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舞蹈编导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2023-06-21 19:17:14白宁
艺术评鉴 2023年4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造力高职院校

白宁

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可升华人们的情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为展示舞蹈的艺术魅力,满足人们对舞蹈艺术的需求,有必要加大舞蹈人才培养力度。高职院校是舞蹈人才培养的一大阵地,需要构建完善的舞蹈人才培养方案,并围绕着舞蹈编导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舞蹈编导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地增强舞蹈作品表现力。本文主要指出在高职舞蹈编导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存在的问题,研究高职舞蹈编导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以及要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舞蹈编导  创造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4-0125-04

伴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舞蹈演艺事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对舞蹈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舞蹈编导更是我国重点需要的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投身于舞蹈编导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保证学生编排出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舞蹈作品,推动舞蹈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舞蹈编导的概念

舞蹈编导指的是舞蹈作品的编排与导演。“编”和“导”是舞蹈编导的重要构成要素。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应当将“编”和“导”两个要素紧密结合。其中,编创者需要深入生活中,从生活中获取舞蹈创作灵感,科学组织舞蹈语言,合理编排舞段。在此之后,还需要通过演绎、排练的方式,把整个舞蹈作品呈现在舞台上。

(二)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能力。舞蹈编导课程对学生的创造力有严格要求,高职院校有必要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舞蹈编导水平,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

二、高职舞蹈编导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开展舞蹈编排教学。虽然教师的教学思想相较于过去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比如,在舞蹈编排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讲解舞蹈编导的定义、过程、步骤,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在此期间,学生需要认真听讲,做好课程笔记。整个课堂由于缺乏师生互动,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提高学生创造力。舞蹈专业学生恰恰需要的就是创造力,如果学生创造力不足,就不能很好地提升社会适应力,更别提增强就业竞争力。所以,教师应当及时反思教学问题,打造高效的舞蹈编导教学课。

(二)学生舞蹈编创知识积累不够充足,有待开阔视野

舞蹈编导考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倘若学生的知识面广,就容易从头脑中提取有效的素材,从而进行舞蹈加工创作。反之,学生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就容易遇到问题,不利于创作新颖、独特的舞蹈作品。从现状来讲,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难以确保舞蹈作品创作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高职学院学生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来说,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得比较少,人文底蕴不够深厚。除此之外,高职学院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难以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艺术创作灵感。另外,教师在舞蹈编导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训练学生舞蹈动作,忽视了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舞蹈,更没有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舞蹈编导素材,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

(三)缺乏教学实践活动,影响学生思维发展

目前,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舞蹈编创教学工作。比如,在教室指导学生学习关于舞蹈编创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舞蹈技能等。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所以限制了学生思维。一个思维开放的学生,其舞蹈编排创作能力往往会比较高。显然,教师所采取的封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为此,教师需要在舞蹈编创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在高职舞蹈编导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优化舞蹈编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创造力是舞蹈编导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在舞蹈编导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当前,教师所采取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基于此,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手段,科学开展舞蹈编导课程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确保学生充分投入到舞蹈编创活动中。比如,可以采取合作小组方式,组织教学课堂,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舞蹈编创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可以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将案例引入舞蹈编导课堂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舞蹈作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作品的编创思想,便于逐步提高學生舞蹈编创水平。在整个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想象,以便为学生科学创作舞蹈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积累舞蹈素材,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舞蹈创作灵感的枯竭与缺乏积累各类舞蹈素材有直接关系。为提高学生舞蹈创作能力,丰富学生舞蹈创作灵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累舞蹈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调动所积累的素材,从而创造更优质的舞蹈作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作了独具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舞蹈,如朝鲜族的农乐舞、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踢踏舞、汉族的狮子舞等,这些舞蹈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且可以成为舞蹈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比如,《丰收乐》就是在吸收与借鉴延边朝鲜族农乐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艺术魅力的舞蹈作品。为增长学生见识,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各个民族舞蹈的学习素材,如搜集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然后归类整理以及分析素材,进而制作成课件。在上课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播放这些舞蹈素材,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这些舞蹈素材。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善的素材结构,从而科学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关于积累舞蹈素材的案例,提倡学生主动积累舞蹈素材,并指导学生将舞蹈素材灵活地应用于舞蹈编创中。

(三)组织各种编导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为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舞蹈编创实践活动。一方面,优化课堂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头脑风暴”教学环节,让学生从音乐、舞美、灯光、结构等各个角度构思舞蹈。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剖析舞蹈作品的优点与缺点,并指导学生在吸收借鉴舞蹈创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创作舞蹈。另一方面,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教师需要丰富课外实践,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拓宽舞蹈编创思路,以此提高自身舞蹈编创水平。比如,可以组织采风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民间,研究各民族的舞蹈;可以举办演出活动,教师要号召学生主动参与演出活动,便于学生在演出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实践锻炼,增强对舞蹈艺术的感知力。

四、在高职舞蹈编导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点

(一)启发学生解放天性、转变观念、进入编创状态

首先,培养自我反省的思维习惯。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学生应当培养自我反省的思维习惯,及时找出自身问题。对于教师来讲,其需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比如,当学生完成舞蹈编创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作品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优化作品内容。

其次,转变观念、进入编创状态。当前有的学生对舞蹈编导价值认识不够深刻,比如,很多学生认为舞蹈编导对于提高自身对舞蹈的表现力并没有很大作用。针对此种现状,教师需要耐心地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舞蹈编导的价值,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舞蹈编创中。比如,教师可以为他们展示鲜活的舞蹈编导案例,确保他们认识舞蹈编导在提高个人发展水平、促进舞蹈事业发展方面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科学调整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最后,组织游戏,解放天性。为使学生积极编创舞蹈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游戏,便于解放学生天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在生活中常做的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植物形态等。如果学生模仿得不够准确,就可以对其进行惩罚,比如让学生表演一个舞蹈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认识。

