题材所涉及的形式就十分多样,但是同樣的题材形式的不同,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也是琳琅满目的,这也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继承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实现色彩的当代转化
当下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借助古今中外多种艺术创作元素来进行后现代环境下的中国画设色。很多后现代艺术家在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就对中国画进行解读,将中国画的设色和他们所学习到的设色风格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实现了色彩的当代转化。高校展开美术教育过程中设色的取材是与审美取向及色彩情感等多种要素综合而形成的独特中国画色彩,更多要考虑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在高校在进行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可以教育学生有效地将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和当代色彩的风格相融合,使中国画这个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面貌[3]。
三、结束语
中国画的色彩表现更反映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内涵,本文的研究基于当前中国画色彩的发展与变化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画色彩在当下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探究了中国画的色彩表现,以及中国画色彩在美术教育中所包含的独特意蕴。中国画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刚与柔的结合,在宣纸上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希望借此能够实现相应的艺术实践分享,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中国画在色彩变化领域里所存在的深层变化,以及当下高校教育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来不断进行创新的观念,让学生通过对中国画色彩以及技巧的学习,不断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中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与底蕴。
参考文献:
[1]顾平.中国画创作观念的变革与20世纪下半期学院中国画教学的理念转换[J].国画家,2021(04):6-9.
[2]郗望.传统中国画的当代教育模式变革及拓展——评《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136.
[3]汪海燕.文化自觉视阈下中国画教学创新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1):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