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浅析

2023-06-24 05:44戴维景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阿房宫阿房宫赋六国

戴维景

杜牧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才华卓然,在诗文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阿房宫赋》是其创作的一篇散文。他以赋体散文的形式,通过描写奢华的阿房宫,揭露了秦朝统治者奢侈糜烂的生活,借以讽喻当朝权贵不顾百姓死活,只知享乐。《阿房宫赋》辞藻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这当然与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密切相关。那么,他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一、排比

排比,即将意思相近、句式相似的词组或者句子放在一起,小则三句,大则五句六句连缀而成。排比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而且有助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情。

《阿房宫赋》中最为醒目的排比句共有两组。第一组排比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作者连用四字整句,组成五个排比,以形容阿房宫中嫔妃、宫女的数目之多,间接地体现了秦朝统治者的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其中,前四个分句主要描写了妃嫔们梳妆打扮的场景,每个分句的意思大致相同。作者反复运用同样的句式来呈现相同的场景,看似多余,实则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愤懑之情。第二组排比句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作者连用六个排比句,以形容阿房宫的繁华。要建造这样一座繁华的宫殿,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呢?阿房宫越是繁华,就越能证明秦朝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的死活。作者用两组排比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与昏庸,表达了对六国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夸张

夸张的作用在于能够突出事物最典型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阿房宫赋》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夸张这一手法,展现了阿房宫的建筑面积之大、宫殿数量之多。

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夸张的手法。原因有二:其一,阿房宫地处咸阳城附近,不可能有三百余里的空地来建筑宫殿;其二,就当时的建筑技术而言,也无法建造出能够“隔离天日”的宫殿。但读者在阅读时并不会真的去探究作者的描写是否真实,这样的表达是否准确,却能通过作者的描述,充分感受到阿房宫的宏伟与壮观。又如,关于阿房宫中的珍宝,作者是这样写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掠夺了六国的珍宝,充盈国库,却将其视为普通的瓦礫,随处扔掷,丝毫不加珍惜。这显然也是作者有意为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六国的珍宝被秦国尽数掠夺,铺满了整个阿房宫,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却充分揭露了秦人对六国子民的剥削之残酷。他们虽然一统天下,却并没有恩泽万民,反而压榨天下的百姓,只为满足一己之欲。这样的国家又岂能长久?

三、反问

杜牧创作《阿房宫赋》,当然并不是为了赞美阿房宫,而是借阿房宫来表达对秦人施暴政的愤慨。在文章中,作者还使用了反问这一修辞手法。

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财物原本为六国所有,却因秦的强权而聚于一处。秦国非但没有善用这些财物,反而随意挥霍。秦国皇室的富庶与天下人的贫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不禁发问:“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既是在替六国之人发问,也是在替天下百姓发问。这一问振聋发聩,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作者再次发问:“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作者借此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若秦国在一统天下之后能善待天下百姓,百姓又怎么会纷纷揭竿而起,推翻秦国的统治?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要告诉世人,天下是万民的天下,拥有民心者方能成为万民景仰之人;舍弃百姓的人也终究会为百姓所弃。作者原本可以直接说明这个道理,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用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去领悟,使文章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见,使用反问这一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而且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综上所述,在创作《阿房宫赋》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虽然时光飞逝,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当我们认真品读《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时,仍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澎湃的激情,看到隐藏在文字中的冷厉目光。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阿房宫阿房宫赋六国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背黑锅的“纵火犯”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锅盔助秦灭六国
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阿房宫赋》修辞艺术举要
“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争
BIM技术在阿房宫站设计中的应用
好肥“六国”造惠农喜事多
天下第一宫
——陕西秦阿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