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海 武兴华
摘要:Moodle学习平台自2002年诞生以来获得世界各国用户的广泛青睐,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中国开放教育的主体,在过去十多年采用Moodle学习平台为数以千万计的师生提供服务。用户体验较差是Moodle平台在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持续应用遇到阻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始随着“一网一平台”的上线,Moodle正逐步退出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舞台。回顾国家开放大学应用Moodle平台的基本情况,同时基于信息架构的视角,从Moodle平台的组织结构、导航系统、标签系统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目前遇到的问题以及优化方案,以期为“一网一平台”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Moodle;用户体验;信息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13-014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关于Moodle学习平台及其研究现状
Moodle是模块化面向对象动态学习环境(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的简称,是由澳大利亚Marting Dougiamas博士在2002年主持开发的开放源码网络教育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用来建设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1]。Moodle平台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即教学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双方相互协作、交流和沟通,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共同建构知识、完成教与学[2]。Moodle作为一个成功的学习管理系统,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应用和传播。迄今为止,为全球成千上万的机构、学校、企业提供服务。Moodle在全球拥有超过7900万用户,支持130多种语言,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学习平台之一。
随着Moodle应用的普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者从2004年便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发表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的相关主题主要是基于Moodle开展师资培养,进行课程开发、教学与管理,探索网络学习与教学模式,进行学习评价,培养个人学习能力,促进外语教学与语言教学模式发展等[3]。同时可以看到,几乎没有关于平台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用户体验是在受到一定用户需求和动机的驱使下,与产品或系统交互而产生的全部体验,其外延从传统的产品或商业服务的体验延伸到Web环境的用户体验;而内涵逐渐从单纯的可用性设计深入到对于交互过程中用户心理和情感因素的研究[4]。Moodle平台的用户体验是管理者组织教学、教师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是互联网产品服务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研究Moodle平台的用户体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无论对于Moodle的开发者还是对于Moodle的实践应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家开放大学Moodle应用实践回顾及思考
Moodle在国内的应用并未普及,中国的高校、教育机构等更加倾向于选择定制化研发的平台。而作为中国开展远程教育的最大主体,国家开放大学从2010年起利用Moodle平台为近500万学生与超过10万教师提供在线教学环境支持。
国家开放大学于2010年开始在小范围内开展探索性试用。2012年,前往英国开放大学、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香港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等学校考察Moodle的应用情况。2013年,在Moodle官方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下,完成了国开Moodle平台的定制化建设,并在3个学习中心进行了试运行,建设并完成4门课程,学生用户超过1000人。2014年,Moodle平台完成云上部署。2016年,升级Moodle为3.1版本。2017年以打造“精品思政系列课程”为契机,开始Moodle课程界面设计优化的探索,同時将Moodle升级为3.3版本。2018年,开始以Moodle记录的学生学习数据为基础,进行学习行为分析的尝试。经过十多年的应用,Moodle在国开的教学服务支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流量、点击率等数据指标连年翻番。但同时,Moodle在国开“水土不服”的问题日益凸显。各级教师、学生对Moodle的抱怨也越来越多。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平安、腾讯等企业开始研发新的“一网一平台”信息系统,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友好的学习体验。从2022年开始,随着“一网一平台”试点的推广,Moodle面临被逐步摒弃的命运。国家开放大学在应用Moodle的实践中,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解决了大流量、高并发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在面对中国开放教育的特定应用场景中,虽然一直在努力尝试,但终究未能完成平台用户体验的适应性优化。
Moodle学习平台功能强大,支持类别多样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活动的配置上十分灵活,能够满足教师实施教学的多样化需求。但正是由于其功能的丰富以及配置的灵活,增加了用户使用平台的学习成本,导致易用性较低。若要在功能完备的同时,保证较高的易用性,就必须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从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等方面着力,不断迭代、更新。
