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制舞台实践探索

2023-06-21 17:35:46曾珠亚岚曹诗怡
艺术评鉴 2023年1期
关键词:舞台实践项目制探索

曾珠亚岚 曹诗怡

摘要:演学结合不同于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其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有机融合,在提升专业技能、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项目制舞台实践通过项目驱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构建“项目中学习,舞台中实践”培养机制,创设校内校外艺术实践展演平台,着力培育集编、导、演于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艺术人才。本文将演学结合和项目制舞台实践的概念作为切入点,阐述项目制舞台实践的实施步骤与方法,针对项目制舞台实践的实施路径与意义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演学结合  项目制  舞台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1-0132-05

一、演学结合与舞台实践基本概述

演学结合教学模式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将专业学习与舞台演出有机统一了起来,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舞台实战能力的训练,搭建教、学、演于一体的各类艺术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演艺机会。其通过强化教学指导,创新实践内容,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演唱演奏技能、过硬的舞台心理素质,能够驾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掌握节目创编、晚会设计、活动策划、剧务工作的综合能力。

舞台实践作为演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到舞台表演上,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通过仿真舞台与真实舞台的实践,克服学生怯场、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应对舞台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

项目制舞台实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它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舞台为活动场所,打造项目与舞台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彰显“项目带动教学、实践推进教学、舞台表演检验教学”的特点。一方面,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行双向监控,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完善演学结合育人机制,培养具有艺术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较高综合素养和较强专业技能的表演艺术人才。以民乐合奏《苏堤漫步》项目为例,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学生需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正确使用手中乐器,相互合作,将乐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强弱精准奏出,表现作品的现实生活内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内涵,创造性地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激发学生的器乐演奏舞台表演潜能。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及时指出不足,进行有效辅导,提出合理建议。

二、项目制舞台实践实施步骤与方法

经研究,将项目制舞臺实践的实施过程分为项目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四个环节。

(一)项目选定

指导教师通过考量学生的专业水平、艺术素养、心理素质、舞台表现对项目进行论证,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融入舞台实践中,项目整体具有实操性和代表性。二是项目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实践能力设定,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表演欲望。三是依据职业方向和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校的人才供给力。四是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教改或科研项目,也可以是区域文化联动项目,还可以是行业内的竞赛项目。项目团队确定合适的项目载体后,应设定项目的预期目标、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实施要求以及评价方式,注重项目的全面性与整体性。

(二)项目设计

结合项目主题设计专题性的舞台实践项目方案,依据课程安排与项目时间,制定富有弹性的实践计划,预先知晓即将来临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各种活动预案,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具体内容包括实践计划、实践内容、实践形式、成员分工、服饰道具、经费预算等。

1.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将“演”与“工”完美组合,项目成员一方面参与舞台节目的编排、创作与表演,另一方面参与舞台活动的节目单、海报、灯光的设计,体验催场、剧务、音控、灯控等工作,为学生提供舞台演出与岗位实践的机会,培养其艺术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2.实践形式

实践形式多样化,采用认知验证型形式,对已知理论进行还原和检验,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采用仿真性实践形式,将艺术作品进行复原和再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采用双创型实践形式,表演者根据自身理解,对艺术作品进行创新加工,体会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采用真实情境实践形式,通过教师指导与舞台展示,检验学生舞台实践成果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素质。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项目负责人将项目成员分成若干项目小组,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分工合作,通过多元化职业拓展,积累经验,增长技能。教师作为技术指导者,带领学生承接和完成舞台项目,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调控,对舞台表演进行质量把控。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与演出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力打造高水准的舞台精品作品。

4.服装造型

服装造型与舞台道具在定制前应做好细致的案头工作。服装的选择上应遵循舞台服饰功能的原则,造型的设计符合作品的角色形象,舞台道具的选用坚持真实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增强舞台的视觉美感。

5.经费预算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实践经费用于打印材料、添置服装、制作道具、技术保障等。经费不足势必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开展,需规范实践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前做好预算分配,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合理使用实践经费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项目实施

项目制舞台实践总体分为技能训练、仿真舞台实践、真实舞台实践三个阶段。

1.技能训练阶段

由于项目成员普遍缺乏舞台实践的经验,初次登台会因过度紧张与恐惧,无法发挥自身真实的水准。所以需要表演者通过日常刻苦训练来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舞台表现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学生技能训练的教练,应抓住学生的薄弱之处,针对性地提出练习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的演奏、演唱、舞蹈、创作等技能得以强化。

