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文 王明贵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历史骨干教师团队建设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为AH2020041。
摘要:通過对向滁州市部分学校初中学段历史教师发放“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抽样得到355份问卷,从教师的基本情况、课堂教学、教研及专业发展、专业发展的支持性条件及意见和建议5个方面,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初中历史教师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师 专业发展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旨在了解统编教材施行以来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究影响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进一步探寻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影响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认知和期盼,涉及历史教师备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后续等几个方面;调查还涉及历史教师知识的获取途径、学习状态、主要兴趣点等。在研究设计上,除了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外,还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区域历史名师工作室等教研团队作为实施对策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2021年2月至3月,课题组成员设计了“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初中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课堂教学、教研及专业发展、专业发展的支持性条件及意见和建议5个方面共30个问题。
2021年4月至5月初,课题组向滁州市多所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师发放电子问卷400份,收回355份。对获取的数据分析如下。
(一)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基本情况
第1~5问反映了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的性别、任教学校类型、年龄(段)、从教时间、专业背景5个方面的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如下。
1.性别:A.男——58.31%;B.女——41.69%。
2.任教学校类型:A.城镇中学——61.13%;B.农村中学——38.87%。
3.年龄:A.20—29岁——10.14%;B.30—39岁——22.25%;C.40—49岁——38.03%;D.50岁以上——29.58%。
4.从事历史教学的时间:A.5年以下——16.06%;B.5—9年——10.7%;C.10—19年——29.58%;D.20—29年——32.68%;E.30年以上——10.98%。
5.专业背景:A.师范类历史专业毕业从事历史教学——58.87%;B.师范类非历史专业毕业从事历史教学——30.14%;C.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从事历史教学——6.48%;D.主教其他学科兼任历史教学——4.51%。
从统计数据来看,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性别比例比较合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历史教师均参加了调查,样本可信度高。从年龄构成和教龄数据来看,我市教龄在20年以上的历史教师占比超过40%,教龄略偏大。从历史教师专业类型来看,师范类历史专业毕业从事历史教学的占比58.87%,师范类非历史专业毕业从事历史教学的占比30.14%,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从事历史教学的占比6.48%,主教其他学科兼任历史教学的占比4.51%。可见,我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和自主学习等途径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第6~15问涉及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统计数据如下。
6.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A.课程标准——53.24%;B.教材——10.42%;C.教学参考书及教师用书——35.21%;D.个人经验——1.13%。
7.备课时采用的史料主要来源:A.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的史料——68.45%;B.别人课件中的史料——10.42%;C.网络上的史料——11.27%;D.自己找的史料——9.86%。
8.备课时花费时间最多的环节:A.寻找课外相关知识——9.01%;B.策划学生活动——1.41%;C.制作教学课件——38.31%;D.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40.56%;E.写教学设计文本——5.92%;F.选择教学策略——4.79%。
9.备课时着重考虑的问题:A.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43.38%;B.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22.82%;C.评价方式及其有效性——4.51%;D.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9.29%。
10.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看法:A.简单,老师讲学生背——0.28%;B.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讲清楚,完成教学任务——13.8%;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41.41%;D.落实核心素养,用历史学科育人——44.51%。
11.平时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模式:A.教师讲解为主——11.28%;B.教师精讲,兼顾学生思考——54.08%;C.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解答疑难——3.94%;D.教师讲解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30.70%。
12.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的方式:A.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语言生动幽默——32.11%;B.分组讨论——1.41%;C.学生自己参与情景创设——6.76%;D.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59.72%。
13.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A.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20.56%;B.教育理论方面知识太少——30.99%;C.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7.61%;D.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40.84%。
14.一堂课结束后通常采取的后续策略:A.不采取任何后续策略——3.10%;B.征求学生的意见——7.32%;C.以教学后记的方式进行反思——20.00%;D.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69.58%。
15.教学评价方式:A.闭卷考试——15.22%;B.开卷考试——57.46%;C.课堂小测——20.28%;D.学生成长档案记录——7.04%。
第6~9问涉及初中历史教师备课情况。从第6问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方面,半数以上教师主要还是依据课标进行备课,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以教学参考书及教师用书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只有10.42%的教师选B,说明部分老师对教材是否应作为备课依据认识不足。仅有1.13%的教师选D,说明历史教师普遍认为个人经验是微不足道的。第7问调查备课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史料的主要来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在史料来源上过于单一,需要引起重视并做出改变。第8问调查备课时花费时间最多的环节,可见,制作教学课件、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是多数老师用时最多的环节,但在策划学生活动、选择教学策略方面用时较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9问调查教师备课时着重考虑的问题,表明历史教师重教学轻评价。
