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2023-06-19 17:38倪智君
小学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微项目实施开发

倪智君

〔摘    要〕  义务教育科学课是一门体现学科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这一课程性质与微项目式学习高度契合。本文从小学科学微项目开发和小学科学微项目实施两个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学校小学科学微项目的实施,对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微项目式学习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微项目;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3-0007-03

微项目式学习,指的是以某一单元或者某一学科知识链等微小点为切入口,聚焦关键的学科知识与能力,用驱动性问题指向这些知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用项目成果呈现对学科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深度理解。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学科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微项目式学习的内涵高度契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微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适性发展。

一、小学科学微项目开发

(一)需要依据课标

课标为我们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在微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研读课标,从学段目标出发,对学段目标进行整理归纳。教师梳理目标之后,就可以在较高的站位上进行微项目设计,让微项目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

(二)需要梳理教材

夏雪梅博士说过:从广大的实践面来看,很多时候,各位教师最直接面对的是教材。素养和教材通道的建立是让教师更真切地触摸素养、可视化素养。因此我们需要梳理科学学科教材,将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与整合,然后再加以拓展,开发出单元学科微项目、跨单元学科微项目以及跨年级学科微项目。通过梳理教材开发微项目,使原本零散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变得系统化,将原本零散的学习时间也通过微项目整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微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安排,得到阶梯式提升,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需要根据学情

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准且丰富地选择微项目内容,在促进学生适性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让微项目切实发挥作用——促进每一位学生适性成长,微项目整合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而定。

1.反思项目,发现学生的薄弱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内容

在开发新微项目前,教师需要回顾之前本校开展的科学微项目式学习活動,寻找并发现本校学生成长的薄弱点。明确薄弱点之后,在本项目评价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在微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与本校学生薄弱点相关的活动内容,即让微项目的内容适合本校的学情,力争在微项目式学习中攻破薄弱点。

2.用好量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提出差异化内容

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在微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班级的学情不同,适当进行调整。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发展水平,了解其具备的前概念,教师需要在设计微项目之前,用好各种量表,如KWL量表,及时掌握学生的前概念,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微项目内容,即弱化学生已有知识,强化新构建的知识,力争做到让差异化的微项目内容适合每个班级。

在我校开展的基于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的微项目“身高保卫战”设计时,笔者反思梳理了我校开展的几个较为成熟的项目,发现我校学生在小组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小组合作并不是很融洽,在实践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是借着合作的幌子游离在项目之外的,从而导致制作的相关项目式学习成果较为粗糙。因此在设计“身高保卫战”项目时,笔者着重对微项目评价进行了设计,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微项目式学习中去。然后又使用了KWL量表,确保在不同的班级中实施这一微项目时,内容能够根据学情进行细微调整。

(四)需要真实问题

微项目的开发基于教材的重构与整合,但是由于教材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即面向全国,适合城乡学生的共同需要和不同特点,所以教材中有的情境与学生距离较远,甚至不是真实的问题情境。在真实问题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局限于教材,可以基于学生的学情、学校的校情、地方的文化等设置。当然,最关键的是,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也不应该拘泥于学科单一的知识点,而应该承上启下,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更关注学生所需要的指向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在我校开展的基于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的微项目“我的农场我做主”设计时,我们将《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两课,利用符合学生学情的驱动性问题“如何给银杏农场中不同的植物选择合适的土壤,让植物在土壤中健康生长?”联系起来。而且设置这一驱动性问题,不是单一指向土壤的知识,更将植物、田园劳动等知识融合进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微项目实施

(一)需要师生合作

在开展微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往日的角色,从一名指导者转变为一名项目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为微项目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具备庞大的知识网络,甚至很多问题可能连教师都无法单独解决。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参与到微项目式学习中去,在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分享评价。

(二)需要实时评价

1.评价贯穿整个项目,全局评价

在进行项目式设计的时候,教师会很大程度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即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片面的,因为项目式学习往往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所以学习成果的评价只是针对小组的评价,并不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的评价。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使评价贯穿整个项目,从入项开始直至出项。例如教师可以在入项时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关注整个项目进程中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变化,利用KWL量表等将这种变化显现出来,让评价有据可依;在出项或者出项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关注学生在本项目中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是否在类似情境中产生了迁移;等等。

2.洞察学生成长过程,适时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长是迅速的,项目指导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记录学生的成长瞬间,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成长记录单或者档案袋,记录每一次学生在阶段性活动中的进步,同时也可以记录学生还欠缺什么、需要改正什么等内容,为学生后阶段的适性发展提供依据。教师也要用好评语式评价,发现学生的成长之后马上用评语式评价进行正强化。

在我校开展的基于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的微项目“身高保卫战”中,我们就采用了全局评价和适时评价,做到一任务一评价,抓住每一个适时的评价时机,尽可能发挥评价的作用。

(三)需要重构学习时空

微项目的实施单单在学校开展是不够的,需要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必须打破“家校社”的屏障,将“家校社”联动起来,把课堂拓展到家庭中、延伸到社区中、蔓延到社会中。家长是家庭与社会的主要成员,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与每一位家长保持联系,发挥每位家长的效用。

在我校开展的基于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的微项目“芦丁鸡的家”实施过程中,我们就把微项目的第二课堂搬到学生的家中。学生通过自主饲养的方式开展学习,教师通过网络及时进行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需要及时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微项目实施的反思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微项目的参与者,需要时刻关注微项目的实施效果,反思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调整项目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在整个微项目实施完毕之后,教师还需要进行反思,反思微项目带给学生多少成长,有哪些地方可以让学生成长得更多,本次微项目反映出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从而为下一次微项目的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结语

在这样的开发和实施模式中,相信基于课程标准的微项目一定能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开花结果,学生也能够真正从中获益,适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英.探究STEAM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项目式学习[J].天津教育,2022(17):99-101.

[2]朱佳.基于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STEAM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探索科学(学术版),2021(5).

猜你喜欢
微项目实施开发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微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中职电类技能微项目教学过程评价实践与研究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微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