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骨质疏松且无低血镁的Gitelman综合征1例

2023-06-20 07:36:16陈宗存赖舒畅王秋怡蔡小艳王苑菲符茂雄
安徽医药 2023年7期
关键词:补钾低钾血症醛固酮

陈宗存,赖舒畅,王秋怡,蔡小艳,王苑菲,符茂雄

低钾血症是常见疾病,临床上局限于补钾治疗而不去分析其病因的情况较普遍,容易漏诊误治。Gitelman 综合征(GS)是一种遗传性肾小管疾病,患病率约为(1~10)/4 万,以低钾血症为突出表现,常伴有低镁血症[1-2]。既往文献很少报道该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例合并骨质疏松且血镁正常的GS 病人,经补钾、抗骨质疏松等治疗,病情好转。本研究探讨了该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男性,26 岁,因“反复四肢乏力14 年,骨痛3 年”于2017 年2 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14年前出现四肢酸痛、乏力,无怕热、多汗,在当地医院查血钾偏低,诊断“低钾血症”,经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

出院后病人上述症状间断发作,约每1~2 年1次,自行服用钾剂后症状可缓解。近3 年上述症状较频繁,每3~4 月1 次,较前加重,渐有四肢、胸肋部、腰背部及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伴排尿增多(约10 次/日)。先后多次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低钾血症”,经补钾治疗症状缓解。1 d前病人上述症状再次出现,查血钾1.75 mmol/L,予补钾治疗但症状未缓解。有肾结石两年余,未手术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

入院查体:体温37.0 ℃,脉搏94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9/70 mmHg,身高160 cm,体质量36 kg,身体质量指数14.1 kg/m2。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形消瘦。神志清。行走不便,步态呈外八字,下蹲后起身困难。甲状腺无肿大,质软,无压痛,未扪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膝腱及跟腱反射存在。Babinski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 7.4,实际碳酸氢盐22.1 mmol/L,二氧化碳分压37.4 mmHg。生化:钾2.03 mmol/L,钠130.1 mmol/L,氯95.0 mmol/L,钙2.1 mmol/L,磷0.5 mmol/L,镁1.1 mmol/L,肌酐104µmol/L,ALP 237 U/L。尿沉渣:pH 8.0。24 h 尿钾125.5 mmol/L。24 h 尿钙1.7 mmol/24 h(2.7~7.5),尿钙/肌酐0.08 mmol/mmol。甲状旁腺激素测定,25 ng/L(15~68.3)。卧位醛固酮,0.31 µg/L(0.059~0.174),卧位肾素,每小时8.55 µg/L(0.05~0.79)。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多种肿瘤标志物、血睾酮、25羟维生素D 及尿本周蛋白水平未见异常。彩超:双肾结石及右肾囊肿图像。双侧甲状旁腺区扫查未见明显异常图像。CT 示:双侧多发肋骨陈旧性骨折。双侧肾上腺CT平扫未见异常。右肾囊性病变,右肾窦小结石。腰椎双能X 线骨密度测定Z 值=-2.7。GS 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受检者携带SLC12A3基因一个杂合致病突变和一个可疑致病突变,分别位于不同等位基因上,符合Gitelman的基因突变(广州金域)。见表1。

表1 Gitelman综合征相关基因测序结果

2 治疗

入院后予口服及静脉补钾、治疗骨质疏松(维D钙咀嚼片600 mg、1 次/天,骨化三醇0.5 µg、1 次/天)、抗醛固酮(安体舒通60 mg,2 次/天)等处理,病人骨痛逐渐缓解、血钾恢复正常,病情好转,于2017年2 月18 日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枸橼酸钾(4 g,3次/天)、安体舒通(60 mg,3 次/天)、维D 钙咀嚼片(600 mg,1次/天)及骨化三醇(0.5 µg、1次/天)治疗。

