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宗
摘 要:现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应用,包括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力提升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文章从不同新型教学模式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推进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促进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并帮助广大教师优化数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高中数学;应用实践;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4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15
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然而,从目前的高中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仍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准确把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新型教学模式概述及应用优势分析
(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定义
新型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现代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并引入生活化资源、信息化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实践体现,直接推动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的开展,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一个完整的新型教学模式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第一,理论基础,指的是能够对教学模式应用产生指导作用的教育理论或者教学思想,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因材施教理念、杜威教育理论等等;第二,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设定的教学模式应用的预期效果,能够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学模式且发挥教学模式的最大价值,不同教学模式、不同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应当是不同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第三,操作程序,指的是新型教学模式应用期间的具体步骤,包括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等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及时调整;第四,实现条件,指的是教学模式应用所依仗的教学资源,如信息化教学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同时依靠教师采取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制作;第五,教学评价,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形成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生成性评价等等,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其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1]。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的互动环节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使得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想法和学习需求[2]。
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往往与数学思想的渗透是融合的。如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媒体设备展示事先做好的Flash动画来讲解立体几何题目,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直观体现,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可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树立数形结合意识。同时,不同的教学模式还伴有不同的数学思维,包括归纳思维、联系思维、发散思维等等。
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应用优势。相较于以往的讲授式教学、灌输式教学,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的学习体验,并促进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教师在应用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只有实现自我教学观念的突破,才能够对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换言之,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教师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提升的良好契机。
二、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一)教师教学观念保守
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新型教学模式,如互动教学、问题教学等等,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保守,只应用了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没有将现代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也并未发挥现代教育理论对新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指导作用。部分教师在利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势,互动的形式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而后点名让学生回答。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教师通过教学问题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但是学生只是根据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被动回答,并没有主动融入师生互动之中,也没有结合自己的疑难点向教师提问。这一情况在根本上反映的是教师教学观念保守,并未在学生主体的前提下针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开展双向提问或者教学互动,导致互动教学的应用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推进其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偏颇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实现能力与思维的提升发展。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之中,部分教师虽然能够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并未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而且教学目标也不合理,未能发挥对教学行为、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部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过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没有通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同时,由于比较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教学评价的时候也容易出现唯分数论的评价情况,无法对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三)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考验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如果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突出,那么就能够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推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并使得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但是从具体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时候并未做好课堂活动设计,也缺乏相應的课堂组织能力,导致课堂秩序容易出现问题。如部分教师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在课堂上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索课本知识,但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顾及全体学生,就导致少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索时走神,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如果课堂组织能力不足,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因此,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是具有直接影响的。
(四)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教学资源是否充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是否理想。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仍旧拘泥于课本素材,并未对课本之外的知识进行延伸,没有合理借助互联网资源和生活化资源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虽然也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但是仅限于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课件,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不够深入。此外,教师也没有做好作业资源的优化和设置,甚至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仍旧采取题海战术。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条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接触先进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为了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教师必须从自身的教学观念入手,积极转变其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往往离不开对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而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则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大量涌现,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主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可以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成果。
建构主义强调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认为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阻碍,甚至挫败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教师在应用新型教育模式的时候应当使得教学模式及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同时,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活动要关注过程性,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将新旧知识有效融合起来。换言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才能够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这与学习主体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未来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接触先进的教学理论,将学习主体理论作为指导,树立学生主体观念,进而推进自主探究教学的应用。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必须根据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制定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从整体来看,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按照三个维度来制定。第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对新知识的解构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公式等知识内容,使其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让学生能够以更高效的状态学习、运用知识。第二维度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并且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借助数学思想开展学习活动,包括换元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等等。第三维度的教学目标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突出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可以分为这三个维度,但是在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时,教学目标需要进行略微调整。在小组合作教学之中,第三维度的教学目标就应当是让学生形成善于团结、善于合作的优秀品质。而在翻转课堂之中,第三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当是让学生养成善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品质,让学生保持质疑精神。因此,教学目标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而后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具体调整。
(三)做好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增强课堂组织能力
在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不到位,就会影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做好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规范、有序。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问题、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得课堂秩序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走神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在布置课堂问题的时候表示自己会在自主学习环节结束后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以此督促所有学生认真思考问题,避免出现走神的情况。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帮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将学生分成6人左右的小组,而后通过小组的形式布置任务,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而后进行小组内部的交流,达成小组内部的统一观点,每个小组轮流表达本组观点,由教师进行点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促使每一位组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教学实际条件,通过教学活动来维持课堂秩序,而且教师给出的教学活动应当具备一定的衔接性,前一个教学活动可以与后面的教学活动顺利衔接起来。
(四)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为教学模式应用提供支撑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持续丰富教学资源。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搜集网络信息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通过Bilibili平台、知乎等学习型客户端搜集与高中数学知识有关的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剪辑、排版,最终应用到数学教学之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应用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启发学生,助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资源的拓展需要以课本教学大纲为主线,形成以课本为主体、课外教学资源为补充的教学资源开发机制[4]。
教师也要善于借助一些高级的信息技术软件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技术制作课件,用于讲解立体几何问题,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将数学课本内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而后让学生利用联系的思维开展数学学习,并且帮助学生搭建属于其自身的知识体系。简而言之,教師必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以此推进各类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此外,教师应当做好作业资源的开发,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优化作业类型和作业结构。例如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十道普通难度的题目,而在接下来的作业设计中就可以减少作业量,设计六道普通难度的题目,而后增加两道开放性或者思考性的问题,这既能够减少作业总量,同时又能够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摆脱题海战术的困扰。
四、结语
笔者首先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概念性阐释,而后分析了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新型教学模式应用期间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最后则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资源四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教师也应当在教学期间准确把握时机,认清数学课堂的教学条件和目标,合理使用先进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存余.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20.
[2] 陈云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4):184.
[3] 林辉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应用[J].新课程(下),2017(3):57.
[4] 曹建兰.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6(5):11.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