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25 10:22:02韩涵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摘要:柯尔文手势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手段,由英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优翰·柯尔文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听音和辨别音高位置,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对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柯尔文手势进行简要概述,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柯尔文手势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以提高小学生的音准,锻炼其识谱及合唱的能力,最终增强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柯尔文手势;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1 柯尔文手势概述

柯尔文手势由英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优翰·柯尔文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在1964年的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教育大会上,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学家佐尔坦·柯达伊对柯尔文手势进行了汇报演讲,并分享了相关的教学成果,吸引了全世界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该教学法,并且掀起了对其学习和研究的热潮。一些国家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了柯尔文手势,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后来,柯尔文手势在全球音乐课堂中广为流传,深受音乐教师的喜爱。

柯尔文手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根据八种不同的手势和其在身体前方位置的高低,帮助学生准确听音和辨别音高位置,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音乐课堂上,柯尔文手势可以用于矫正学生的音准,这种手势可以将语言、动作、音乐以及节奏融合在一起,增強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性,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对音乐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1 柯尔文手势的内容

柯尔文手势主要是将do、re、mi、fa、sol、la、ti、do八个音通过在身体前不同位置的八种手势展现出来。其中do的手势是将一只手握成拳头,放置于腹部靠近肚脐眼的位置;re比do的位置稍微高一些,手背朝上,指尖向上倾斜,像一个小滑梯;mi依旧是手背朝上,但整只手平行于地面;fa要将手放置于胸前,是一个倒着的点赞手势;sol的位置在脖子处,手心向内,手背向外;la在嘴巴的位置,手心朝下,五指自然松开并且向下弯曲,整只手呈提拉状;ti在眼睛的位置,手心朝下,食指伸直并且指向左上方,其余的四指握紧;高音do在脑门的位置,手势依然是一个拳头。

这种手势通俗易懂并且容易操作,小学生活泼好动,这种可视化的音乐教学法对他们来说非常适宜。后来,柯达伊通过改变大拇指和食指的位置,在原来的八种手势中加入了降sol、升la等变化音,使柯尔文手势变得更加完整。但由于添加之后手势过多,不利于小学生的记忆,因此后来加入的这些手势很少被音乐教育者们采用。

1.2 柯尔文手势的优点

利用柯尔文手势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积极参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歌唱教学中常常出现音唱不准的难题,若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纠正,不仅会耽误教学流程,还会破坏和谐的课堂氛围,甚至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而使用柯尔文手势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手势教学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教师互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柯尔文手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堂以唱歌教学为主,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枯燥,但教师只把教学重点放在歌唱上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很难理解并对其提不起兴趣,因此许多教师望而却步,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柯尔文手势的应用,可以使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简单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

应用柯尔文手势不仅可以降低教学难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提升教学效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常常把握不住音准,在音乐课堂上,如果教师不使用柯尔文手势,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一遍遍纠正学生音准,教唱歌曲的时间会延长,影响后面拓展创编的教学环节。如果应用柯尔文手势,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音唱准,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情况

近几年,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音乐教师缺乏,音乐课开课率较低,所以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演唱时如果发生了音没有唱准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唱歌的体验。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在遇到音准问题时,并不会使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纠正,而是让学生跟着钢琴一遍遍练习没有唱准的片段,这样机械化的教学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拖延了教学进度,也会使学生感受不到唱歌的乐趣。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能采用柯尔文手势纠正学生的音准,但他们使用的方式较为生硬,无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使用柯尔文手势的良好习惯,因此破坏了课堂氛围,甚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歌唱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完整准确的歌唱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无论是歌唱教学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音乐活动,若音准能力不强,都会使音乐活动缺乏表现力,不能准确表达出音乐的含义[1]。在当今的音乐课堂中,如果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出现了音没有唱准的问题,有些教师会立刻停下来并使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纠正,有的学生会感到不耐烦和气愤,甚至对柯尔文手势产生厌恶的情绪。此外,很多教师认为柯尔文手势只能调节音准,没有意识到应用柯尔文手势还能优化枯燥的识谱练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小学音乐教师都使用歌唱教学法进行识谱教学,教师伴奏、学生跟唱,过程较为单一,当学生遇到不熟悉的曲目时,歌唱教学法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将柯尔文手势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3.1 利用柯尔文手势,增强学生的音准能力

小学是音乐教育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不仅能提升其音乐素养,还能为他们往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柯达伊认为,歌唱是音乐教育中直接表达自己心中想法与感受的方法,歌曲中的音准、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感表现等音乐要素必须通过歌唱的形式进行表达。

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柯尔文手势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歌曲,让学生一边用柯尔文手势做动作一边演唱歌曲,不仅可以让他们牢记上一节课所学的歌曲,还可以让他们回忆起每一个音所对应的柯尔文手势。在学习新歌遇到音程跨度较大、较为难唱的片段时,教师可以采用左手在钢琴上弹奏旋律、右手做柯尔文手势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每一个片段都唱准唱熟后,再进行完整的演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柯尔文手势的使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歌曲的时候,先让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完整演示歌曲,然后再找出唱不准的片段进行单独训练[3]。以《田野在召唤》这一课为例,教师先完整播放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初步的感知,接着向学生展示乐谱,并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几次之后,学生就会对歌曲有全面的认识。歌曲中有很多小二度音程和纯四度音程,将这些音程唱准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对这些音进行单独训练,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整首歌曲。

