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阿Q正传》及其电影

2023-06-25 15:06胡渔
中国故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阿Q正传太爷阿Q

导读

重新阅读《阿Q正传》,并参考同名题材的电影,有利于我们对阿Q命运进行重新思考,将其置身于时代和现代的双重维度考察。阿Q性意识觉醒主导下命运抗争,集合他身边多种身份群体的“革命观”。对比影视作品对原著的加工与丰富,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呈现一个更加饱满的文学作品形象,凸显背后不同时代的“阿Q观”的变迁。

作者:胡渔,本名詹学伟,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

“赵家的女人,你也敢碰?反了,是吧?”

这是根据鲁迅先生所著《阿Q正传》改编的同名电影里的台词。

故事背景是,阿Q突然向吴妈求爱未遂,被发现了,挨了一顿打,逃回土谷祠。地保追过来,自以为是地代赵太爷“替天行道”,索要“精神赔偿”,并对阿Q进行质问。

《阿Q正传》这部经典作品,在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1982年)之际,搬上了银幕。由陈白尘改编、岑范導演、严顺开主演。一经搬上银幕,让广大读者从另一角度重新认识了旧时代的阿Q。

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构。场景布置、人物对话,还有一些细节处理让人物的性格变得更加饱满,比如阿Q各种丰富的表情,在剧中做了最大限度的还原,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他一点一滴的变化,时代的创伤在他身上划下的刻痕也更加显而易见。从这一点来讲,单纯的文字描写就不及影像了。

比如本文开头的那句台词,在原著中,地保是这样说的:

“阿Q,你的妈妈的!你连赵家的用人都调戏起来,简直是造反。害得我晚上没有睡觉,你的妈妈的!……”

如此云云,阿Q被地保教训了一通,自然无话可说。

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这部作品留给读者和观众最大的一个思考点。自作品诞生以来,相关的评论、研究不计其数,集中一点,就是在批判阿Q的“精神胜利法”。

但看完这部影片,笔者发现有几个细节,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观察点。这种观察点,涵盖了影视主创人员的“二次”创作,同时让原著隐藏的某些细节明朗化了。

一、阿Q只有冷漠无情吗?除了对弱者凶狠,就一无可取?

答案是否定的。

有两个细节可以佐证。一是,阿Q去县城,目睹革命盛况之后,回到土谷祠,因为一次意外的“机会”,在高举人家打工,发了一点小财,心里不免荡漾起来。他一回到未庄,就去了咸亨酒店打酒吃,此时,碰到了那一群平时经常遇到的酒友。

他们凑过来对阿Q说,阿贵哥,请我喝一碗吧!好的,没问题。人群里其他人,也跟着吆喝,阿Q很爽快地说:

“都有份,今儿个有的是钱,妈妈的!”

这可以看出阿Q的慷慨。虽然,他自己穷得无立锥之地,不得不“借住”在破庙里,但他的心并未彻底被贫穷和愚昧腐蚀。他身上仍保留着劳动人民淳朴的一面:豪爽、热情、好客。

二是,阿Q做的梦。他梦见自己成了“革命”的头目,带领一群白袍起义军占领了未庄,打倒了地主,分浮财,义军开始搬运财主家的东西。平时与他住在一起的孤老—— 大叔,也在他的梦中与大伙——白袍义军—— 一起帮忙搬东西。正准备走进财主家后院时,阿Q一把拦住他说:

“你年纪大,算了,让他们搬去!”

这一句提醒足见阿Q内心的善良,也说明他的心还是和底层劳动人民一样。这种善良平日里虽然被生存和各种封建势力压迫束缚着,但此时,却还是在梦境里苏醒。此时的阿Q并未彻底麻木,也意味着还有挽救和觉醒的可能。

大叔,也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在与阿Q相依为命的过程中,大叔对他朴素的关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他。所以阿Q在梦中,才会有这么一句温暖的提醒。这是阿Q的“回报”,也是底层劳动人民之间的一种情感“互助”。

从深层次来看,阿Q并非无可救药。因此我们不能像一般读者或传统研究者那样,只是一味批判阿Q,并笼统地将阿Q定义为底层麻木国民的代名词,这样会给阿Q的人格判一个“死刑”,让他再一次跌入人生的深渊,万劫不复。

二、阿Q的“爱情”:性意识成为生命意识觉醒的先导。

在小说开头,鲁迅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阿Q的背景和相关的故事情节。而在电影开头,不得不集中更大的戏剧冲突以集中展现人物的个性。

在未庄的河边,阿Q被人鼓动之后,终于鼓起足够的勇气,摸了小尼姑的头。先前,他还遭受众人的辱骂,被称之为“断子绝孙的阿Q”,他想他应该有个后代,具体说就是应该有个孩子,要有孩子就得先有女人做老婆,然后才可能生个孩子。

看客的唆使最初或许只是为了取笑阿Q,但在客观上激发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他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老婆呢?

