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利
【摘 要】本文从融合云平台资源、夯实智慧管理基础,优选智能化工具、发挥智慧管理效能,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尝试物联网实践、拓展智慧管理空间等方面探索智慧管理,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智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6-031-02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的理念、文化、生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整个育人模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1]教育部门基于智慧校园和区域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探索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实施智慧管理,才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融合云平台资源,夯实智慧管理基础
首先,建设高标准教育城域网。县域教育部门做好城域网络统筹规划:对教育城域网现有“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三层网络架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区域教育枢纽高速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信息化部门建设管理应用平台:部署区域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实现对各中小学校网络的自动化和集中化管理,满足各学校城域网内教学管理、教科研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等应用需求。完善智慧教育环境:推动校园基础设施环境智能化建设,重点扶持乡村两类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基础网络改造。
其次,构建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智慧教育系统入口统一,教育局信息中心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系统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综合管理、政务服务、教育督导管理等云平台的衔接。数据标准统一,教育局信息中心根据“诺兰模型”信息化标准,建设区域教育“数据中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分类编码、交换格式和质量指标体系,有力支撑各学校智慧管理的服务与应用。用户体系统一,我们加强各场景应用用户账号信息整合、集中管理,依托云平台建立各应用系统的账号同步机制,实现区域内各学校师生用户身份的信任传递。
最后,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教育部门定期开展教育业务系统安全评估和监管监测[2]。在中小学校园内分别部署网络防火墙和上网行为管理,统筹做好区域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和各学校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内容、信息终端、安全管理等安全底线工作。依托网安等保测评,持续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和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和检查,提升网络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优选智能化工具,发挥智慧管理效能
一是应用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应用,强化“智慧教育名师网络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等融合应用,培塑智慧教育品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留守儿童、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设名师空中课堂,组织骨干教师依托网络学习平台,不断充实优质数字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语音学习、在线答疑、点播课堂等教育服务。根据区域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发展需求,建设城乡结对互动课堂,互联互通“备课同步研讨”“课堂同步互动”“教师远程研修”“资源实时共享”等资源,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二是做好智能管理项目服务。学校建设并应用教、学、考、评、管一体的智慧校园服务和智能管理服务。在智能管理服务的架构下,物联网平台、智慧安防可视化平台、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区域协同办公平台等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高教学、教研、保障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区域教育智能管理系统,实时展示区域和学校的人、才、物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情况。校园智能管理系统,实时展示学校教学管理、校园综合管理、校园保障服务的整体运行状态。校园教室联动系统,帮助师生简单便捷地开展互动教学、校本研修、社团活动等。
三是丰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教育部门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智慧作业、智慧考试、智慧评价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课堂行为识别与分析”“社团活动空间”“学生综合评价”等智能化工具应用,在部分教学联盟校对比实验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和方法后整体实施。学校挖掘教育数据价值,促进教育理念重塑、教学流程重构、学习方式重组、评价模式重建。推进一网全面感知、一网统筹决策、一网高效协同的“一网统管”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
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智慧管理水平
首先,多元采集数据。根据智慧校园数据采集场景的差别,教育大数据通常分为教育管理数据、教育教学数据、科学研究数据、室外学习数据、校园生活数据、成长经历数据等6个类别[3]。各学校利用区域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对各种数据进行集中式、伴随式、周期性三种采集。集中式采集,如对学生的学习环境、校园生活和身心发展等成长经历数据进行统一采集。伴随式采集,如教务管理、科研培训、教学设备以及校园安全等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周期性采集,如学校定期采集和更新全体教职工基础信息、教育设备运行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学校管理信息等[4]。
其次,精准分析研判。做好课程智慧管理,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智能排课。结合学生的选课意向、综合评价数据、身心发展状况等信息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推荐最优排课组合,确保所有课程开齐、开足、上好。突出教学行为分析,教研部门和学校透过数据看本质,形成教学管理分析模型“数据分析—行为优化—跟踪评价—二次优化”,做好教学行为优化与宏观精准决策的组合应用。
最后,有效汇聚共享。各中小学校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推动学习数据的汇聚共享。探索教育集团内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综合服务资源共享。聚焦学位预测、招生入学、教学质量、体质健康、评估监测、校园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全面汇聚、整合共享、循环迭代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对教师评价过程实时共享,清晰呈现教师多维度发展情况,有助于教师认清自身优劣势,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5]。
尝试物联网实践,拓展智慧管理空间
第一,电子标签智能管理。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用于检测和跟踪物体采集信息,进而进行智慧管理。教育部门基于物联网建立泛在学习、应用环境,为各类设备和实验器材粘贴电子标签或传感器,电子标签识别设备信息,传感器感知设备的位置、使用等状态。区域教育云平台全面动态感知监测、智能控制。
第二,学习场景拓展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基于5G技术尝试“同步课堂”学习场景向校外延伸,联合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综合学习场所,开展综合实践主题互动授课,实现校内外教学场景互联,随时随地共享学习大资源。基于物联网技术,我们从互动融合、信息分享等方面拓展VR/AR虚拟实验室管理应用,多项目主题场景创设、多形式学习互动、多元化教育评价。
第三,劳动教育智慧管理。试点校创新“智慧苗圃”等劳动实践基地,通过电子标签,实现考勤实时记录与管理。学生通过打卡累计劳动“工时”,获得过程性学习“积点”。
参考文献
葛道凯. 以信息化推动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J]. 群众,2022(9): 38-39.
吴砥,李环,尉小荣. 教育数字化转型: 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J]. 中国远程教育,2022(7): 21-27+58+79.
[4]柴唤友,刘三女牙,康令云,张雅娴,李卿,刘智. 教育大数据采集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J]. 大数据,2020,6(6): 14-25.
殷兵. 运用大数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J]. 基础教育参考,2020(11):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