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研究的艺术实践类课程教育思考

2023-06-22 10:27明珠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理念艺术

摘要: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研究对象,建构主义理论在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被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在学习活动中,结合原有经验,在吸收理解新的知识后,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形成新的认知,建构新的认识思维。文章根据这种教育理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研究的高校艺术实践类课程教育进行重点分析。围绕情境的建立、协作能力的培养、会话的应用、意义的建构等四方面,探索目前艺术教学实践课程的特点,提出应用更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丰富情境教学形式内容。除此之外,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助力,并结合动画周边产品实践课程,对课程中调研环节、设计环节、制作环节、宣传推广环节所对应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的建构等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艺术;实践类课程;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3-00-03

1 背景

国外诸多学者对建构主义理论展开了研究,其中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为这一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先期研究,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以唯物辩证法为主要依据,通过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探索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发展。他认为,当人们与外界产生关系时,会不断地建构起对该事物的认知,汲取相关的知识,并建构起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就是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如下观点:知识是学习者在与外界交互过程中得到的,不能通过传统讲授的方式获取;知识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上的,其通过行为构建产生而被学习者吸收,因此没有绝对和唯一的答案;意义随着知识的构建而产生[1]。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知识是通过行为产生的,而产生的基础是行为构建。

同时,建构主义理论也存在一定的歧义,部分学者对这一理论观点提出了质疑,例如,知识是否存在传递性、是否可以概念化被学生接受、是否可以用于自身构建、是否可以基于已知信息构建新的认识体系等。张瑜在《基于建构主义的高等院校创新型音乐教学研究》一文中也谈及这个问题,阐述了这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区别,比较了建构主义的观点和批判主义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引入建构理论是对已形成的教育模式的否定,因此这篇文章指出,这一理论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所有学科,但是可以有选择性地应用,以实现培养方案中的某个具体教学目标。

目前,要实现艺术类教育课程中的一些教学目标可以借鉴这一理论。艺术设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任,而实践教学则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2]。湖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先生认为:“实践教学,是艺术与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与特色,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设计教育形式。”[3]对于艺术类实践课程中学生的创作而言,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想法都有一定差异,在制作方式的选择、材料的取舍、形式的表达上千差万别。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这种差异性教学,不只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新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以往积累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建构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知识运用能力、重组能力,更好地推动作品的创新。建构主义理论为今后的艺术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2 建構主义理论的课程应用研究

目前,很多国家的教育学者将建构主义理论植入本土的学习研究中,比较典型的是美国法学教育,其结合法学的教育体制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在其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关于翻转课堂的教育研究,并将这一教育模式成功运用于经济学课堂上,获得了显著效果。在教育实践环节,教育者们将重心放在情境搭建,学生协作能力、会话能力的培养与整体意义建构方面,更多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最终的考核结果。

我国也开始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不同专业的实践研究,并针对这项研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目前,艺术类教育教学中主要应用以下教学手法:传统的演示文档、视频教学的播放结合课堂讲解;利用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等大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微课教学,教师针对重难点录制五到十分钟的视频,一个视频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虚拟仿真沉浸式课堂等。

通过革新教学形式,教与学体现出更灵活、更自主的特点,从传统课堂教学到虚拟课堂的使用,从统一的教学安排到根据知识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些都体现出建构主义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考查。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够汲取的知识量,卡尔·罗杰斯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时间和预期目标成正比。面对更具吸引力的新鲜事物,学生就会产生更高的学习预期目标,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也乐于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