第10~13问涉及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第10问,选C和D的教师合计占比85.92%,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落实核心素养,用历史学科育人”是绝大多数历史教师的诉求。第11问,关于平时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选A和B的教师合计占比65.36%,说明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选D的教师占30.70%,说明部分老师也采用更加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第12问,关于怎样才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问题,选A和D的教师合计占比91.83%,说明绝大多数老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忽略了课堂的互动性。第13问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选A的教师占20.56%,这与历史教师是否为历史专业毕业有关;选B的教师占30.99%,说明非师范专业从教的老师需要继续教育提升教学水平,选D的教师占40.84%,说明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够。
第14~15问涉及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后续。第14问,关于如何运用后续策略及教学评价的问题,选C和D的老师居多,说明教学反思是老师们常用的后续策略,选B的只占7.32%,也突出反映了老师不够重视学生的意见。第15问,选A、B、C的老师占比极高,说明传统的评价方式占主导,选D的老师只占7.04%,说明初中歷史教师还没有注意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三)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教研及专业发展情况
第16~25问,涉及初中历史老师教研与专业发展相关情况。
16.您所在的教研组(备课组)每学期组织的教研活动:A.1次以下——6.2%;B.1—2次——21.97%;C.3—4次——25.35%;D.5次以上——46.48%。
17.您对自己参加教研活动的看法:A.没有看法,作为一项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4.79%;B.日常教学任务重,人也定型了,不参加为好——1.97%;C.自己觉得有研究的必要,但力不从心——25.63%;D.参加教研活动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67.61%。
18.您认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A.语言表达能力——5.08%;B.组织能力——3.66%;C.学科教学能力——77.46%;D.教育科研能力——12.39%;E.自学能力——1.41%。
19.您是否经常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A.经常——38.31%;B.偶尔——45.92%;C.很少——14.37%;D.从不——1.40%。
20.您在教学之余坚持阅读史学专著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吗:A.从不阅读——17.75%;B.每年1—2本——70.14%;C.每年3—5本——7.61%;D.每年5本以上——4.50%。
21.您最近三年来开展的县(区)级以上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情况:A.无——59.15%;B.1次——24.23%;C.2次——10.14%;D.3次及以上——6.48%。
22.您主持或参与过的研究课题(多选):A.国家级——0.85%;B.省级——9.30%;C.市级——20.00%;D.县级——76.62%。
23.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历史教学论文的情况:A.没有发表——69.01%;B.1—2篇——28.45%;C.3—5篇——1.97%;D.5篇以上——0.57%。
24.您对自己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A.规划明确——38.59%;B.无从下手——7.04%;C.听从安排——49.01%;D.从未思考——5.36%。
25.您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A.成为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7.04%;B.成为县(区)、市级骨干教师——32.68%;C.成为本校名师或学科带头人——45.35%;D.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14.93%。
第16题,是关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频率问题,反映出多数学校历史教研组(备课组)每学期组织的教研活动较少,没有发挥教学教研团队应有的作用。第17问,涉及教师自身对教研活动的认知问题,反映出多数老师已认识到参加教研活动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相当一部分老师有研究的意愿,但可能限于自身的时间、工作事务繁杂而感到力不从心。第18问,选C的老师占77.46%,说明学科教学能力是大家最看重的,而学科教学能力是一个系统,需要综合对待。第19问则表明初中历史教师对史学研究最新动态的关注不够。第20问表明,初中历史教师读书不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发展。第21问,从统计数据可见,初中历史教师开设县(区)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的机会非常少,究其原因,与相关教研活动举办得较少有很大关系。第22问显示,初中历史教师课题研究层次较低,主持或参与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机会不多。第23问,选A的老师占69.01%,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老师没有写教学论文的意识,也可能是不会写论文。以上问题也反映出初中历史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强,教育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
第24、25问涉及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目标设定问题。第24问,统计数据显示,有明确专业发展规划的历史教师只占小部分,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第25问,选C和D的老师占比超过六成,说明很多老师专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或层级较低。
(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条件情况
第26~30问涉及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条件问题,为多选题。
26.您认为最能提高您的教学能力的活动:A.集体备课——61.13%;B.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87.32%;C.个人反思和经验积累——69.30%;D.校本教研活动——44.23%;E.学习历史理论书籍——49.58%;F.带专家点评的视屏案例——45.63%;G.专题网站资源和论坛——44.51%。
27.您希望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学习的课程:A.课改新理念——62.54%;B.学科专业知识——77.75%;C.学科教学法——71.27%;D.课堂管理策略——58.03%;E.信息技术——54.65%;F.教育心理学——34.93%;G.考试命题技术——51.55%。
28.您目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困难:A.工作任务重,离不开——70.42%;B.家庭负担重——35.77%;C.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感兴趣——40.56%;D.学校不提供便利条件——22.25%;E.激励机制不完善——50.70%。
29.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A.对历史教学的热爱——80.00%;B.学校考评考核——28.73%;C.自我提升——75.21%;D.其他——11.55%。
30.您觉得影响您专业发展的因素:A.个人态度及家庭事务繁琐——41.97%;B.外出进修机会少——70.99%;C.学校缺乏激励性政策——52.11%;D.学校教研活动形式化——53.80%;E.个人专业基础薄弱——32.39%。
从统计数据来看,第26问选A和B的教师占比很高,反映了初中历史教师还是比较认同集体备课、听评课这些常规教研活动的。第27问各选项都有相当比例的教师选择,说明大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希望通过专业在职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第28问选A的老师占比高达70.42%,这也反映出一線教师的基本工作状况问题。选C的老师占40.56%,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没有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值得注意。第29问,选A的老师占比高达八成,选C的老师占比75.21%,说明内驱力是初中历史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第30问,选A的老师占41.97%,很大程度上说明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个人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选B、C、D的老师占比都超过50%,说明主管部门、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优化;选E的老师占32.39%,这与部分初中历史老师是非历史专业有关。
