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2023-06-21 22:27陈子墨
艺术评鉴 2023年2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中国画

陈子墨

摘要:中国画是中华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彰显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画的艺术内涵、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推进中国画传承路径创新,采取新的传承观念、传承方式,充分融合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使中国画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活力,展现传统艺术之美、传统文化之美。对此,本文从中国画传承的概述出发,分析了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针对中国画的创新及其具体表现进行论述,而后探讨了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并针对如何实现中国画的创新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国画  传承与创新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2-0026-05

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国外艺术逐渐进入国内,对我国艺术领域发展及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外艺术的影响下,国内艺术领域对于中国画的传承创新产生了不同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及艺术工作者认为应当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好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主动吸取西方艺术理论中的可取之处,并与现代工业文明、现代科技激发中国画的活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工业文明、西方艺术理论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使中国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一、中国画传承概述

(一)中国画的起源

中国画最早可追溯于史前时期的彩陶绘画,史前人类已经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彩色颜料进行简单绘画,但这一阶段的绘画属于宗教意识作用下的产物,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但缺乏人文性和观赏性。在石器时代,岩画仍然具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已经加入人类自主意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岩画是中国画的萌芽。新石器時代是中国画的起源阶段,古人在彩陶上进行绘画,而且绘画元素日趋多样,如西安地区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及河南地区出土的《鹳鸟石斧图》均是新石器时代中国画起源的代表作。

(二)中国画的发展初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画的发展初期,屈原的《天问》运用大量篇幅描述楚国庙堂内的壁画,而楚国诸侯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则标志着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有很大的进步。至秦汉时期,中国画主要包括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形式,而发展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纸成了重要的绘画材料,加之连年动乱,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通过绘画表达自身情感及家国之思。

(三)中国画发展成熟阶段

隋朝建立,中国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经历隋末唐初的动乱以后,中国迎来大唐盛世,加之唐朝国力蒸蒸日上,繁荣的经济、文化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阶段涌现出许多著名画师,如阎立本、吴道子等。北宋时期,官方设立“翰林书画院”,中国画开始向宫廷绘画的方向发展,且宋朝的人物绘画技艺有很大进步,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刻画了大量的人物。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故而该时期的中国画主题多为花鸟、山水,且南宋画作大多留有大量的留白,以此反映山河破碎、偏安一隅的时代背景。

(四)中国画发展巅峰时期

进入明清以后,由于两个朝代均为大一统王朝,而且中央集权程度不断加强,在两个朝代中央政府的竭力推动下,中国画发展进入巅峰时期,明朝的著名流派有浙派、松江派、苏松派及武林派等,自成风格,促进了中国画的全面发展。经历明末清初的动乱以后,清政府迅速恢复生产,大力提倡汉学、儒学,使中国画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出现四王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怪等绘画流派,而且涌现出大批名家,如吴历也以山水画而闻名,恽寿平以花鸟闻名,郑板桥则以画竹闻名。

(五)中国画发展式微与过渡时期

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近代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画由巅峰逐渐走向没落,由于西方思想、西方文明的冲击,外加社会因素,许多知识分子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画愈发衰微,更多的画家尝试转向西方绘画艺术。到20世纪20年代,以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为首的国画名家纷纷推进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相融合,尤其是齐白石以简约、纯朴、自然的绘画风格,引领中国画实现新的发展。

(六)中国画发展的传承与复兴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经历过渡期以后,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李苦禅、林风眠等国画大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融合西方艺术理论,以高超的绘画技艺影响了众多的年轻画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现阶段的中国画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笔墨精神和创作技法,又融入西方透视、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创作理论,而且以现代社会为创作主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

二、中国画创新概述

(一)近代以来中国画创新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中国画创作内容、形式与技巧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艺术工作者将时代背景、时代元素融入创作内容中,并积极借鉴先进的创作理论,吸收创作经验,将高超、精湛的创作技巧融入创作活动中,主动创新中国画创作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画的创新并非毫无目的、毫无限制的创新,而是在保持文化底蕴、保持民族审美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是立足于传统与时代的交汇点上的创新。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迎来革命思潮,徐悲鸿提出西方造型观念与中国画融合,林风眠强调“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20世纪50年代,新国画运动对传统绘画进行了改造;80年代后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复苏与再造。近百年来,西方绘画体系的传入,推动中国画的变革与创新,产生了历史上百花争放的新风格。