3 结果

出院时患者骨痛明显缓解,查血清钾3.55 mmol/L。3 个月后复诊时,病人无骨痛,行走自如,复查血清钾3.80 mmol/L。

4 讨论

病人有长期反复低钾血症,尿钾排出增多,血压正常,肾素及醛固酮高,尿钙低,经基因检测,考虑GS。有全身多处关节疼痛,伴多发肋骨骨折,双能X 线骨密度测定提示腰椎Z 值=-2.7,且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睾酮水平正常,故诊断GS 合并骨质疏松。GS 是一种罕见的位于常染色体16q13 的SLC12A3 基因失活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的离子通道钠-氯协同转运体(NCCT)功能障碍[1]。GS 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多样性,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1-2]。GS 和Bartter 综合征(BS)的临床及生化表现存在交叉,但基因突变位点不同,二者的鉴别非常重要[3-4]。区别点如下:GS 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为NCCT基因异常导致肾小管Na+/Cl-联合转运障碍,导致远端集合管对Na+和Cl-重吸收异常,可出现高钙、低镁血症,尿钙减少,甲状旁腺激素(PTH)减少, 常不合并骨质疏松[5-6]。Bartter 综合征因NKCC2、ROMK、CLCNKB 基因缺陷导致Na+/Cl-通道异常,不出现高钙、低镁血症,PTH 升高,尿钙正常或偏高,可合并骨质疏松及泌尿系结石[7-8]。本例病人血镁正常,合并肾结石,符合Bartter 综合征特点,但尿钙低,又提示GS可能,可见两者生化表现有一定重叠。虽然二者临床表现相似,生化表现有部分重叠,但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鉴别病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两病均存在肾小球旁器增生,故肾活检不能区分。而且,肾穿刺活检未见肾小球旁器增生也不能除外BS 或GS[9]。因此,肾活检不是确诊及区分两者的必要手段。目前认为基因诊断是鉴别诊断的金标准[10]。因此临床上对难以鉴别的病例应当及时行基因检测。治疗上两者均应适当补钾,抑制肾素、醛固酮。非甾体类消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有助于减少肾素,常用于Bartter治疗,但大多数Gitelman病人PG正常,故不主张应用。此外,GS病人常需要联合补镁治疗[11]。Bartter综合征可合并骨质疏松,其机制和长期高尿钙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但本例GS病人,虽然尿钙低,且甲状旁腺激素正常,亦出现骨质疏松,在临床上罕见。解放军总医院曾报道了GS合并骨质疏松的病例[12],但该报道的病例的血镁是偏低的,而本例病人的血镁正常。镁是维生素D羟化成为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必需的离子,还参与了多个与骨代谢有关的生化反应,能催化激活碱性磷酸酶[13]。此外,镁能激活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矿化,增强骨、肌肉对甲状旁腺素和1,25(OH)2D3的敏感性[14]。镁缺乏易引发骨质疏松,导致 骨脆性增加[15]。故镁缺乏可以引发骨质疏松,但本例GS病人的血镁正常,也存在骨质疏松,其发生率极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少量文献报道了GS合并Graves病的病例[16-17],而Graves 病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性疾病,常合并骨质疏松,因此,免疫异常可能是GS并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此外,部分文献报道了醛固酮和骨质疏松有关,涉及骨质疏松相关的基因、氧化应激、盐皮质激素受体及上皮钠离子通道等[18-20],而GS病人常存在高醛固酮血症,因此,高醛固酮可能也是GS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本例提示GS 虽然尿钙低,无低血镁,但也可以合并骨质疏松。因此,对存在多关节疼痛的GS 病人,应及时进行双能X 线骨密度检查早期筛查骨质疏松。对于此类病人,积极给予补钾、抗醛固酮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补钾低钾血症醛固酮
老年人是低钾血症的『高危人群』
肌无力、厌食、腹胀……可能是缺钾
保健与生活(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基层医院206 例重度低钾患者超剂量口服补钾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中外医疗(2022年31期)2022-04-03 06:42:44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当代医学(2018年14期)2018-05-19 02:12:14
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医药前沿(2018年25期)2018-01-17 19:48:36
静脉补钾300例的合理性分析
老年腹膜透析低钾血症危险因素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对呼吸系统安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