此外,在遇到一些较为相似的旋律时,依然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准确辨别。例如,《唱着跳着走近你》和《手拉手地球村》这两首歌的旋律和情绪较为相似,学生经常将这两首歌混淆。教师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演示容易混淆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并找出两个片段的差异之处。对比之后,学生能很快将两首歌的旋律唱准确。

3.2 借助柯尔文手势,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谱并非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其与唱歌课、欣赏课、综合课、器乐表演和乐曲创作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音乐活动中,识谱是一项基础技能,也是学生开启音乐之门的关键钥匙[4]。识谱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一般只会对欣赏、表演、演唱等音乐活动产生兴趣,识谱练习对他们来说非常枯燥乏味,因此成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阻碍。然而,若能合理利用柯尔文手势,就能够很好地改善识谱困难这一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音乐的大门,音乐简谱对他们来说陌生且复杂。教低年级学生识谱时,教师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引导。以《哆来咪》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将柯尔文手势以儿歌的方式教给学生,“do是小拳头,re是滑滑梯,mi是大马路,fa是我这里,sol是一扇门,la是抓小鸡,ti要向上飞”[5]。轻松愉快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牢记每一个音所对应的柯尔文手势,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准备。接着在学唱歌曲时,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教学,教师一边演示柯尔文手势,一边演唱歌曲,随后让学生跟随手势演唱出旋律,最后让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柯尔文手势。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快就能把歌曲唱熟,同时增强识谱能力。

因此,当教师在带领学生识谱遇到困难时,可以将柯尔文手势和识谱教学结合在一起,降低小学生识谱的难度,增强学生识谱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谱。

3.3 运用柯尔文手势,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小学生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合唱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有些教师就省去了合唱的环节,将其改为齐唱的形式,这对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极其不利[1]。柯尔文手势可以辅助教师更直观地为学生展示音乐的各个声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及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因此,借助柯尔文手势进行系统训练,从而锻炼小学生的合唱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合唱之所以难度较大,是因为要将各个声部的音准调整好,才能达成协和统一的效果。在进行合唱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边做柯尔文手势边演唱音阶,在学生对柯尔文手势和音高相对熟悉之后,再进行音程训练,如可以训练“do-mi-sol、sol-ti-re、la-do-mi”这样的三度和弦,并且要求学生唱的时候做出相应的柯尔文手势,在学生熟练完成后再进行升级。教师让学生唱出和弦的根音并保持住,紧接着教师唱出三音和五音,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学生用心感受自己演唱的声部,每组学生依次唱出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五音并予以保持。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保證音准,还能稳定自己的声部,不受其他声部干扰。

此外,教师还可以挑选出所学歌曲中的一句旋律进行轮唱,这种训练方式也叫卡农二声部训练。首先教师将歌曲中较为难唱的一句单独拎出来,让学生边做柯尔文手势边演唱,教师在学生演唱完几拍之后再唱一遍,让学生明白轮唱的含义,随后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轮唱,在演唱时要求学生做出柯尔文手势,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合唱的乐趣[2]。

《小步舞曲》这首歌的高声部音与音之间的跨度较大,笔者认为可以先采用柯尔文手势带领学生学习高声部的旋律,而低声部以级近为主,并且都是时长较长的音符,教师可以用左右手分别代替高声部和低声部,同时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就能稳定在自己的声部,且整体的速度也能保持统一,不会出现个别学生抢拍的情况。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降低了这首歌曲的学习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歌曲,激发其对合唱的兴趣,为以后更难的合唱曲目练习打好基础。因此,柯尔文手势对合唱的帮助是巨大的,但是偶尔使用柯尔文手势的效果不明显,只有长期、系统使用柯尔文手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合唱中学生容易被其他声部干扰的这一难题。

4 结语

20世纪90年代,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传入我国,到今天已经发展了30余年,其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的柯尔文手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采用,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发展,逐渐适应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变得更加本土化、中国化。柯尔文手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准、识谱及合唱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因此音乐教师要合理、规范地利用柯尔文手势,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笔者深知目前的知识储备及研究能力有限,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与钻研,对本研究方向持续关注,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许帅.实施多元策略培养核心素养:利用科尔文手势和图形谱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黄河之声,2020(13):99.

[2] 陆蓉蓉.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初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评鉴,2020(23):150-153.

[3] 侯晓稳.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如何把科尔文手势和图形谱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J].艺术评鉴,2020(9):106-107.

[4] 赵璇.动手学音乐 看图识音准:巧用科尔文手势和图形谱提高低年级小学生音准能力[J].戏剧之家,2020(18):89.

[5] 靳雪欢.跳动的音符:利用科尔文手势和图形谱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0(18):88.

作者简介:韩涵(2000—),女,江苏镇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7:23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9:18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