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及提升路径

2023-06-21 19:38:41安姿涵陈阳
艺术评鉴 2023年1期
关键词:演员戏剧表演能力

安姿涵 陈阳

摘要: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比较常见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话剧、歌剧、音乐剧等,无论戏剧表演以何种形式呈现,其艺术的直接呈现者都是演员,一个合格的戏剧演员不仅仅需要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乃至表情等要素对剧本进行陈述,更要生动传神传递出角色形象应当具备的情感。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戏剧表演演员除了通过日复一日的基本功锻炼来提高自身表演素质外,还需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具备拥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本文将对戏剧表演中演员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戏剧表演  演员  能力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1-0151-05

演员是戏剧表演的灵魂所在,就本质而言,演员在戏剧表演中需要履行的职责实则与编剧比较类似,不同的是编剧是用“笔”去实现表达,而演员则是通过自身的表演去实现表达,编剧文风各有千秋,演员的表演风格也各有差异,这也正是在看不同演员表演相同剧本时会感觉大相径庭的原因。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演員而言,其在表演过程中所呈现的风姿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其耗费十数年之功刻苦锻炼自身能力的结果,那么在戏剧表演中,一个合格乃至出色的演员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笔者通过观察、访谈、查阅文献及实践发现,一个出色的戏剧演员应当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七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适应力、表现力及文化修养,这七种能力在戏剧表演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谓缺一不可。

一、戏剧表演的特征分析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类型最为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戏剧在我国有着深厚而牢固的群众基础。演员进行戏剧表现的本质是对真实的社会生活进行浓缩,然后通过艺术加工的手段增强这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的艺术欣赏价值。戏剧表演的效果既取决于剧本,也取决导演,但即使剧本再好、导演技术再精湛,没有好演员的倾情演绎,终究难具有艺术效果,更难以在受众中引起共鸣。为了向受众呈现视听效果俱佳的戏剧表演,演员就必须与角色融为一体,抓住戏剧表演的灵魂,在舞台上生动刻画所演绎角色的性格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在受众中产生共情。“戏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意味着戏剧表演是生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为了凸显戏剧表演的生活性,演员需要展现角色“有血有肉”的一面,时刻明晰自己塑造的是有悲欢喜乐的人,在特定的刺激下作出相应的反应,说出的话语要符合绝大多数常人的真实情况,如若不然,就会令受众感到浮夸和离谱。但为了凸显戏剧表演的艺术性,演员又需要对表演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避免表演与现实生活别无二致,否则表演就失去了艺术欣赏的价值。为此,演员要全身心融入戏剧所界定的故事情节中,在戏剧舞台上展现现实情境,将观众带入到戏剧故事氛围中,既让观众在戏剧中抓住生活的影子,又让观众体验到艺术的享受。戏剧来自生活,在生活基础上,运用了夸张的方式去进行放大,从而能够实现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戏剧的夸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台词、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的。戏剧的这种夸张表现的特征,能够让观众虽然置身于舞台之下,但却能够清晰地获取到戏剧所要表达出来的意义和内涵。戏剧是直观展示给观众的艺术,那么,在戏剧表演中就必须具备欣赏性。观众的欣赏体验是标志戏剧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戏剧演员塑造的戏剧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融合了戏剧艺术的渲染,从而可以引导观众的思想意识与戏剧表演同步,提升戏剧表演的整体效果。