三、从数据分析定对策
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滁州市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统编教材理念下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来缩小这种差距呢?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提高对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各种途径,教师个人要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持续接受专业训练,自身也要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坚持读书、写作,全方位、多渠道地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教研室(教科院)方面
1.组建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专家队伍
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中学历史特级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参与和引领,是推动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聘请学术指导专家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指导、专题性学术报告、教学现场指导、问题会诊等形式组织专家指导。
2.构建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网络平台
这里所说的教研网络平台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坊)等网站,开辟初中历史教研专属网页;二是设立专业发展公共邮箱,对教研活动的课件、教学设计、评议、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进行资源共享;三是历史教师通过历史教研微信群或QQ群沟通、交流、传递信息,互相学习。
3.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专题化
围绕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等教学问题和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围绕“如何落实统编教材图片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针对学情、分层教学”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4.开展校际、片际、城乡初中历史教师教研活动
针对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研活动不能常态化等情况,市县级教研部门可以尝试“片内校际教研和片际联动教研模式”。市级、区级、校级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起模范引领作用,展示名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模式),并在教学力量薄弱学校进行推广,建立合作型教研机制,教研结合,以研促教,有力地推动全市教学教研工作与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5.建立促进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注重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每学期(年)进行一次评价评比反馈,评出校、县、市级专业发展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予以表彰。
(二)学校及教研(备课)组层面
1.坚持教研日制度
按“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一般要求,学校历史教研组在每月的固定时间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问题,同时,方便授课教师比较和研究自己与同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差异,听取听课专家与同行评议,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2.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报各组开展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交流经验,提出问题,和专家型老师共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三)名师工作室(坊)方面
名师工作室是促进教师成员成为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的“孵化器”。来自不同区域的初中历史教师,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以课堂教学观摩为聚焦点,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共同发现历史学科教学中共同的困境,凝聚同科骨干教师联合攻关,多路径解决问题,不仅教学难点问题会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意义价值在于教师在实践锻炼中,互动共研、协作创新,实现专业成长。历史学科名师工作室通过持续有效的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这些老师必然能够推动本校乃至本区域历史学科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教师个人方面
初中歷史教师要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广泛阅读是实现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多读一些介绍统编教材基本思想和典型课例经验的图书,帮助教师从根本上认同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其次,要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精选并阅读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图书。最后,初中历史教师要多读学科专业方面的书籍,要厚基础,重点学习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要有高度,读一些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方面的图书;要有深度,要注重专业知识拓展,读一些专业期刊,了解历史学最新研究成果。
初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和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历史教师要坚持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体会通过文字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常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促进自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另外,反思文字经过整理、加工又能够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重要素材。
总之,立足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通过学校和各类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在互动中学习、比较、反思、提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从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历史教师在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发展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给有效实现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统编教材施行的大背景下,初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我们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竭动力,一线教师对统编教材理念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践行,这是可喜的一方面;但同时,我市初中历史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受当地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本次调查就是要找出影响我市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所在,用组织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实践去解决问题,促进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静.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2]刘成.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