3 基于信息架构的Moodle学习平台的优化分析
回顾Moodle平台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应用历程,总结经验,可以发现:未能针对中国的开放教育的特定场景进行专业的用户体验设计是Moodle平台未能继续服务广大师生的重要原因。而信息架构又是决定信息系统用户体验的核心要素。因此,本文将基于信息架构的视角,分析Moodle平台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优化方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生产的加速,促使当今世界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在信息的海洋里,使信息可查找、可理解成为一个关键——信息架构应运而生。信息架构基于一种把产品和服务当作是信息构成场所的观念,促使信息环境结构化,从而为用户提供可用性、可寻性和可理解性。在基于屏幕的人机交互中,信息架构的主要手段包括组织结构、标签、搜索以及导航系统[5]。
学习平台所构建的学习环境是知识信息、教学活动信息、个人档案信息、交流沟通信息等众多信息的汇聚场所。教学者与学习者在此信息场所中,通过组织信息、发布信息、搜索信息、利用信息等一系列人与信息的交互过程,实现教学组织与学习管理。而信息架构是实现人与信息有效交互的基础。由此可见,学习环境的信息架构对于教学者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环境的信息架构包括学习环境的组织结构、标签系统、导航系统、搜索系统等内容。
3.1 Moodle平台组织结构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信息架构中的组织结构是对学习环境系统的功能分区与组织,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普遍应用,组织结构的划分方式通常会按照用户的需求类别进行划分,将满足用户一个完整需求的功能流程聚集成为一个较大的“功能颗粒”,将相关的“功能颗粒”再进行聚合形成更大的“功能颗粒”,以此类推,形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组织结构。由此可见,组织结构是整个信息架构的基础,只有对学习环境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类别进行梳理,形成完备的组织结构,才有可能实现学习平台的高可用性。
Moodle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功能性模块与内容性模块相互混合的问题。进入课程后在左侧导航栏中既包含“成员”“勋章”“成绩”等功能性导航,也包含课程的章节等内容性导航,将功能性导航与内容性导航混合排列,如图1所示。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功能性的需要与内容性的需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需要。功能性需要解决的是应用场景的切换问题,内容性需要解决的是学习路径的切换问题。两者的使用场景不同,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要做严格的区分,反映在设计上,要具有不同的区域划分,实现对用户的有效引导。
一种可能的优化方案是,将功能性导航模块与内容性导航模块切割,并置于顶部导航区,而使左侧导航完全变为内容性导航。
3.2 Moodle学习平台导航系统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信息空间的设计与建构是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建构,当信息空间设计完成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位于系统内任意信息空间的用户清晰地了解去往其他任何系统内任意其他信息空间的方法。信息空间里的导航系统应运而生。导航系统是满足用户在学习管理系统中能够穿梭于不同信息空间的关键设施,没有导航系统,在信息空间里寸步难行。
学习管理系统的导航区别于一般系统的导航,他除了起到引导用户进入特定信息空间的作用之外,还必须能够为用户呈现正确的学习路径。学习路径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按照学习者认知规律,为学习者设计的可能的学习线索的表征。学习路径可以丰富学习主题、梳理学习顺序、明确活动任务,使学习者能够以多种路径切入学科内容知识,它在宏观层次上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6]。區别于一般内容管理系统中的导航,学习路径导航的需要是学习管理系统的重要特征。
Moodle学习平台在学习内容的导航上面临问题。对于内容较少(单元和任务均较少)的课程而言,直接将所有单元及单元所包含的内容自上而下线性地呈现出来,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清晰地了解课程结构及任务,但是对于内容较多的课程,则为学习者了解课程整体结构、定位特定内容增加了难度。
以国家开放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联合开展的骨干教师在线培训为例。本次培训共包含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8个左右的学习活动,除了学习活动之外,还有诸如章节简介、学习目标、关键概念等的文字性说明分布其间。一个单元平均占有2.5屏的高度。整个课程页面占有将近30屏的高度。随着学习的推进,学习者难以快速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培训过程中,伦敦大学的技术负责人,增加了一个位于课程顶部的进度控件,如图2所示。
然而,此进度控件只能宏观地反映学习的完成度,并快速定位到未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无法发挥学习路径引导的作用。
一种可能的优化方案是,采用可折叠的单元体系,将单元所包含的活动任务折叠,在用户需要时展开,可以制定同时有且只有一个单元是展开状态的规则。此种方案已经在其他众多学习管理系统中得到应用,总体效果良好,能够清晰、有效地引导用户按照学习路径完成学习任务。
3.3 Moodle平台标签系统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标签系统是对学习环境的信息空间进行准确命名的结果,是用户能够准确辨识正确信息空间的基础。使用语言对功能或信息进行命名需要注意用词的语境,类似于阅读段落单句,如果脱离上下文,则无法正确理解段落语义。在学习管理系统的信息架构下,所谓的语境实则是用户在行为流程的特定环节的属性、状态及认知。因此,只有深入地分析、设计用户的行为流程,明确组成行为流程各环节的用户认知,才可能依据此语境进行贴切的标签命名。例如,在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中,由于教师的行为流程与学生的行为流程截然不同,因此在面向教师系统界面中的标签与面向学生系统界面的标签应该不尽相同。另外,导航系统的设计离不开标签系统。