二、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能力构成

(一)观察力

观察力是戏剧演员赖以存活的基础能力,所谓“观察”,表面上是一个用眼来捕捉信息的活动,实则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在戏剧表演中,观察力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感悟。其中在学习方面,表演本身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演员模仿得越像,其表演效果也就越出彩,当什么时候表演得“像是真的”,那么表演便已成功了一大半,而观察正是模仿的开端,可以说没有经过观察的话,模仿出来的效果将不伦不类,最终也必然导致表演不伦不类。举例而言,在中国知名话剧《茶馆》中,演员在对茶馆老板王利发进行表演时,便可以通过观察实现模仿,在《茶馆》中,王利发是一个精明圆滑的人物,多年来在市井中摸爬滚打,十分懂得察言观色,故此演员便可以对与其相似的市井人物进行观察,如现实生活中的销售经理,又如影视剧中的店小二等,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神和言行,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从而增强对这一类人群的了解。而在感悟方面,演员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沉淀是理解戏剧角色的关键所在,唯有把握了角色的真实情感,演员方才能够触及角色的灵魂,这就要求演员除了要看到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努力与他们产生共情。举例而言,在世界知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少女,本身应当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演员对生活中的少女思想、表情及行为举止进行观察与体会,并通过精读剧本将现实与剧本融合,感受人物的内在,唯其如此才能使塑造出来的角色“有血有肉”。因此,观察力是戏剧表演中演员应当具备的能力。

(二)注意力

注意力是戏剧演员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戏剧不比影视剧,往往都是“一锤定音”,在表演过程中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演员的注意力直接关乎着戏剧本身的质量与演出效果。人的注意力多要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而对于戏剧演员而言,将意识融入到戏剧表演中是提升自身注意力的关键,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只有全身心投入至角色中的演员方才能够体会到。就目前而言,许多资历较浅的戏剧演员在表演时仍然处于一种强制性关注的状态,这种关注虽然能够令演员勉力完成表演,但对于角色的注意力却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无法真正演绎出角色本身的神韵。而真正符合戏剧表演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应当是一种放松的状态,注意力需时刻集中在舞台中,尽可能地做到心无外物,细心地感受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唯有如此方可真正演活一个角色。要得到自如控制注意力的高度并非易事,需要的是演员日复一日地训练以及与自己的“磨合”。

(三)想象力

想象力是戏剧演员表演水平达到传神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是“活”与“死”的區别所在,话剧要表演的都是鲜活的形象,唯有演员具备了可观的想象力,那么其将角色演活的几率才能够大许多。戏剧表演并非一成不变,成功的表演需要演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所谓演员的主观能动性,即演员通过对剧本的研究所进行的“二次创作”,而“二次创作”完成后,演员可以通过排练来进行模拟表演并检验效果。举例而言,当演员对现代话剧《网瘾》进行表演时,主角本身需要经历网瘾浓重、恍然大悟、浪子回头的过程,是以本身需要表演出的状态也应该随着剧情有所改变。通过剧本来对角色进行了解后可以发现,该话剧主角的台词较少,在这较少的台词中,有三句一模一样的台词:“老板,帮我充十块钱。”在三次说这句话时,主角本身处于不同的心理特征下,第一次是兴高采烈,第二次是惴惴不安,第三次是悲痛不已,每一次都应该通过微妙的语气、动作、表情调节来展现它们的差异,这时便需要演员通过想象以及对角色的理解表达出接近真实的反应与表现,这就是想象力对戏剧演员的重要性所在。然而演员的想象力并不应该是“天马行空”的,而是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四)记忆力

记忆力是戏剧演员的基本功所在,这一点实则并不难理解,戏剧本身所描述的就是一个故事,因此无论台词、歌词、舞步、肢体动作等方面都是戏剧演员的记忆点,有时更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剧本的台词记住并进行表演,如临时更改剧本等状况等,这无疑对演员的记忆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是以合格的戏剧演员多会选择进行后天的记忆力训练。对于演员而言,比较可靠的记忆方法是通过想象力与自身记忆力的结合来进行剧本记忆点记忆,若有必要,可以通过提前对演及私下排练等方式进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忆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要尝试着去理解,如此一来,在表演过程中即便忘词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应变能力“讲个大概”,于整体而言并不影响戏剧整体效果,算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法。