(二)中国画创新具体表现

1.文化思想创新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国画实现了文化思想层面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创新是在传承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活动,例如:儒家的仁爱、和谐,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禅宗的精神超越、心灵自由;再如,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等。这些文化层面的思想观念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结合古代与现代中国画作品,唐朝的《送子天王图》《步辇图》等作品中的人物端庄大气,展现盛唐风采,但在画作内仍有一定的留白,南宋的《寒江独钓图》《雕台望云图》等画作多为山水景物,这主要是由于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士人才子只能通过寄情山水的方式排解家国忧思,而在南宋的画作中更是呈现出了大片的留白,以留白象征丢失的国土,以境写意,以景写情。在现代中国画作品中,《清水洗尘》《都是热血儿郎》等作品内也有大量的留白,與画中军人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画中军人的精神品质。不难发现,相较于唐朝的恢宏大气,宋朝画作构图简略、色彩淡雅,而且更加追求雅逸、诗意、宁静的审美意境,这是宋代理学观物内省、追求平淡、追求天理在绘画领域的重要体现,而现代画作则具有更强的写实性,这主要是受到西方创作思想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创作趋势。三个时代的中国画作品体现的文化思想、文化理念一脉相承,却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正是文化思想传承性创新的重要体现。

2.笔墨精神创新

笔与墨是中国画主要的绘画工具,笔墨结合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画最根本的绘画语言。在绘画创作期间,许多艺术大家正是运用笔墨来展现中国画的意境,达到写意的目的。突出的笔墨表现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感官体验。同时,笔墨也是表达画作思想、塑造画作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而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笔墨表达技巧来判断一名画家的技艺水平。

近年来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画家在坚持笔墨主体的前提下,适当运用西方绘画材料,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所追求的“神”,也进一步凸显了画中事物的“形”,实现形神结合、相辅相成。黄宾虹先生曾表示“尝悟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例如,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庐山图》中,张大千先生采用泼墨泼彩技法,融合西方绘画中的真实境界美,同时体现中国画“气韵生动”的意境,是中西结合的典型代表。

3.创作技法创新

中国画的创作技巧强调以形写神、以动写静,画中的事物与现实事物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完全相似,而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用抽象笔墨描绘具象的生命力,这与西方绘画艺术追求形似的技法截然不同。中国画技法追求气韵生动,表现生命的韵律和节奏,主要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更加内敛、含蓄,不注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相似或者完全相反的事物进行正衬或反衬,这也使中国的各项艺术都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艺术性,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格才能感知中国艺术的魅力。

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中国画创作技法随着时代背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例如:南宋画家牧溪的《莲鸟图》通过兼工带写,展现出莲蓬亭亭傲立的神态,并在莲蓬之上绘画雨燕,以简单、清晰的线条勾勒雨燕和莲蓬的轮廓,三笔两画便呈现出一只孤立莲蓬的雨燕,打破了唐朝至北宋末年复杂线条、要素冗杂的创作风格和技法。清末民初,画家任伯年早年以工笔见长,而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创作出《紫藤鹧鸪图》《大吉图》《荷花鸳鸯图》《华祝三多图》等众多兼工代写作品,其花鸟画从工致典雅转化为简逸流畅的风格。在近现代的画作创作领域,齐白石创作的《贝叶草虫》《花蝶》作品也借助类似的技法,表现动植物的生机活力。在现代中国画技法创新方面,不少画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穆家善在吸收前人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创“千毫皴”焦墨画技法,提出“五墨二十四笔法”理论,并创作《风起云涌岁月赋》《元阳十里不同天》等作品,穆家善创造的千毫皴既传承中国画传统技法,又融入了西方绘画领域的透视、线条技法,以线条形式进行绘画,真正实现画随我心。

三、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分析

传承与创新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体两面,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传承的侧重点在于思想、精神、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传承。创新可以有力地推动中国画的进一步传承,创新的侧重点在于绘画内容、方式、技巧、工具及颜料,做好中国画的传承、创新与持续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画符合时代需求、符合群众审美需求,为群众带来美的体验。例如西方油画、水彩画、粉画等绘画艺术引入中国后,对西方创作方式的借鉴、学习和创新,促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始融合,出现了以中国的艺术理念、艺术思想为根本,以西方艺术形式为表现的独具东方韵味的绘画风格和审美特质。在探究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的艺术创作思想,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审美需求,又用新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画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发现,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不可分割,既要避免走只要传承、拒绝创新的老路,也要避免走不要传承、只求创新的邪路,只有在传承的前提下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推进中国画的持续传承,才能使中国画满足群众审美需求,展现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精神。

