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下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

2023-06-21 22:38李婷婷
艺术评鉴 2023年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钢琴伴奏教学改革

李婷婷

摘要:钢琴伴奏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弹唱、伴奏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高职钢琴伴奏课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校内教学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工学改革对于该课程的意义,从钢琴伴奏课程现状出发,探索高职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  工学结合  钢琴伴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2-0106-04

一、工学结合下的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意义

工学结合模式是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即学生专业顶岗实习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融合,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钢琴伴奏课程属于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正谱伴奏技能和即兴伴奏编配方法,为歌曲或旋律进行伴奏实践,从而使学生获得伴奏能力。该课程在学生进行音乐实践、艺术教育、音乐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学生参加社会歌咏活动、合唱团表演与排练、学校课程中的歌曲教学与弹唱活动,以上活动都需要钢琴伴奏承担重要角色,创设音乐氛围,因此,钢琴伴奏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然而,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还存在着毕业时不会弹唱、不会伴奏、缺乏音乐表现力及协作演奏能力等问题,达不到就业岗位所需的对员工钢琴实践能力等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追求高难度音乐作品教学,培养钢琴比赛获奖者为目标,忽略了学生钢琴伴奏、弹唱、创编等实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难以满足社会对音乐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课程要与职业需求相结合,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将钢琴伴奏教学与学生实训工作相结合,以工作实践为核心,围绕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将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学习融为一体,培养胜任音乐表演与教学、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现状问题

当前,高职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有钢琴课、声乐课、舞蹈课、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等。钢琴伴奏课程是学习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是一门应用实践性非常广泛的课程,但是,大多数学生却不认可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该课程并不是专业课,即使学习之后也无法提高自身的钢琴弹奏技术,觉得只要提高演奏技艺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钢琴伴奏课程不属于专插本的考试科目之一,对于专插本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这门课程并不受钢琴方向的学生重视。

其次,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他们把高职教学看成本科的压缩版,没有坚持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仍然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教材,总体教学以知识技能的教授为中心,其教学过程由新作品的导入、伴奏知识的讲授与示范、难点技术的分析指导、作品的运用这几个环节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固然对学生掌握钢琴伴奏技能有基础性作用,但是却没有将学生在伴奏工作中所涉及的职业需求与职业能力涉及其中,学生对如何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工作场景还是很陌生,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作品完成质量较低。

最后,校内实践活动少、校内外工学结合不紧密。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的弹奏技术薄弱,舞台经验较少,学生很难担任学校内外的音乐节目、合唱团、弦乐团中的钢琴伴奏角色,这也说明了钢琴伴奏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弹奏技术、伴奏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舞台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不畏惧舞台,全身心投入到钢琴活动伴奏中。另一方面,钢琴伴奏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让伴奏课程的学生同时参与到声乐、舞蹈、器乐、合唱课程学习中,为这些课程提供钢琴伴奏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伴奏水平和实践能力,但是这种将不同科目融合起来教学需要不同的专业课教师相互配合,不同专业教师以完成自己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主,有的教师还要同时承担教学与行政工作,如果在自己的课上还要配合其他老师的教学工作,可能会导致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影响学生在该专业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这几种情况下,伴奏学生可以实践的机会和活动较少。另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缺乏长效机制。其一,企业等音乐机构更愿意培养在职员工,对于实习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不会安排实质性的工作和学习;其二,在校教师未能深入到校企合作,与校外实习工作联系不紧密,较少投身到学生的实习工作中,对于学生实习的状况更多的是线上的沟通和指导,导致教师对企业机构的工作机制了解不全面,无法结合企业需求和市场要求安排校内教学,不利于校企合作效果的充分发挥。

三、对策措施

(一)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生产、管理、技術、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具备职业胜任能力,作为培养人才载体的课程和课程改革也要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那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上都要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从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定位来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钢琴伴奏人才,胜任艺术团体、音乐机构、学校等音乐岗位中的钢琴伴奏工作,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以钢琴伴奏技术为核心的专业能力,教学、管理与服务为支撑的职业能力。具体的做法是:第一,以钢琴伴奏理论知识和编配技术为核心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正三和弦、副三和弦、附属和弦,以及不同音型织体、调性转换等基本伴奏技能;第二,通过不同风格的伴奏作品教学,如儿童歌曲伴奏、流行歌曲伴奏、民族歌曲伴奏,适应不同音乐风格与类型作品的钢琴伴奏编配;第三,通过不同类型伴奏工作的实践与实习,如合唱钢琴伴奏、独唱钢琴伴奏、器乐钢琴伴奏等,接触各类工作场景中的钢琴伴奏工作,了解其职业需求和能力要求,承担不同类型的钢琴伴奏工作,也就是说教师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不仅限于知识与技能教学,还要考虑学生在实际岗位中该技术的运用场景、程度与难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应用能力,从而提高社会对于钢琴伴奏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构建以钢琴伴奏工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方案,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钢琴伴奏课程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钢琴弹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视唱练耳等专业能力后开设的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以培养钢琴伴奏人才为教学目标,为学生适应社会中的钢琴伴奏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钢琴伴奏课程在整个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该课程的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要构建起以钢琴伴奏工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课程开设