学习者是知识的动态建构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对生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比较反感[4]。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在学习和成长中,对意识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5]。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指以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充分认识自己和了解社会需求,并对自身目标和职业基本规划产生认知[6]。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有利于正确系统地认识自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7]。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应用研究,更能看出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3 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艺术实践类教学的路径分析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学生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接收和记忆的过程[8]。在艺术类学科的研究中,林海燕、徐慧等将这一理论引入实践教学探索中,胡芊等将其引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团队活动中,吴建德等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虚拟现实情境创设中,指出应用这种理论有利于搭建学习情境,可以指导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在艺术类实践课程中,OBE理论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对这一理论很好的践行。例如,在动画周边产品课程中,目前通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案落实教学环节、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有利于提高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关注度,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如改变学习地点,把学生带入新的环境中;或将和课程相关的公司运营人员、实际项目带到教室中;还可以结合线上平台,在线建立项目组,使单一的课堂输出模式转为多元化的双向传输。

情境的创建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学习手段的认知被颠覆,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落实,情境式教学成为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全息互动直播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这种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理论层面。

协作能力是艺术类学生必备的能力,这在动画专业中有最直观的体现。按照动画制作流程,从前期的创意构想、剧本撰写、美术设计,到中期的模型建造、材质类型选择、贴图效果、灯光和阴影,再到后期的剪辑合成,所有步骤都需要协作分工,可以说整部动画作品是由团队协作完成的。学生的良好协作能力体现在具体的项目中,发挥个体的优势,取长补短、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合作共赢。协作能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具体的项目、课程中,对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就业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包含专业技术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当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协作机会,然而走上工作岗位后多部门协作完成任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培养协作能力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内容。

以动画周边产品课程为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调研阶段,可以分组的形式启发式引导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明确调研目的,将调研内容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调研领域和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协作思维。在周边产品制作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自行构思、设计、制作。这一环节是将潜意识中的构建思维转化为实际操作,是一个将意识思维内容转化为看得到、摸得着的产品的过程。产品的营销推广阶段涉及销售平台搭建、产品包装、海报设计等。可以多种形式搭建平台,如APP、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等,在宣传推广阶段能够直接了解产品的优缺点,从而调整市场定位。回顾整个流程,调研阶段注重培养协作思维,设计制作阶段注重训练协作能力,营销推广阶段注重巩固和提升协作能力。协作能力体现了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会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关键要素之一。在此门课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上。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讲述能力、互动沟通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在动画周边产品课程中,除了调研环节、设计环节,还增设了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环节。在这一环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会话能力的重要性。

情境设置使知识信息传输变得多元化、实时化,能够实现沉浸式学习;协作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会话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通过会话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在协作中完成对已知事物的驗证,碰撞出问题解决的新方法、新思路。应用这种方式可以改变学习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比如线上教学的环境制约因素、课堂教学的环境制约因素。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缺少协作能力训练及情境制约的问题,通常采用把公司的老师请进校园的方式,由于公司的老师都是实际项目的制作人或负责人,其专注于实际项目的运作,有实际项目的制作情境,因此很多艺术类专业都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希望集合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通常只跟一两个项目,因此他们只能解决该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而对于没有出现的问题,则不能完全实现意义建构。

4 结语

我们应转变教学思维,积极学习相对成熟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感知、学习,摸索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并构建起对事物的认识。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研究对于当今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大学生和社会发展。以OBE教育理论为目标导向,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推动创新教学模式,会为艺术教育改革带来更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因此,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研究和运用对于艺术类课程的实践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等院校创新型音乐教学研究[J].乐器,2022(9):50-51.

[2] 林海燕,徐慧.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实验实践教学探索:以“梅山文化的研究与设计”课题植入课程为例[J].湖南包装,2020,35(2):127-130.

[3] 周鼎.承商袭楚与怀乌抱阳:楚黔中梅山地区傩面具造物思想源流研究[J].湖南包装,2018,33(4):7-11.

[4] 孙丽娜.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我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课程教学,2018(18):108-109.

[5] 季玟希.自我认知的实现路径: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J].湖北招生考试,2021(2):21-25.

[6] 张元.自我认知的实现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13(5):127-131.

[7] 胡芊.团队活动教学法在艺术院校思政课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庆社会科学,2022(10):155-158.

[8] 袁冶,陆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艺术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教育,2019(27):4-5.

作者简介:明珠(1981—),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画。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理念艺术
纸的艺术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