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与FDP、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23-06-19 07:00于勇刘成宋勇林
系统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参考值纤溶二聚体

于勇,刘成,宋勇林

乳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乳山 264500

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发病概率近几年不断上升,危害严重,致死率较高。对于止血与血栓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所有机体内外因素影响中,恶性肿瘤与代谢、感染统称为三大影响因素[1-2]。同时,由于恶性肿瘤需要化疗和放疗,治疗干预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近年来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正常人体中凝血、抗凝、血栓和纤溶系统之间呈动态平衡,而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后期主要接受化疗、放疗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副作用会改变血液成分,例如血小板变化、凝血因子变化、纤溶系统活性变化,从而增加了恶性肿瘤患者出血或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引发生命安全危机[3-4]。因此,需要动态化监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的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状态[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乳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恶性肿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凝血功能与FDP、D-二聚体检验,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就诊的疑似恶性肿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28~72岁,平均(50.58±5.62)岁;体质量56~68 kg,平均(62.36±4.12)kg。本次研究已经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对本次研究中检查方法有基础性认知,并自愿参与其中。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0岁;具备正常视听交流能力;各项生理体征平稳;临床数据完整;耐受性较高;同意医学观察。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疾病处于急性期者;预计存活期≤1年者;项目研究期间参与其他医学研究者。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凝血功能、FDP、D-二聚体检测。

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肘静脉血1.8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2 h内完成检测;检测仪器选择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使用配套凝血功能试剂。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检验方式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参考值:11~1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 APTT)(参考值:23~37 s)、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参考值:16~18 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参考值:2~4 g/L)、D-二聚体(d-dimer, D-D)(参考值:0~0.256 mg/L)、1,6一二磷酸常规药物(fructose1,6-diphosphate, FDP)(参考值:<5 mg/L)。阳性为超出参考值。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以及两组患者凝血功能、FDP、D-二聚体表达情况比较

180例疑似恶性肿瘤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恶性肿瘤90例,占比50.00%,非恶性肿瘤90例,占比50%。恶性肿瘤患者APTT、PT、TT、FIB、FDP、D-D表达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FDP、D-二聚体表达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FDP、D-二聚体表达情况比较()

组别恶性肿瘤组(n=90)非恶性肿瘤组(n=90)t值P值APTT(s)42.11±5.57 30.19±5.45 14.511<0.001 PT(g/L)12.41±1.19 11.06±0.96 8.376<0.001 TT(s)14.71±1.22 11.24±0.59 24.292<0.001 FIB(g/L)5.58±0.12 2.59±0.44 62.196<0.001 FDP(mg/L)6.61±0.13 0.54±0.17 269.077<0.001 D-D(mg/L)2.21±1.05 0.49±0.22 15.210<0.001

2.2 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凝血功能与FDP诊断恶性肿瘤69例,D-二聚体诊断恶性肿瘤82例,联合诊断恶性肿瘤89例,见表2。

表2 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2.3 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

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D-二聚体诊断及高于凝血功能与FDP诊断,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

3 讨论

经济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饮食逐渐多元,但随之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成为了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概率近几年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其致死率也随之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医学难题[6-7]。高凝状态或血栓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很常见。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死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常规患者相比,发病率>7倍[8]。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干预和逆转,能够减少病死的发生。肿瘤治疗的三种常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目前,生物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为过继细胞免疫治疗,逐渐受到各界关注[9-10]。

PT表示外源性凝血,TT表示凝血途径统一状态下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则PT、TT延长[11]。FIB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凝血酶等促凝物的基底,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可形成纤维蛋白。恶性肿瘤导致患者血液凝固,所以血液中的FIB水平较高[12]。FDP为纤溶酶与纤维蛋白原反应后的降解产物,机体纤溶亢进,FDP水平上升,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APTT自然被延长[13]。因此,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同时抗凝与纤溶系统也被激活,凝血与抗凝-纤溶过程产生交融[14]。本研究结果显示,180例疑似恶性肿瘤患者中病理检验确诊90例,对恶性肿瘤以及非恶性肿瘤患者的APTT、PT、TT、FIB、FDP、DD指标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指标均高于后者(P<0.05)。说明上述指标对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诊断过程中,凝血功能与FDP恶性肿瘤诊断69例,D-二聚体诊断恶性肿瘤82例,联合诊断恶性肿瘤89例,而且对比联合检验以及单一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发现联合检验数值更高[15]。为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积极加强患者检验前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讲解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需要配合的内容。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要求,实验操作要求进行处理,防止疾病诊断中人为误差的发生,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将凝血功能与FDP、D-二聚体方式进行联合,可以大大减少疾病误诊漏诊的发生,对于患者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参考值纤溶二聚体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