2.仿真舞台实践

仿真舞台实践能让表演者对真实舞台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体验在舞台上表演的感觉,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要领,克服内心的紧张焦虑。彩排结束后,教师应对节目的质量、表演者的台风、工作人员的配合度进行点评与交流,给予适当的肯定,提出整改的建议,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

3.真实舞台实践

通过真实舞台实践能够让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节目编排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独立运作能力得以锻炼,让学生不仅具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舞蹈表演的能力,还能具备策划组织、节目创编、灯光音响监控和剧务舞台监督等多种职业技能。可以说真实舞台实践是学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舞台表现与职业能力的综合考察。

(四)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作为舞台实践的最后环节,既是對项目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环节的总结,也是对舞台实践效果的评判。项目制舞台实践的评价主要从考核指标、评价主体、评价类型和评价体系入手。

其一,根据演学结合模式下项目制舞台实践提出的“认知验证—仿真实践—双创实践—情境实践”形式,结合“演”+“工”实践内容,可将项目评价体系的考核指标分为“技能训练—仿真舞台—真实舞台”三大板块。由于舞台实践的参与人员与实践环节较多,设置时还需根据项目人员分工的不同,将岗位技能、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一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其二,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教学主管部门+指导教师+行业人员+学生”的四位一体评价主体。教学主管部门通过对各实践环节的监管、观摩舞台作品的编排表演、合作单位的走访调查,做出客观评价。指导教师作为项目制舞台实践的组织引导者,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来考核评价,分析存在问题,总结宝贵经验。行业人员包括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合作单位负责人、专业舞台工作人员等,他们需从实践环节、演出质量、社会影响等方面做出评价。学生作为主体,自始至终参与舞台实践的全过程,了解项目制舞台实践的总体情况,因此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其三,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仅以真实舞台实践的成功与否来考量学生的能力,还需通过日常技能训练和仿真舞台实践来对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舞台表现进行跟踪评估,使评价体系具有公正性与合理性。

其四,在设计舞台实践评价体系时,应遵循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规律,指标简洁明了、层次清晰有序、要素构成与权重设置合理,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易操作性原则。另外,对项目制舞台实践的各环节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准确地掌握各方面的人员信息,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

三、项目制舞台实践实施路径

通过走访调研,结合本专业舞台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项目制舞台实践的实施路径,具体如下:

(一)立足本院、面向全校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项艺术实践活动,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社团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才艺大赛、艺术实践课程汇报音乐会、专题性音乐会、个人音乐会、快闪活动等,通过校内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开阔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技艺、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舞台实践环境和机会,实现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无缝对接。2019年6月,音乐系学生在党员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开展《建国70周年,爱国颂歌》音乐会,内容上以红色爱国歌曲为主线,演唱《军港之夜》《走进新时代》《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等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并讲解。形式上,邀请音乐教师作为音乐会的导聆,现场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和欣赏歌曲。2020年初,全国上下齐心抗疫,各地高校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苏州市职业大学2017级表演艺术1班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共同组织策划,在线上开展“云合唱”《奉献》,并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微信公众号上推广,用最真挚的歌声致敬战“疫”一线的英雄们。2021年6月,2018级表演艺术专业毕业晚会历时2个月筹备,由音乐系全体教师倾力指导,毕业班级学生干部策划组织,用活泼的舞蹈、奔放的歌曲、悠扬的乐曲、滑稽的小品、深情的大合唱,为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2021年12月,2020级表演艺术专业举办“演学结合”舞台实践音乐会,本次音乐会依托2021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团队由音乐系5名在校学生和2名教师组成。项目开展过程中,由指导老师辅导,项目成员通力合作,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编排策划、组织协调,创作了14个舞台作品,包含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语言类节目等。由此可见,校内艺术实践既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增强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聚焦赛事、服务全市

