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2023-06-20 00:06杜娟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低年级教学双减

杜娟霞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一系列教育政策使得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变化与成就。为此,“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曙光,让各科教师加快了教学改革的速度,加强了对教学创新的重视。本文就“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展开探讨,为更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双减” 政策  小学数学  低年级教学  实践性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115-03

一、引言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作业的方式实现学生课业压力和负担的减轻是当前所有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以往,传统的书面作业固化了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让他们在单一的作业形式中不但没有提高作业效率,反而极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长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需要在反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作业的创新,构建实践性作业模式,从而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双减”政策的实际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减轻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和压力,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实践性作业为主,就能够引导学生在新型作业模式中轻松地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让他们不再认为写作业是一种负担,从而有效减轻他们整体的学习压力[1]。同时,结合处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他们对新鲜的知识总是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书面形式的作业不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理,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敷衍完成作业,字迹潦草等问题。因此,实践性作业以活动参与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认识到新的作业形式,从心理上为他们打造全新的学习氛围,以此实现“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所谓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够有自主地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对生活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解释的意识。这种意识往往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同样也离不开应用意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实践性作业的重视与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能够使他们逐渐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他们往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方面属于启蒙阶段,他们对于事物和知识点的理解往往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抽象概括能力较弱。教师针对这一思维特点进行实践性作业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增强思维的活跃程度,进而培养和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2]。

(四)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氛围,使之呈现出一种宽松、自由、轻松的状态,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对彼此的了解,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因此,实践性作业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转变为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数学知识点近距离接触,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和舒适。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布置趣味化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实现教学的趣味化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过程中突出作业的趣味性,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者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学生在作业完成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3]。

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为例,这节课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数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情况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作业。比如,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发一张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每位学生手中拿到的图都不一样,有森林动物大会图、乡间小路图、学校操场图、运动会比赛图等等。然后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图数一数图中的事物数量,并将数出来的数写在图纸后面。例如,在森林动物大会图中,学生需要数出狮子有4只、兔子有3只、兔子手中的胡萝卜有5根、老虎有2只、长颈鹿有7只、大象有5只;在乡间小路图中黄色的花有7朵、蓝色的花有4朵、白色的花有3朵;在学校操场图中男生有7个、女生有5个、篮球有2个、足球有1个、红旗有1个……另外,为了节省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将图纸顺序打乱,再次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尝试新的内容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加强知识点的再次巩固,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或者,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性作业:学生回到家后由家长随机抓出一把豆子,让学生快速数出豆子的数量,看看谁数得又快又准。家长在学生开始数的时候进行视频拍摄,记录学生数数的样子和时间,之后将视频上传到作业群里,教师进行检阅。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教师说出本次游戏中数得最快的学生的名字,送他一份小礼物,以示表扬。

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中,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并融入游戏情境,增加作业的真实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情境中激发知识探究的欲望,提高作业的效率。

(二)布置问题化作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才会产生思维,有了思维才会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去思考,从而在思考中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4]。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需要摒弃传统作业中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的单一方式,而是以问题为导向,重视问题的层次性,让学生由淺入深地完成作业,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作为重难点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巩固,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先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物体图,再设计问题:“不同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形状特征是什么?”“不同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长度是多少?”“通过这次作业练习明确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等,让学生回到家后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观察。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角度观察物体,写出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特征。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并再次复习“一米”和“一厘米”的概念。在第二天的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说一说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或者说一说自己还对哪些内容不太明白。通过这些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相应地改变作业内容,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查漏补缺,将每个知识点都能够理解得更加全面、更加透彻。

这樣一来,学生结合问题逐步完成作业,从简单的观察物体到测量物体长度,整个过程既做到了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重温,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树立学生应用意识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知识与生活呈现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对知识的讲授离不开生活情境的引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样也离不开生活经验[5]。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将目光放在生活这一强有力的支柱上,将其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树立学生应用意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一课为例,教师需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对“克”和“千克”这一内容进行有效理解和学习。基于此,教师可以考虑在作业中加入生活知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再次加强对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回到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重量约为1克?哪些物品重量约为1千克”。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去超市,在实际参与中完成作业。比如,学生发现1粒花生米、2颗黄豆、1个螺母、1个回形针、1颗樱桃、1枚硬币等的重量都约为1克;1颗萝卜、2袋精盐、1个菠萝、1个柚子、1本大字典、1升水、1个铅球、1个小南瓜、1瓶酱油、1包牛奶的重量约为1千克。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估一估自己家中的物品的重量,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如学生估量出一个西瓜重为5千克、鸡蛋重100克、自己的体重约为30千克等等。之后,教师还可以和家长进行互动,从家长的角度了解到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还对哪些概念或者知识点需要加强理解和练习。在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与交流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作业,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

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借助生活物品和情境理解数学知识,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同的生活经验,进而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合作化作业,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学生作业形式的创新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增强应用意识的效果,而且还要将学生独自完成作业的方式转变为多个学生共同完成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合作思维[6]。

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为例,教师若想让学生切实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他们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则可以引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自选主题和内容完成小组探究性的作业。各小组在确定自己要统计的内容后,进行成员分工,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统计表的绘制。比如,有的小组想要统计体育室的器材,那么小组中派两个人确定体育室器材的种类,如铁环、铅球、排球等,然后根据器材种类统计数量。之后,小组的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人负责数据整理,另一个人负责绘制统计表。绘制完毕后,小组所有成员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小组合作探究期间,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如有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记录数据时因物体名称过长,导致效率过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符号记录法,用某种简便的符号代替物体,进而能够加快数据统计的时间,从而提高作业效率。最后各小组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派出代表为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作业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小组代表进行回答。针对各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需要整体评价。

(五)结合学生实际,突出作业的层次性

在所有教师眼里,自己面对的学生是性格鲜明的,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同的潜能,有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缜密的思维态度,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有着较强的绘画技术等等。同时,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所差异,有的学生数学能力较强,有的较差,这就意味着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数学作业,从而突出作业的层次性。

比如,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前,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的作业。如,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消化基础知识,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对于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既要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要重视练习,引导他们在练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以锻炼他们思维能力为主,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或者,教师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可以针对学生擅长的部分进行不同的活动内容。如对于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多为他们提供组长的角色;有的善于表达,那么可以设计辩论赛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这样的设计,能够考虑到所有学生面临的不同困境,帮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与呵护中提高数学水平,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束语

真正的“双减”政策不是不让学生不写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意识,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跃,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正确理解“双减”政策的前提下展开教学创新,设计丰富的实践性作业,带动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数学的小天地中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郑俊杰.对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调查与思考[J].学周刊,2021(34):99-100.

[2]朱艳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一例[J].湖南教育(D版),2021(11):34-35.

[3]陈斌.例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J].基础教育论坛,2021(16):6-7+10.

[4]韩丽娜.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5):8-9.

[5]李倩.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6):69.

[6]马玉萍.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80.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低年级教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