在这种双重动力的驱使下,他狠狠地摸了小尼姑的头,哪怕是在众人的哄笑之中,哪怕最终得到的只是小尼姑的一连串咒骂,他也毫不畏惧。这一“摸”,其实更多是看客内心的欲念在阿Q身上的外化与投影。

因为,阿Q是希望自己有后代的,希望有“二Q”“三Q”,甚至N代“Q”。虽然,他目不识丁,身无分文,但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开启了觉醒,首先表现为性意识的觉醒。但这不是单纯的生理冲动,这种冲动藏着阿Q对未来生活的“理想”—— 延续下一代。

到后来,吴妈喊他去赵太爷家打短工—— 舂米。因为能够近距离地与吴妈接触,这份短工给阿Q在客观上造就了一处可以恋爱的场所。这样的恋爱,肯定不及那些生活在城里的人,他们可以坐在安静的亭子间,轻声细语,凝视彼此。阿Q没有这样的条件,未庄也没有这样的环境。因为要赶工,阿Q到了晚上,不得不继续点灯多干一会儿活。吴妈的关心似乎让他找到了一种家的归属感,这种 “归属”促使阿Q为了“理想”又一次勇敢地付诸行动了。

吴妈在灯下纳鞋底,阿Q本打算努力去舂米的。吴妈关心他,你那么急做什么,言外之意,是可以歇一会的。

这也给了阿Q独自端详吴妈的机会。吴妈虽人到中年,但还有几分姿色,要不然,赵太爷家也不会请她做佣人的。因为单找会做事的人到处都有,在赵太爷家做工,还是得讲一点面子,至少外表看上去,不能太砢碜了。

阿Q在油灯下,内心似乎是被吴妈的关心给唤醒了,情不自禁地说出了那句话:

“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

阿Q忽然抢上去,对伊跪下了。霎时,屋中寂然。“跪下”求爱,也许是阿Q去城里一趟,耳濡目染学来这种洋式“求爱法”;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名一文,只能以牺牲男人的双膝来表明自己爱的诚意。无论哪种原因,阿Q都破天荒地说出了那句话“我和你困觉”。他省略了,或全然不知这中间还要有爱情,还有那三个字“我爱你”的过渡。

当时的吴妈,绝没料到阿Q会如此表白!她被吓得边哭边跑,当然刚开始是惊嚷。这是阿Q第二次性意识的觉醒。但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挨打,赔偿,失业,先前几天的工钱全部泡汤!

三、阿Q的“革命”:他试图改变人生,但每次都归于失败!

阿Q第一次听到“革命”这个词语时,应该是他去城里打工时听到的。当目睹了“革命”的威力,还有可能带来的好处时,他萌发了也要“革命”的念头。他虽不了解革命的本质,但知道革命和利益相关,通过革命可以获得更多的特权和利益——包括为所欲为。

阿Q对革命是怎么认识的呢?

“革命也好罢,” 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他朦胧地认识到,革命就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且可以随便想“革”谁就“革”谁。这其实就是清末一个中国农民对革命的认知,短期内他也无法超越这种认知。

他还是忍不住要反抗了。因为他知道,革命可以打击自己憎恨的人,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革命在他眼里成为了一种工具和手段,和社会进步无多大关系。

那么,对于阿Q来说,他要实现什么呢?

他要秀才家娘子的宁式床,他也能睡得;尼姑的头,就只许你摸?他也摸得;打砸抢,发财的梦,他也可以有。

虽然他不知道革命的意义,但就是要去革命。这里面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反抗精神,虽然这种反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阿Q认识到,革命就是要去反抗某些人和自己看不惯的东西。

阿Q在城里看过革命党被杀头,夏四嫂的儿子夏瑜就是革命党,被自己的舅舅白举人给告密了,据说还拿了不少赏银。但阿Q和他的那帮朋友不知道,也不会去讨论和深究革命的意义—— 他們只对白举人是获得了50两还是25两赏银感兴趣。

阿Q他们可能成为旧社会的破坏力量,也可能会成为革命的追随力量。但当时主导革命的,是留学生和一部分先觉者,包括开明的士绅阶层。城里的举人们以及略懂进化论的权贵们,对革命一知半解,决不允许下层人民抢在他们前面“革命”,更看不起阿Q这样的追随力量。在清末新党革命之初,权贵们就想垄断“革命权”,认为阿Q这类人是不配参与革命的。

那再看看乡村知识分子代表—— 赵太爷,他都搞不明白为什么要革命。他说,曾经告密革命党的白举人现在都成了新政府的民政帮办,赵家的儿子怎么就不能“革命”了?在他们眼里,“革命”其实是权贵们之间的利益妥协与交换—— 如何更好地平稳地把各种利益进行转移保护,或在革命名义下再分配,和那帮“泥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赵家少爷跟着“假洋鬼子”去尼姑庵“革”了一回命—— 这无疑是上层对社会底层的再一次搜刮与压迫。这就是当时上层社会对革命的认识。革命成了新老权贵们的“专利”,他们不许阿Q革命。因为阿Q要是去革命了,最终会找到他们头上算账。

恰恰后来的剧情也是这么发展的。权贵们害怕阿Q参与革命,更害怕他们这类人觉醒了,真正认识到革命的意义,就急着提前“革命”了,这样可以彻底断了阿Q的念想,将阿Q排除在“革命队伍”之外,也就能更好地保护赵太爷之流的利益,让这利益从清末平稳地“转移”到民国。

鲁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讽刺的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不少地方政府是换汤不换药,敲掉几块瓦片,以示革命之“破坏”,县衙变政府,巡抚变督军。所有的地主、乡绅、贵族摇身一变,都咸与维新了!

由大清入民国,一切都没有多大改变,哪怕夏瑜的坟头被陌生人献上了一朵小花,那就代表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党的理解和默认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与“不是”之间,恰恰给广大觉醒的知识分子留下启蒙的空间。

那不仅仅只是一朵小花,也是革命者的悲哀和寂寞。这悲哀,也是前行者的悲哀,孤军奋战,脱离大众,无法形成民族前进的强大合力;这寂寞,就像革命者坟头孤独摇曳的野草,等待更先进的革命力量去缅怀。

参考文献

[1] 鲁迅. 鲁迅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阿Q正传太爷阿Q
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阿Q和老A
客从何处来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从文化因素的翻译赏析《阿Q正传》两个法语版本的翻译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去镇上喝牛肉汤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去镇上喝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