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桥 王春燕
摘 要:在前文《真善美——舞蹈与书法的灵魂》的研究中得知,不论是书法还是舞蹈,因为有了真善美的内在本质,这些艺术形式才能保持活力,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和迷人的姿态。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书法艺术与舞蹈作品在结构、韵律、节奏以及意境上都有着相通之处。本文将二者的相通之处进行对比研究,在前文的基础上,总结出共性联系并加以分析,以求艺术相互吸收借鉴,使得艺术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关键词:书法;舞蹈作品;共性
1 书法与舞蹈的介绍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与舞蹈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追溯其历史,二者同源共流。首先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都属于由线条组成的造型艺术;从内容上来讲,二者都是创作者通过创造意象以表达个人的精神、抒发主观情感的外显艺术。二者水乳交融,关系紧密,宗白华曾在自己的著作《艺境》中说道:“书画都通于舞。它的空间感觉也同于舞蹈与音乐所引起的力线律动的空间感觉。”[1]李泽厚曾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也说:“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2]
由于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他们身上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关注。舞蹈创作中以书法为题材的作品在近几年更是频频出现,例如似行云流水般的古典舞《扇舞丹青》、“以笔来书、书中带韵”的《书韵》,由黄豆豆编创与表演的《甲骨随想》以及由现代舞大师林怀民创作的舞剧《行草》和由编舞家刘琦创作的《临池》,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国际著名编舞家沈伟编导的《画卷》篇,舞者以身体为笔,融入中国水墨画与中国书法的独特艺术手法,创造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史诗般的画卷,让观众对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家无不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编导的绝妙创意所震撼。下面,笔者就书法艺术与舞蹈作品中的共性作简要梳理。
2 书法艺术与舞蹈作品的共性研究
2.1 严谨缜密——两种艺术结构的相通之处
书法的结构称之为布白,这其中包括章法布白和字体的布白。对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首先体现章法布局上,精妙的布局、和谐的章法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凸显作品本身的韵味,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体验。创作书法艺术,务求合理布局、协调通畅,使作品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王羲之行书代表性作《兰亭序》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变化而不失法度;再比如“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字与匾之间、甚或是匾额与城楼间,都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整幅作品气象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大气磅礴、排山倒海之势。
舞蹈结构包含了作品的内部架构及其局部间结合的方式,它是根据作品主题需要,使作品内容表达流畅自然的重要艺术手段。舞蹈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个性化、独特化的表达方式。例如舞蹈作品《书韵》从一个“静”开始,塑造了一个气质优雅、专注于书写的古代书法家形象,舞者手握毛笔,若有所思,动作舒缓而沉定,显示出其镇定自若之态。伴随鼓声的急促加剧,舞者由“静”到“动”,通过“笔”这一道具,开始一系列高难度舞蹈动作,身形似毛笔在辗转腾挪,仿佛在书写一副刚劲流畅、气韵生动的佳作。慢慢地,音乐舒缓下来,舞蹈动作宛如落笔杀青。整个舞蹈结构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在舞蹈动作的设置上,也将书法用笔中的“起、承、转、合”等手法表现的恰到好处。
2.2 气韵生动——两种艺术节奏韵律的相通之处
在节奏韵律上,中国书法所体现出来的动态美和舞蹈的节奏韵律有异曲同工之处。节奏来源于生活,是一种符合特定规律且不断重复变化的运动形式,节奏是艺术作品活力与生机的源泉,可以加强艺术美的体验。书法家在书写时需借力于线条的运动,用笔之徐疾、轻重、虚实、呼应以及空间结构等构成书法艺术的节奏,然后通过用笔的速度和墨色的变化来体现其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王献之的《中秋贴》和张旭的《古诗四帖》,其线条的飞舞、跳跃和粗细的变化,墨色的浓淡等无不体现了作品的节奏韵律之美。
“舞蹈节奏韵律的动态形式,一般表现为动作力度强弱的变化、动作幅度的大小变化、动作速度快慢的变化。”[3]在这种对比和变化中,呈现出舞蹈作品的不同审美情态。舞蹈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主要是因为舞者在身体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态线条的力度、速度和幅度的变化能够对观众的视觉细胞产生强烈冲击。例如在舞蹈作品《书韵》中,舞者以“笔”为引导带动肢体的韵律和气息,“以笔为身,以身当笔”,二者化而为一,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节奏上的轻重缓急,也感受到了刚柔并济的力量。舞蹈动作中快慢、轻重、缓急、动静衔接等恰到好处,连绵有力,嵌顿铿锵。这也正是书法所追求的精神所在。
2.3 高雅悠远——两种艺术意境的相通之处
意境是表现中华民族艺术特征的专用术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审美氛围,也是书法艺术和舞蹈作品的核心与灵魂之所在。书法是以汉字结构为基础,通过书法家的笔墨情韵以及线条的变化和组合,寄寓和表达着艺术情感、创造意境的造型艺术。而舞蹈则是舞者运用其肢体语言,以其动态的线条、力感和节奏来表达情感与增加审美愉悦的人体动作艺术。二者都是通过主观情感的外在表达来构造意境美。如王羲之《兰亭序》以流美的线条、柔和的笔触书写山水画境,其顺应自然的平和之美,正是其人格心灵的体现;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以悲壮粗犷的文义和符号语言,通过磅礴恢宏的笔触,展现了创作者的浩然正气和不懈追求。《书韵》以古典舞的形态和韵律将内在的思想用肢体语言清晰自然地表现出来,“有机地将毛笔与舞蹈风格和人物情感表现融合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品中的人物对书法深厚的情感,对书法的投入、痴迷、热爱。”[4]这也展示出了编创者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对道具的精心使用,对舞蹈的巧妙构思,从而才能创设出 “以笔来书、书中带韵”“人体为书、书中有情”的舞蹈意境。《扇舞丹青》亦是如此,从舞蹈本体出发,通过舞者的身体和一把扇子,通过快慢相宜、刚柔相济、错落有致的动势,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原的古典意境,给观众带来妙不可言的视觉享受。
3 结语
书法与舞蹈自古以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法和舞蹈都是创造意象以表现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艺术形式。二者在结构上、节奏韵律以及意境表达上都有着更深层次的相通之处。本文将二者的相通之处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共性联系并加以分析,从中华博大深邃厚重的文化中吸取养分,追求和体验更高层次的审美艺术,以求艺术相互吸收和借鉴,创作出更有韵味的作品,同时拓展艺术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11.
[2]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38.
[3] 徐瑜萍.笔飞墨舞:论书舞相应的美学因素[J].安顺学院学报,2008(04):77-78.
[4] 江玲,陈鸿,毛毳.舞蹈鉴赏[M].上海教育出版社.
[5] 刘琳.书法解析——无声的音乐 纸上的舞蹈[M].天津大学出版社.
[6] 张菡.中国舞蹈与书法艺术的审美通感[J].文化艺术研究,2013(0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