专业比赛具有其他任何舞台实践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检验自身专业水平的试金石。学生应通过参赛积累经验,寻找差距,借鉴他人优点,弥补自身不足,逐渐克服紧张心理,培养良好的比赛心态,树立自信,展现自我风采。踊跃参与具有社会公益属性的艺术实践活动,组织项目团队根据实践对象的需求,精心策划舞台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给予服务对象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让其心情愉悦,提高公益服务活动的满意程度,为推动公益事业发展、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近年来,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音乐类专业赛事,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坦然镇静的心理素质。进社区下乡村,开展志愿服务,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文化,在公益实践中深入基层,开阔视野、锤炼品格、奉献爱心。2018年9月,校大学生艺术团走进姑苏区金阊街道彩香二村,为广大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主题为“党建引领,迈向新时代”的庆中秋国庆专场文艺演出。歌曲、舞蹈、相声、快板、器乐演奏等节目轮番上演,台下热烈,好评如潮。2018年11月,音乐系扬琴教师与表演艺术专业4名学生共同编排室内乐作品《江南春》,参与第二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舞台艺术类)决赛演出,展示了我院教师与学生的舞台风采和专业实力。2019年4月,2017级表演艺术1班的全体同学参与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展演志愿者活动,33名志愿者分为各个工作小组,岗位明确,以最优质的志愿服务,向五湖四海的来宾,展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风采,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有效提升了交际能力,丰富了人生阅历。2020年11月,苏州市职业大学民乐团参与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比赛中,民乐团成员配合默契,共同演绎古筝重奏作品《吴侬》和民乐小合奏《丝竹新韵》,分别获得乙组二等奖和三等奖,展现了苏职大学子的最美风采。

(三)观摩表演、专题讲座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表演,对演出效果进行评价与交流,开阔眼界,提升艺术审美和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与自身舞台表演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不足,确立目标,提升专业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诚意邀请学术专家、音乐教育家、表演艺术家来校举办音乐表演专题学术讲座和公开示范教学课,让学生能够了解最新音乐发展动态,拓展专业学习思路。2018年11月,扬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美林教授应邀为艺术学院开设了主题为《互联网+音乐文化研究——以“美声之林”为例》的学术沙龙讲座。他对师生教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完善了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2020年12月,音乐系专业负责人携2019级表演艺术专业64名同学观摩首届江苏·苏州民族音乐展演,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集中欣赏高品质、多元化艺术的盛宴。

四、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制舞台实践意义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教师应在舞台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项目的自主权和作品的选择权。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导向,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指导,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进一步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项目方案,了解舞台实践中的每个环节,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登台表演或是幕后工作。教师针对表演者展开提升专业技能、完善舞台表现、强化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针对幕后工作者展开活动策划、活动组织、场地布置、灯光音响操控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所有学生在参与舞台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主体的平等性,注重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均衡发展。

(二)以演促教,教学相长

完美的舞台表演是检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监测器,教师应对每一次演出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及时反馈并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实践过程。在项目制舞台实践中,教师拥有多重身份,既是策划者又是引导者,既是教练员又是观察员,既是主持人又是评价方。因此,需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演出、灯光音响控制、数字音乐制作等项目的实操工作,积极参加学术讲座、专业培训、教学研讨会,掌握表演艺术领域前沿动态,将获取的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融入到项目制舞台实践中。着力建设一支拥有精湛专业技能、扎实理论功底和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合作能力的项目教学团队,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和创新拓展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制舞台实践以人才培养、教师发展、服务社会为目标,探索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科学路径,积极尝试实践教学和舞台演艺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加强教师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管理和项目运作能力,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鲜明技能性、职业性与实用性的表演岗位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发挥“两个舞台”作用 培养高素质表演艺术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16-18.

[2]解骏.民族室内乐课程“4+2”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02):131-134.

[3]赵雅琴.高职表演艺术专业教学实践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9(20):184-185.

[4]蔡春宝.探索多元化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舞台艺术实践改革[J].大众文艺,2012(05):244-245.

[5]刘楠楠.课程项目教学在舞蹈编导中的运用——以黄淮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为例[J].黄河之声,2014(21):95-96.

[6]高澄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20(04):100-104.

[7]卞澜浩.浅谈舞台实践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14):153-154.

[8]李梦玲.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4+36.

[9]罗曼丽.“课堂+舞臺”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36-138.

猜你喜欢
舞台实践项目制探索
舞台实践对戏剧表演的重要性
戏剧之家(2017年2期)2017-03-07 21:47:01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运作机制与治理逻辑
高教探索(2016年11期)2017-01-11 18:28:42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04:35
论地方戏曲现状与人才培养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0:21:56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6:18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8:01
校企合作推动项目式教学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23期)2016-07-05 05:41:58
浅析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舞台美学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8: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