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陆秋琴
【摘要】积极心理是学生主动学习、追求进步、健康成長的内生动力,它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积极心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接着总结了积极心理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意义,最后论述了积极心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推动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使其主动养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极心理;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张婷(1990—),女,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
陆秋琴(1982—)女,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会利用学生的积极心理,很多时候只会强制要求学生学习,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很低,他们甚至还会存在抵触心理,无法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为了扭转这一教学局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积极心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语文学习和成长中。
一、积极心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内容的新兴学科。它采取科学的方法与原则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此来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健康幸福。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个体的内心深处都有善良、美好的种子,而积极心理学就是去培育、保护这些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感受生命的意义、体会成长的幸福[1]。积极心理的内容极其宽泛,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积极心理,具有特定性与指向性,主要包括积极心态和主动心理。教师要立足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将积极心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2]。
二、小学语文学科运用积极心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师讲生听”的教学手段为主。这一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产生积极学习和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而将积极心理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到被教师鼓励和肯定,这一教学转变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契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也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了落实好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精彩的课堂,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这对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3]。
(二)有助于实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使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与领悟来改善自身的文化状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增长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尤其是要立足积极心理学的要求,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引导学生去真切感受语言的力量和文字的温暖,使学生更愿意去学习语文知识、探究语文世界,借助语文知识实现更积极的成长,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4]。
(三)有助于满足小学生心理发育需求
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够全面,而且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各学科教学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不仅有利于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还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发育需求。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和表情等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其次,教师可以发挥语文作为人文类学科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多阅读那些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为学生展开心理教育,使其可以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理去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理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自主养成语文核心素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可以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阳光、更加积极、更加强大,实现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反哺”作用[5]。
三、积极心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积极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积极心理开展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让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在良好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持续生长。所以,积极心理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积极心理情境的时候,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创设多媒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问题情境、自然情境和歌曲情境等。无论是哪一种情境,都应包含积极、主动、乐观等元素,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笔者习惯从教室布置上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字画,让学生在欣赏字画的时候能意识到求知的价值,感受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同时,笔者会结合教材每一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出一期针对性的黑板报,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赞美校园,笔者就组织学生挖掘校园中美丽的景色、别致的建筑物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构思将其呈现在黑板报上,从而加深学生对校园的积极情感,实现其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学习与领悟。
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需要选择合适的激趣方法,而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等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类型。
(二)减轻学习心理负担,帮助学生轻装上阵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对语文知识学习存在抗拒心理,不能发现语文知识与文学作品的美好。为此,教师和家长要及时调整预期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个人成长实际,为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轻装上阵。教师尤其要为学生设定分层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与幸福感,也就能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更加主动地去研究,在实现低层级目标之后,去追求更高层级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始终以一颗积极的心去探究知识,笔者往往不会“一视同仁”地要求所有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说说自己的梦想,而是会分层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于语文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了解周恩来的所见所思;对于语文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并思考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对于语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选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从而感受语言中的力量,并思考自己的远大理想是什么。这三个学习目标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相对应的目标。在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后,学生还可以挑战完成上一个层级的目标,由此锻炼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轻装上阵,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收获成就感。
学生是差异化的个体,他们的积极心理也存在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应合理应用分层教学,给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以此利用好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心理,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
(三)传递积极心理信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这也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力量源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传递心理激励信息,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应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语言激励,也就是教师通过语言上的激励,让学生明白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二是肢体动作激励,包括对学生表现竖起肯定的大拇指,或是给学生一个温柔的头部抚摸等,这些肢体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三是表情激励,包括微笑、鼓励的眼神等。表情激励对于感情细腻的学生尤其有效,而且不会打断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表情激励鼓励、肯定学生。通过激励信息的传递,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从而形成进一步学习和表现的动力。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乡下人家》这一篇课文时,会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時候非常认真,将课文中的情感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巧妙地展现出来。这时,笔者会面带微笑地注视该学生,向他投去肯定的眼光或是竖起大拇指,这就是让学生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积极心理暗示。在请学生回答课文的中心思想时,笔者会鼓励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答案也会适时地肯定“你说得非常好”“这一点你都能想到”“你的思路极其清晰”。通过语言上的激励,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其学习自信心得以有效树立。
每一种积极心理信息都有其个性化的特点,也有不同的适用条件与对象。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积极心理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探寻出更多暗示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
(四)实施积极心理评价,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之举,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形成与发展的核心举措。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会以批评为主,这种评价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他们害怕学习。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积极的心理评价,让学生敢于面对各种作业和考核,能在完成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知识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在具体实施积极心理评价的时候,教师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一方面可以实施过程性评价,从学生上课态度、作业完成及时性、卷面整洁度等作为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实施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引导家长进行补充评价,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学习上的肯定。
例如,笔者在教学完《找春天》这一篇课文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社会实践作业—“寻找身边的春天,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精彩”。为了发挥积极心理评价的作用,笔者引导家长参与到实践作业中,与孩子一同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对活动期间孩子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朗读《找春天》,使学生在真实的自然情景中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要用鼓励让孩子产生更加积极的探究热情,促使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的世界,有效实现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积极心理评价的时候,也要避免过度的“吹捧”,应适时地“敲打”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以此产生更加理性的积极心理。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培养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利用学生的积极心理,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积极的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帮助学生轻装上阵;传递心理激励信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实施积极心理评价,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积极心理作为小学语文课堂高质量教学的“帮手”,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俊.教学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1):124-128.
[2]刘小明.小议积极心理暗示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新教师,2022(7):68-69.
[3]徐凡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1(53):49-50.
[4]刘冬梅.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7(22):63.
[5]许学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7(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