在课程开设的时间上,由于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涵盖钢琴即兴伴奏、正谱伴奏、合奏以及职业能力训练等,开设时间应不低于三个学期。在开设顺序和内容上,其前置课程为钢琴、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继课程歌曲创作,可以从第三个学期开始开设,即第三学期学习钢琴伴奏,第四学期为即兴伴奏与正谱伴奏,第五学期为钢琴伴奏考级与职业实训。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以钢琴伴奏工作实践为逻辑核心,围绕钢琴伴奏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将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掌握钢琴伴奏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

2.教学内容

钢琴伴奏是在与人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为声乐演唱、合唱团演唱、舞蹈团训练,以及管弦乐提供伴奏服务的,钢琴伴奏又为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增光添彩。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学习,又要结合职业职责与需求,即分为专业素养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教学。

专业素养模块主要是伴奏技能教学,包括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首先是掌握钢琴伴奏基本理论和技术,还包括音乐创编与合奏教学,例如在音乐创编中进行音乐旋律的创编学习、故事背景音乐创编学习、音乐游戏创编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以适应学生实习与工作中的音乐创编能力要求。而合奏教学以组织自弹自唱、器乐合奏与独唱或小组唱弹伴奏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钢琴伴奏实践提高学生的合奏能力,提高钢琴伴奏的运用场景。另外,在专业素养模块当中,其内容除了基本钢琴伴奏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以外,还应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面对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岗位、艺术文化活动中心表演与服务岗位,增加儿童歌曲的伴奏教学、流行歌曲的伴奏、合唱钢琴伴奏等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不同伴奏类型曲目。

职业技能模块指的是提升学生的钢琴伴奏职业能力,钢琴伴奏工作依托合唱团、声乐演唱、舞蹈团以及管弦乐团而存在,教学中应该明确钢琴伴奏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比如组织管理、教学教务、艺术表演等内容,通过校内课堂当中的学习,快速了解工作中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能够尽快融入到钢琴伴奏工作角色中。

3.教学模式

在职业技能模块教学当中,以技术和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钢琴伴奏职业技能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模拟工作场景,以钢琴伴奏在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为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学教務职责。以合唱团钢琴伴奏为例,掌握了基本的合唱钢琴伴奏知识与技能之后,学生还要了解合唱钢琴伴奏工作和职业责任,除了要具备基本钢琴伴奏能力以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生还要具备钢琴伴奏工作规划、分声部排练和合排、策划合唱活动、上台表演与走台等活动的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工作情境创设、新知识与技能教学、小组协作形成方案、小组展示与评价、总结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钢琴伴奏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钢琴伴奏工作规划这一课中,首先是导入部分,教师设定情境,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何种措施;然后是新授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者补充知识;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设计方案;然后小组对方案进行演练,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提出意见,反馈修改;最后小组形成最终方案。这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现实钢琴伴奏工作中的任务融入课内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形成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更从容地面对今后的伴奏工作。

4.实践活动

由于钢琴伴奏的实践运用性强,学生需要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经验,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通过“课堂+实训+舞台”三位一体的实践运用模式,联合声乐、合唱、器乐课程共同参与教学,丰富课内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机会,培养钢琴伴奏人才。例如,在“课堂”当中,教师在专业技术素养模块教学时,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钢琴伴奏表现机会,可以是自弹自唱、器乐伴奏、声乐伴奏、合奏等形式,这样学生就有了课程实践机会;又如,在期末考试时,采取技能测试和职业情境分析与解决的形式,充分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实训”指的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提高实训效率,校内实训时可以联合其他艺术课程教师,在学期开始之前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并设计好适合钢琴伴奏和艺术课程双方学生学习程度的教学内容,在某一个学期中安排实训教学,钢琴伴奏课程的学生充当其他艺术课程的钢琴伴奏角色,如合唱伴奏、声乐钢琴伴奏、舞蹈基训伴奏、器乐伴奏等,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到钢琴伴奏工作在不同艺术门类中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要求,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舞台”是指学院通过组织音乐专业考试或音乐会,组织学生为合唱团或声乐演唱的同学弹钢琴伴奏,增加学生舞台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示钢琴伴奏能力,提高表演的信心与经验,为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舞台,为以后的音乐表演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搭建校外实习实训平台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校内课堂的延伸,有利于学生将校内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转化为工作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牵头组织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联系,开展校企合作,如少年宫、艺术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事业单位、企业需要大量的音乐人才,特别是在音乐教育、音乐表演、教育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人才紧缺,而钢琴伴奏学生具备弹奏、演唱、伴奏等专业能力,正好符合其需求,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既满足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能够精准地对接社会需求,又提升了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学校主动与这些艺体单位和企业取得联系,达成深度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同时,校内教师以行业对于钢琴伴奏人才的标准为指标,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与考核,将校内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结语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钢琴专业钢琴伴奏课程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方面进行改革,使校内教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邹建军.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05).

[2]尚玉婷.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北方音乐,2020(06):137-138.

[3]王亮.高职音乐专业“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9).

[4]李贞.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下的音乐教育分析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7):18-19.

[5]吕来红.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流行音乐教育策略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04):165-167.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钢琴伴奏教学改革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