(二)培养学生展开联想、挖掘潜能、寻找创意

首先,展开联想。联想是学生提高舞蹈编创能力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联想,帮助学生养成广阔的思维习惯。其中,教师可以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活动。一是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几个词汇,让学生展开联想,如出示树林、动物园、杯子等词汇。二是在出示词汇后,教师需要限定联想时间,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展开更多联想。最后,可以根据学生在此次教学活动的表现情况,适当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围绕“联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确保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联想过程,从而充分提高学生联想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参与舞蹈作品创作活动。

其次,融入即兴,挖掘潜能。教师需要主动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更好地挖掘学生潜能,教师可以构建即兴教学课堂,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比如,在示范某一个舞蹈动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该舞蹈动作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即兴创作舞蹈动作。通过开展以上教学工作,有助于丰富学生艺术实践经验,保证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进而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最后,理解音乐,寻找创意。在舞蹈创作中,学生应当将舞蹈与音乐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舞蹈创作水平。为增强学生舞蹈创作能力,教师需要搜集音乐作品,开展音乐作品鉴赏课程,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创作舞蹈作品,提升学生驾驭音乐的能力,从而实现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变化思维和感性能力

首先,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在提高学生舞蹈编创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中,可以重点开展以下教学工作。比如,带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其次,培养变化的思维习惯。为改变学生凝固的评判标准和单一的思维方向,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变化的思维习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与“星空”完全不同的舞蹈主题,让学生结合不同的舞蹈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最后,提升学生的感性能力。舞蹈动作讲究生动、流畅、感人。为保证舞蹈动作编排效果,需要提升学生的感性能力。比如,指导学生感受节奏上的快与慢、强与弱,感受空间上的大与小、高与矮等。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教师就可以确保学生创作出更为生动的舞蹈动作。

(四)培养学生的逆向、重组、理性把握能力

其一,逆向、重组。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学生可以应用逆向思维,对舞蹈作品进行构思。同时,学生还需要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技能等,结合舞蹈编创需求进行重组,从而编创出优质的舞蹈作品。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提高学生重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多项教学工作。比如,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各项书籍,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文化体育活动。

其二,理性把握能力。事物之间的发展具有主和从、表和里、现象和本质的对应关系。在舞蹈编创中,学生应当把握事物的特征,清楚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投入舞蹈编创中。为提高学生理性把握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倒带的方式,让学生逆向远观自己的動作,加强对动作技法的理解与认识。此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哲学、美术等知识,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理性把控能力。

(五)尊重学生差异、考核评价、与时俱进

首先,尊重学生差异。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舞蹈编创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地对待学生。另外,教师还可以构建针对性的“创造思维”培养教学方案,面向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以此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此外,要给予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创作舞蹈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必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舞蹈编导课程的教学想法、建议,从而合理优化教学工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发生矛盾与冲突,就需要及时地反思自我,调整教学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从而与学生和平相处,降低矛盾冲突发生频率。

其次,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补足学习短板,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所以,有必要结合舞蹈编导课程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确保评价水平。其中,可以将联想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指标,教师可以依据评价指标,对学生开展评价。一方面,要开展过程性评价工作,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创造能力发展情况等,形成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做好结果性评价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在期中、期末时重点了解学生的联想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逻辑思维等形成情况。除了做好以上工作之外,还可以增加评价主体,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比如,可以将家长以及其他课程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让他们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最后,与时俱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在新时代,我国更需要培养创新人才,以此推动社会发展。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紧抓创新人才培养任务,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提出新观点。此外,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可以结合舞蹈编导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关于发散思维的主题,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思考;还可以出一些脑筋急转弯,训练学生思维。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强化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效果,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学习舞蹈编创知识、教学知识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法:一是可以走入图书馆,搜集与课程教学工作、人才培养任务等相关的图书资料,并认真地阅读书籍,便于从中汲取教学智慧。二是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学习资料。比如,在期刊网站上搜集关于舞蹈编创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的教学视频,并进行模仿训练,从而提高自身发展水平。三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多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工作,获取教学灵感,便于完善教学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十分注重创新发展,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而在教育工作中,我国也非常强调创新发展。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亦是如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舞蹈教育创新创造人才培养工作中,比如可以在开展舞蹈编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式,开展创新创造活动,以此保证学生在创作高质量舞蹈作品的同时促进自我发展。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奋颖.川南非遗泸县“牛滩马儿灯”舞蹈专业化传承——走进高校舞蹈编导课堂可行性研究[J].艺术评鉴,2022(09):118-121.

[2]马莉.新时期舞蹈编导教学创新路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03):95-96.

[3]汪起正.“太极思维”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1(02):105-111.

[4]楊伟嘱.浅析拉班舞谱中的元素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21(09):74-76.

[5]张海.分析舞蹈作品创作与排练课程在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1(06):107-108.

[6]陈一林.舞蹈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途径[J].戏剧之家,2021(04):132-133.

[7]胡晓丽,万晨,易婉灵.新时代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创新及运用――以江西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影剧新作,2020(04):170-174.

[8]文胜.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对策——评《舞蹈编导基础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147.

[9]陈萌.地方民间舞素材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安徽花鼓灯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20(04):90-92.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创造力高职院校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0:22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