(五)适应力

戏剧演员需要在不同的剧本中饰演不同角色,在面对不同类型角色时,适应力能够令戏剧演员如虎添翼。对于戏剧演员而言,适应力实则是一种与记忆力及注意力息息相关的能力,由于演员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大多是虚拟的,演员在了解过剧本后应当了解在特定剧情环境中该做出何等表达,继而去演绎不同的角色状态,所以表演过程便是演员适应力的最终体现。戏剧演员需要在不同的剧情状态下表达出不同的角色状态,也需要对角色节奏进行把控、对其余演员的处境进行思索、对情境变化进行分析、对气氛变化做出判断,同时改变自身的节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应变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若表演存在异常状况也需要勉力将表演持续下去,如忘词等,总而言之,戏剧演员应当做到“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由此可见,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剧表演的上限,而记忆力、适应力与注意力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剧表演的下限。

(六)表现力

表现力是演员表演能力的最终体现,演员需要对角色内心与经历进行用心想象与体会,若有可能,还可以将自身经历与角色的内心与经历相结合,令自己与角色达成情感共鸣,如此一来,戏剧演员方才能够演绎出生动形象的角色。所谓“表现力”,简而言之也就是演员形体与语言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天资质有所关联,但要进行后天锻炼也并非不可成就,那需要戏剧演员为了艺术而放弃自己的部分私生活,如为了演绎某个角色而节食控制形体,又如通过日复一日的台词基本功训练来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此一来,戏剧表演中既有了丰富的内在感受,也同时拥有了生动且符合角色特征的外部体现,在内外兼备的情况下,戏剧演员的表演效果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七)文化修养

我国著名演员李保田老师曾经说过:“无论什么演员,拼到最后拼的都是修养。”由此可见,文化修养实则也是戏剧演员的基本功,这与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一理念不谋而合。在经过戏剧演员诸多能力的分析后可以发现,戏剧演员的各类能力并非毫无关联,反而联系紧密,文化修养这一能力与想象力、观察力等诸多能力皆有关联,戏剧演员在具备了相当的文化修养后,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对剧本的分析能力,在对剧本的理解深度方面也具备相当的优势,其他诸如对人物的重新解析、对人物的行动作创造性的发展以及对表演艺术的原理进行质疑和再解释等皆与文化修养脱不开干系。举例而言,在曹禺先生的话剧《北京人》中有一角色愫芳,这是一个心理活动分外矛盾、复杂的人物,即使一位理论家要把她分析清楚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又何况是戏剧演员呢?由此可见,文化修养也是戏剧演员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三、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的提升路径

任何戏剧演员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因此专业成长路径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从哪个维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都必须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是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戏剧表演对基本功要求极高,演员在日复一日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中必须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惰性,才能克服专业成长的瓶颈;其次是重视艺术规律,作为艺术的一种,表演艺术有其固有的体系和规律,戏剧演员在谋求自身成长时务必遵循这一规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唯其如此才能实现自己专业能力的体系化。

(一)加强生活感悟

“戏剧源于生活”,为了塑造出深得人心、具有代入感的角色,演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归纳总结人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表现和外观反应,在长期的摸索与沉淀中汲取戏剧表演的养分。虽然戏剧是虚构的,生活是鲜活的,但二者之间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具体而言,戏剧演员能够利用虚构的、略微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和行为演绎出来。为此,戏剧演员应当具备捕捉生活细节、洞见人性真相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不能依靠朝夕之功,而要在日积月累中总结和沉淀。最为重要的是,戏剧演员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绝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有意识、有目标的,这样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历练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表演艺术敏感性。

(二)深入角色内部

戏剧表演的完成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对所塑造角色理解的深度以及刻画的准确度,作为戏剧表演的核心部分,戏剧人物的塑造是推动剧情向前推进的关键力量。为了凸显角色的生命力,戏剧演员必须走入角色的生命中,与角色合二为一,想其所想,知其所知,这样才能使表演富有艺术张力。在感知角色生命的实践中,演员应当主要抓住角色在戏剧表演中起到的作用、角色对自身命运和处境的感知、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要素,从情感上与角色进行重合,即与剧中人物实现“共情”。对戏剧角色的本质把握既要通过理性分析,又要依赖感性体验。具体而言,运用才能确保塑造出来的角色符合常态,不会显得浮夸;运用感性增强角色的生动性和鲜活性,使角色“有血有肉”。