Moodle本身有一部分标签的命名具有争议。如学习活动中的“Workshop”即工作坊,就功能而言,提供了一个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进行互相评价的互动流程。其核心特点是学生互评。而就“Workshop”的标签,本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工作组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完成某项任务,且在任务中进行互动。显然,实际的功能与标签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中遇到的标签系统的问题更多的是翻译的问题。例如,“Participant”在学习平台的语境中更多指的是“参与者”。关于“参与者”的含义,语义中强调“参与”,而在中文版中被直译为“成员”后,使得标签的概念被放大。另外,学习活动中“Assignment”的活动类型被直译为“作业”,造成概念的不一致。Assignment强调的是被分配或指定的任务,而“作业”在教育场景中习惯性是指教师在课后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
4 结论与展望
Moodle学习平台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整套功能完备的线上教学、学习管理系统。由于Moodle功能体系庞大,其信息架构及与之相关的用户体验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从构成信息架构的关键元素:组织结构、导航系统、标签系统等几个方面分析了Moodle面临的几个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希望有助于Moodle的迭代升级,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的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不仅是信息架构这一个层面,未来期待更多研究者可以从需求挖掘与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觉引导性设计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也可利用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主流的学习管理系统进行用户体验层面的比较分析。
另外,Moodle作为一个开源的学习管理系统,在设计上需要面向广泛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例如在官网上就展示出了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企业培训等应用场景。然而,实践者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析具体应用场景的特点和需求,梳理用户目标的使用流程,在此基础上,对Moodle平台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化设计与开发改造,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在发挥Moodle平台优势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体验性和满意度。英国开放大学的实践就是很好的案例,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管理系统同样基于Moodle学习平台,但是针对英国开放教育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业务主线进行了深入的改造、优化,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成了远程在线学历教育的引领者。
用户体验问题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一方面,平台设计者要不断满足用户的期待,另一方面,旧的期待被满足后,用户会产生新的期待,因此,平台的用户体验是在不断满足用户新期待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在远程教育的场景下,用户体验不仅仅是产品的流程是否合理,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利等可用性与易用性的问题,同时更是学生的可学性与易学性以及教师的可教性与易教性的重要表征,是产品在记忆、理解、交流以及反思等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否能够有效赋能的关键指标。因此,教育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除了需要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信息架构等设计背景知识与能力,同样也需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背景的知识与能力。并且只有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才有可能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期待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用户体验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用户体验领域形成中国标准,打造世界一流产品。
参考文献:
[1] Moodle community. About Moodle[EB/OL].(2020-8-30)[2022-5-6]. https://docs.moodle.org/400/en/About_Moodle.
[2] 沈良忠,昝乡镇,高曼如.基于Moodle平台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40-41.
[3] 王新钰,顾世民.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以2006—2020年中外核心期刊為研究对象[J].林区教学,2021(4):83-85.
[4] 李小青.基于用户心理研究的用户体验设计[J].情报科学,2010,28(5):763-767.
[5] Rosenfeld L, Morville P. 信息架构:超越web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05-168.
[6] 李艳燕,马韶茜,黄荣怀.学习分析技术:服务学习过程设计和优化[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5):18-24.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