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清,张鑫鑫,李海洲,张春华,钟 越,马长青
(1.高邮市名扬家庭农场,江苏 高邮 225600;2.高邮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高邮 225600)
在设施蔬菜栽培中,采用地膜覆盖能够保温保湿、抑制杂草,从而实现蔬菜栽培高效稳产,保障不同季节蔬菜产品的市场供应[1]。然而,随着设施蔬菜复种指数的提升,地膜的使用量随之增加,地膜回收难度日益加大,甚至部分田块还出现了一定的白色污染。高强度耐候地膜拉伸强度高,保温、防草性能好,蔬菜采收后易回收,而全生物降解地膜易分解,环保性好[2-3]。为推进新型地膜在设施蔬菜中的推广应用,选择全生物降解地膜、高强度耐候地膜及普通黑地膜在茄子栽培中进行应用,通过考察地膜的增温防草性能、裂解程度及茄子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特征,以期为新型地膜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供试茄子品种为苏崎4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供试地膜为全生物降解地膜、高强度耐候地膜、普通黑地膜,3种地膜规格及来源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地膜规格及来源
试验在高邮市卸甲镇周邶墩村高邮市名扬家庭农场蔬菜生产基地塑料大棚进行,设3个处理,以普通黑地膜为对照,每个处理示范面积为66.7 m2。
试验覆膜时间为3月21日,茄子于3月22日定植,行距65 cm,株距40 cm。茄子生长时间为185 d,地膜覆盖时间为160 d。
调查地膜不同时期的裂解情况、裂解时间是否符合茄子生长需求,并对茄子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果质量等植株性状、产量指标及所有病、草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从5月中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地膜降解5个时期的判断标准为:诱导期,即从覆膜到垄(畦)面地膜出现多处(每米3处以上)<2 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开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2~20 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大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20 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碎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碎裂,最大地膜残片面积≤16 cm2的时间;无膜期,垄(畦)面基本见不到地膜残片。
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5月15日,3个处理的茄子长势正常,膜下湿度保持较好,无杂草滋生,3种地膜均无裂解现象。5月30日,3个处理的茄子长势正常,高强度耐候膜与普通黑地膜保持完好,全生物降解地膜零星出现2 cm以下的裂缝或孔洞。膜下湿度保持较好,无杂草滋生。6月30日,3个处理的茄子长势差异不大,高强度耐候膜与普通黑地膜均保持完好,全生物降解地膜出现多处2 cm以下的裂缝或孔洞,处于诱导期。7月18日,普通黑地膜出现裂缝或孔洞,进入诱导期。3个处理膜下湿度均保持较好,无杂草滋生。8月5日,高强度耐候地膜出现2 cm以下的裂缝或孔洞,进入诱导期;全生物降解地膜出现2~20 cm的裂缝或孔洞,处于开裂期,并出现少量杂草;3个处理种植的茄子长势差异不大。普通黑地膜与高强度耐候膜分别于8月16日、8月30日出现2~20 c m的裂缝或孔洞,进入开裂期。9月1日,全生物降解地膜出现20 cm以上的裂缝或孔洞,进入大裂期,有杂草滋生。9月12日,普通黑地膜也进入大裂期。9月22日,3个处理的茄子采收结束,此时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黑地膜仍均处于大裂期,高强度耐候地膜仍处于开裂期(表2)。
表2 不同类型地膜降解期监测记录
从表3可以看出,高强度耐候地膜覆盖的茄子长势最好,株高为87.5 cm,较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黑地膜(CK)分别高出5.2、2.2 cm,开展度则分别高出2.4、1.6 cm。从经济产量角度来看,高强度耐候地膜覆盖处理的茄子平均单果质量最大,为176 g,但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667 m2产量最高,为4 022 kg,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但全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黑地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发病率和草害程度来看,高强度耐候地膜处理发病率最低,草害偏少,说明高强度耐候地膜抑制杂草和病害的效果最好。
表3 不同地膜处理茄子生长性状与产量比较
试验结果得出,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茄子生长周期内能达到一定裂解程度,但未进入碎裂期,尚不能完全分解,仍需人工捡拾离田,说明其不适用于茄子栽培周期,有待进一步加强材料性能的改善;高强度耐候地膜在茄子生长后期进入诱导期,手扯不易碎裂,易回收,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及防草效果,可进一步在蔬菜生产中加以示范试验。通过在茄子设施栽培中覆盖新型地膜试验,有助于加强新型材料应用,提高茄子产量,减少土壤污染。不同类型蔬菜覆盖的地膜性能也有差异性,需要在今后的试验中进一步验证。在设施覆膜栽培中,需根据作物生育特点选择相应的地膜,方能更好推进轻简便捷、高产高效的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