四、新时代中国画创新路径探索

中国画的传承包括文化思想、笔墨精神、创作技法三者的传承,为了提升中国画的创新效果,必须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并传承前人的技法和笔墨,同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后开展创新实践,推进中国画在创作理念方面的创新,并充分发挥大中小幼教育的重要作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画走出国门,助力中国画实现新的发展。

(一)培养中国画创新人才

在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体系可以挖掘学生的天赋,发现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并为中国画的传承创新培养艺术人才。对此,各级学校需要发挥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优化校内美术课程设置,尤其是在课程内容方面,增加中国画的占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让他们能够触摸到中国画背后的悠久历史,与此同时,各级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办学情况打造一支精通中外绘画艺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既能解读中国画的创作理念、风格、流派、技法和笔墨,能够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画背后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情感价值、精神品质,也能将西方艺术理论、绘画理念、创作技巧引入课堂,在美术教学中实现中西合璧。

在美术教育方面,各学段应当采取不同的美术教育措施,设置不同的目标,使中国画全面渗透进我国教育体系中。在学前教育阶段引导幼儿接触传统文化、接触中国画,使中国画融入幼儿的人生底色中。在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兴趣,普及一些中国画的人文知识。在初高中阶段,将美术教学重点放在绘画实践方面,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则要加大中国画教学的深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绘画,并结合现代社会中的事物进行创作,将现代元素与中国画创作理念相结合,以此有效提升中国画创作效果。

此外,各地区政府应当结合本地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现状,结合本地区美术教育开展现状,积极推进中国画美术教材开发,将民族美术资源、地域美术资源融入中国画教材中,从而为中国画融入大中小幼教育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二)借助新媒体推动中国画传播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在艺术领域,不少艺术从业者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了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推广。例如,杭州西湖美术院主办线上画展,以“乐铺共富路,喜迎亚运会”为主题,邀请艺术创作者展现自己的绘画成果,本次画展汇集书法、国画、印屏等优秀作品,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的魅力。在线上画展期间,王岳川的《孟子语》、徐家昌的《硕果》等作品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针对上述案例,在未来的中国画发展期间,艺术工作者应当积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做好中国画的宣传推广,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感受到中国画之美。具体而言,艺术工作者可以开设抖音号、快手号、Bilibili账号等,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中国画的视频内容,既可以讲解现代画作的创作理念、风格和技法,也可以讲解古代画作的历史背景、人文内涵和创作情感,从而吸引用户观看。

除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以外,艺术工作者可以从中国画出发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例如,将中国画或者相关元素印制在夏季折扇、茶叶包装、手机外壳上,使中国画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既能发掘中国画的经济价值,也能推进中国画的传播,为中国画的传承创新做好基础。

(三)通过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画“走出去”

文化领域的交流是双向的,既要将外国艺术精华、优秀文化“引进来”,也要推动本国优秀文化、文化精华“走出去”,对此,应当主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双向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中国画传播作为重要途径。许多欧美国家、亚非拉国家的人对中国画及其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浓烈的兴趣,这为中国画“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艺术工作者,都应当积极把握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势,通过多种渠道推动中国画的传播,展现中国画的艺术之美,例如:积极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或者将中国画与国际时装设计相结合,突出中国画的文化魅力;或者将中国画作为设计元素、插画元素应用到出口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实现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相融合;或者利用海外交流平台做好中国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扩散,使更多的国外友人了解中国画。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艺术工作者、民间组织及地方政府需要主动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并在经济交流中出口蕴含中国画的文创产品,让沿线国家人民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孔子学院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工作者可以借助孔子学院的影响力,推进中国画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并使中国画在其他国家落地生根,与其他国家文化艺术相结合,实现国际化创新。

五、结语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共同融合于中国画的发展中,密切关联,不可分割。具体而言,中国画的传承可分为文化、技法和笔墨三方面,其中,文化传承是根本,理应受到充分重视。在现代社会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受到一定影响,对此,艺术工作者应当主动把握中国画背后的文化特征,剖析中国画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传承中国画的文化品格,积极创新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做到“守正”和“创新”。同时,应当积极发挥教育在中国画传承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培养一批具备艺术天赋,对中国画充满兴趣的优秀人才。艺术工作者应当主动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趋势,借用新媒体的力量做好中国画的传播与推广,扩大中国画影响力,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持续扩大中国画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培军.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1):17.

[2]米凤霞.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J].艺术评鉴,2021(15):32-34.

[3]陈朵怡.浅析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14-15.

[4]于海波.中國画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理路[J].美术教育研究,2021(05):46-47.

[5]张琦.探究当代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J].名家名作,2020(07):118-119.

[6]王砚.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J].才智,2020(25):131-132.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