(三)强化基本功训练

其一,重视台词语言能力的训练。戏剧演员的台词语言能力对戏剧内容的完整度和清晰度影响甚大,卓越的台词功底必须通过长期刻苦训练来获得,而台词功底不仅包括时刻都能流畅地说出台词的能力,也包括能够精准地记忆台词,以及掌握台词的表达技法。在进行台词基本功训练时,可以将语气、语速、声调等的把握作为重点,每天进行吐字练习和发声练习,循序渐进地养成灵活呈现各类台词的能力。

其二,重视肢体动作能力的训练。戏剧表演中的许多情节都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展现,因此肢体动作基本功同样是戏剧表演的一大重点。由于戏剧表演中的角色类型不一,不同角色的肢体动作也千差万别,要想做到肢体语言准确契合戏剧角色的性格个性,演员就要在平时多进行肢体动作的广度训练,从而生动展现不同类型角色的动作。在进行肢体动作训练时,演员还要注意把握动作的柔韧性、美感、力度、节奏等要素,这些都是肢体动作生动、流畅、自然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为此,戏剧演员在平时的动作基本功训练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身体线条的优美性和体态的灵活性,以便肢体动作能够展现不同类型的角色的特征。

其三,重视表情的调动和呈现能力。戏剧演员的脸是最吸引观众的部位之一,因此脸上的面部表情对于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推动戏剧的情节发展至关重要。许多经验不足的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时常常因为过于注重戏剧的艺术性而流露出浮夸的表情,严重削弱了戏剧的艺术美感。正因如此,在平时进行表情训练时,演员要了解自己做出某种表情时的观感,可以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情塑造能力。表情能力是戏剧演员的重要基本功,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都需要借助准确的表情予以展现。很多时候,戏剧角色的表情都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利用表情控制和刻画,可以将难以用台词和动作表达的内心情况进行充分的抒发,从而帮助戏剧演员更好地完成角色演绎。戏剧演员的表情训练,除了对照镜子进行不断纠正和完善以外,还要善于去观察生活中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在面对不同境遇时所表现出的表情形态,这样也可以避免戏剧演员的表情展示过于拘谨和局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剧是一类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演员可以通过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对艺术实现表达,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属于当众表演,是以对演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经过分析参考、访谈及实践等途径总结,戏剧演员应当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适应力、表现力及文化修养,这七种能力互有关联,任何一种能力的掌握都直接关乎着戏剧本身的表演效果,当然,为了获得这些能力,戏剧从业者需日复一日地对基本功进行锻炼,并在实际排练与表演中不断学习、感悟,如此方可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戏剧演员。

参考文献:

[1]唐伦,贺小雨,王晓,等.基于异步优势演员-评论家學习的服务功能链资源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06):1733-1741.

[2]付建忠.浅谈“戏曲基本功训练”对“戏曲演员舞台表演”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1(19):22-23.

[3]闫宏伟.探析竞演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与创新思路——以《演员请就位》为例[J].传媒论坛,2021(12):137-138.

[4]王聪.浅析舞剧演员阅历的沉淀于舞剧表演中的重要性——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演员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35-138.

[5]黄沁琳.浅谈演员如何绽放角色的性格魅力——以话剧《四世同堂》演员表演为例[J].记者摇篮,2021(01):59-60.

[6]龚祖.与儿童演员共同塑造电影角色——以伊朗电影《小鞋子》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07):177-178.

[7]刁亚婵.角色竞演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与思考——以《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为例[J].视听,2021(03):33-34.

[8]年悦.舞女、贤妻与地下工作者——上海沦陷前后演员李红的多重面孔与身份政治[J].当代电影,2019(05):102-107.

猜你喜欢
演员戏剧表演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析喜怒哀乐音符元素在戏剧音乐中的应用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57:58
百变“演员”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11:45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34:35
《琅琊榜》浅评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