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丹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及辞赋方面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过秦论》是其散文中的名篇。作者借秦国一统天下最终却被“氓隶之人”所灭的事实,分析了秦国由盛转衰的原因,得出了秦国之灭亡,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希望能够借此警示当世统治者多施仁政,善待百姓。文章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富有美感。下面,笔者就赏析一下《过秦论》的语言之美。
一、骈散结合,气势雄浑
《过秦论》全文共千余字,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重在叙事,最后一个部分重在议论和抒情。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在陈述史事的过程中灵活地使用骈句和散句,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如“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其中的“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就是骈句。它们结构相似、内容相关、位置相邻、字数相等。“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是散句。作者不仅点明了四君子的才能,还写出了合纵之广,也显示了秦国的处境之危险。九国人才济济,兵强马壮,来势汹汹,双方实力悬殊。
又如“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既有“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这样的散句,也有“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样工整的骈句。散句语意流畅,骈句简洁明快,两者相互交织,使得文章的语言富有美感。秦始皇为一统天下做了许多事情,但作者只用一句话便对其一统天下的历程进行了高度概括:“始皇承六世之余威,扫平关中,吞并天下,成为天下之至尊,又修筑城池,扼据关口,创下千秋万世之基业。”
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从头到尾都采用长句,往往会让人觉得沉闷、压抑;如果全部采用工整的短句,又会使文章显得呆板乏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作者的思维。贾谊在《过秦论》中十分注意句式的变化,通过将骈句与散句结合起来,使语句参差错落,给人一种荡气回肠之感。
二、同句连出,一气呵成
贾谊写作可谓惜字如金,只用“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一句话,就写出了九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景象。但是,在写秦国之野心时,他却连用了数句语意相同的句子:“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其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为了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贾谊采用同句连出的方式,不惜耗费笔墨,使文章更具气势。只写一句,虽能点明秦国想要一统天下的目的,却无法展示其蓬勃的野心。战国时期,各地诸侯割据一方,都想吞并他国,问鼎天下,以至于连年征战,死伤无数。各国诸侯不惜花费重金,招揽人才,只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动词连出,尽显秦国之霸气,而“天下”“宇内”“四海”“八荒”四个名词指的都是“江山”,即秦国的目标。同句连出,一气呵成,让人觉得酣畅淋漓、痛快至极。
又如“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这三句话语意相同,皆是为了强调陈涉的身份之卑微。“瓮牖绳枢之子”代指贫家子弟,“氓隶之人”意为奴隶,“迁徙之徒”即戍边的兵卒。这样一个人与当时各诸国的王侯、沙场上的名将完全不能比。可就是这样一个无比卑微之人成功灭掉了大秦。这是多么可笑啊!作者连用三个语意相同的句子,反复强调陈涉的出身,使之与曾经的“九國之师”、与坐拥天下的秦王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呼应了文章的主题。
此外,“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九国联合,地域之广,十倍于秦,兵力之盛,百万之多,纵然如此,当抵达函谷关外之时,却没有一支军队,敢真正地发起进攻。九国之强,强在表面,内里仍然极为薄弱,难堪一击。秦国貌似弱小,实则强大,仅凭一道天险,便挡住了九国之师的去路。作者以此来体现双方之间实力的悬殊,可谓“一字千钧”。贾谊写作《过秦论》一文,是为了阐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但是在叙述、评议、说理之时,他并未强行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他人,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来展现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对错综复杂的局势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从而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过秦论》一文不过千余字。在如此短的篇幅里,作者不仅要剖析秦国“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而且要借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本文的语言非常精练,无一句赘述之言,却能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
总之,作为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贾谊在文学创作上具有极高的造诣。他既熟悉《楚辞》《离骚》等名篇中的写作手法,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了创新。在《过秦论》中,他通过分析秦国兴与亡的原因,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点明“仁义”在治理天下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过秦论》的过程中,读者需反复揣摩文章的语言,感受其中的美。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