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2023-06-19 04:23陈丽娟
小学科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陈丽娟

〔摘    要〕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期间过度重视语言知识,缺乏将语文学科与科学活动关联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方向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度探究、锲而不舍、团结合作等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巧妙指导、善用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小学语文;科学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3-011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板块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近年来,我国对科学课程的重视不断提升,希望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保障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为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一、科学精神概述

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表现为求真精神、实证精神、协作精神、献身精神等。“嫦娥五号”壮举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拼搏与坚守。这些航天人在参与相关科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做到集智攻关,与其他科学家进行配合;能够做到潜心研究,不受失败的影响;能够做到追求真理,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知识。除此之外,程相文在海南开展南繁育种、屠呦呦为研究抗疟药带领团队遍访中医典籍……各领域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其具有科学精神。因此,培养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二、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方向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教师不仅要关注科学精神的内涵,还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方向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阶段的科学活动中有很多发现与探索类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发现并探索物理、生物、工程等领域知识。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奇心和求知欲便是让学生“好知”“乐知”的源头。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能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迫不及待地进行求知,使其产生获取知识的内在需求。可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促使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深度探究的精神

小学生应具备深度探究的科学精神,要能够做到在提出“为什么”后,展开深度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探究活动仅停留于表面的问题,从而发现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或现象,提升其科学探究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往往存在着较多的坎坷,一些科学规律需要科学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观察、实验;一些科学发明中科学家也会经历大量的失败。如果不能具备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则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发展到现在,很多问题都需要团队成员同心协力共同攻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其能够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配合他人完成分工、合作。

三、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方法

在明确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方向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下文将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案例,系统分享几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分别落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度探究、锲而不舍、团结合作等科学精神的任务,以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动机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知识有限,但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引入新课前,结合新课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并指导学生进入情境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动机的驱使下,对新课内容产生好奇,希望了解更多与导入情境相关的知识。在创设情境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趣味性的视频,也可以在师生互动期间引入趣味性的小故事,还可以借助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胜意识。

以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为例,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播放自己剪辑的视频,展示蒲公英种子被风吹散、苍耳种子被挂到动物皮毛、豌豆荚在太阳下爆裂等内容,并配以精彩的音乐。在此期间,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视频吸引,进入“植物世界”。完成视频播放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蒲公英那么脆弱,轻轻一吹就散了?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要粘在动物身上?为什么豌豆荚里会滚出豌豆?”这样,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情境,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有助于使其认真探索课文内容,还可以使其在生活中学会多问“为什么”,并主动收集信息,选择答案,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二)巧妙指导,提升学生探究深度

小学生深度探究经验不足,为培养其深度探究精神,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探究深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对学生提出指导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探究深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提升探究深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找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分享補充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养成主动收集信息、解决困惑的意识。

以三年级下册《燕子》教学为例,教学第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内容,这时,学生可能会在朗读中着重强调“可爱的”“活泼的”两个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请学生分析,为什么“燕子是可爱的、活泼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朗读过渡到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轻快有力的翅膀”可以突出燕子的活泼,“剪刀似的尾巴”可以突出燕子的可爱,也有部分学生会提出“后文也会介绍燕子可爱、活泼的特点”,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会结合课文的插图,从燕子的形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在以上讨论中,教师以一个问题为引,让学生在分享个性想法、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做到深度探究,认真解析作者对燕子的评价。除此之外,受到生活观察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也存在无法想象“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等场景,限制了学生深度探究作者文字之美、语言之生动的深度。为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分享与之相关的生活性视频,使学生在视频的辅助下,深度探究作者使用的文字和语言。

(三)善用鼓励,助力学生克服困难

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丰富、语文学习内容难度的提升,学生经常需要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或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小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应付了事或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教师要避免此类情况,让学生在克服困难、完成挑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在分析“霍桑效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的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教师可以运用这一心理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使其希望可以改变“放弃”的心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在鼓励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分析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鼓励方式。

以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为例,为使学生感受到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课文改写”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模仿《盘古开天地》,将课文《精卫填海》改编为一个内容丰富、简单易懂的现代文故事。这一活动难度较高,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根据注释草草完成改写任务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放弃的心理。教师在观察学生改写情况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鼓励。

例如,针对性格外向、想象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可以暂时不读原文,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讲述这个故事。相信你可以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又如,针对语文素养较弱、课文解读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辅助其攻克阅读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你已经解决了很多难题,相信这次你也可以做得很好。”这样,通过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对学生进行鼓励,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评语,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并产生“不能让老师失望”的想法,从而克服困难。学生完成改写任务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阅读,进一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供修改建议,鼓励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不仅可以使其完成改编任务,还可以使其积累更多克服困难的经验,这样,当学生参与科学发现与探究活动时,也会受到语文学习经验的影响,以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完成任务。

(四)合作探究,强化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从走进小学开始,各学科教师便积极展开引导,尝试让学生走出“自我中心”的心理,使其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期间,定期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与同学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且帮助其掌握合理发挥组员长处对学习成果提升的积极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具备不同特长的学生成为同伴。在此基础上,鼓励各组学生展开分工与合作,最后根据各组的合作过程和合作成果展开点评。长此以往,便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其合作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习作·学写倡议书》教学为例,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后,教师可以鼓励各组学生将“倡议书”与“宣传海报”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设计海报,粘贴于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告栏中。在划分小组期间,教师要确保各组都有美术素养较好、倡议书设计能力较强、书法基础较好、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别承担海报结构设计、倡议书内容设计、文字书写以及与社区、小区或商场管理人员沟通等工作。最后,教师要鼓励各组汇报实践过程和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关联,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学习其他组员的长处,配合组员完成任务,逐步发展团队合作的科学精神。

简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使其为其他学科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过程中,教师要先认识到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培养方向,在此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侯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17):60-62.

[2]于瑞芳.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途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11-13.

[3]李青,苑昌昊,李广.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20(7):88-93.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