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反差”见“真伪”,“蓄势”待发求“突显”

2023-06-19 05:47任莉余发红
江西教育B 2023年5期
关键词:藤野名医百草园

任莉 余发红

抑扬法,是文学艺术作品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所谓“抑”,就是抑制、贬低;所谓“扬”,就是表扬、褒奖。在鲁迅作品中,抑扬法的使用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笔者以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片段为例加以阐述。

一、抑扬转化法

人的思想情感是极为复杂的,最先表露的不一定是人物的主要思想。抑扬转换法实际上是一种虚实结合、以虚托实的艺术技巧。前面的描述不过是虚张声势、掩人耳目,后面才是真情所系,实之所归。

1.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一般用于写反面的人或事,即把要贬抑的对象的“坏”“恶”当作“好”“善”先“扬”出来,形成一种假象和错觉,给读者一种“真善美”的体验,随着之后描述的反转,使读者拨云见日,在假象中看清真相,发现其“假恶丑”的本来面目,以实现由“扬”转“抑”的功效。

《琐记》开篇第一段,作者先介绍了衍太太的年龄,让衍太太这一人物给读者一种长者慈善的印象。然后,用对比手法,说衍太太“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进一步刻画出一个宽人严己的母亲形象,又写“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绝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一个宽宏大量、深受孩童喜爱的邻家阿妈形象跃然纸上。紧接着,作者将衍太太鼓励孩子冬天吃冰、诱使“我”看不健康书籍、怂恿孩子们不顾危险打旋子、教唆“我”变卖母亲首饰并造谣污蔑等事件一一道来。这里,作者先褒“扬”衍太太的慈爱宽厚,然后刻画出她伪善阴险的本性,把衍太太令人厌恶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2.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散文作品记人写事时最为常见的写作技法之一。与欲抑先扬相反,欲扬先抑一般用于写正面的人或事。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凡久欲发扬,先以数语来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为之抑。抑后随之数语振发,乃谓之扬,使文章有气有势,光焰逼人。”此语明确指出,作者真正的目的在于“扬”,却从“抑”起笔,通过抑扬形成一反一正的鲜明对照,使表达对象在更高的层次得到褒扬,使文章柳暗花明、新意迭出。

《朝花夕拾》中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例子较多,如《藤野先生》《范爱农》。前者,作者先用抑笔描绘了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的可笑模样,接着采用扬笔,逐渐将藤野先生学术严谨、无民族偏见的可贵品质展现出来,最后作者用“他是最使我感激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等语句直抒胸臆,高度赞扬其伟大的精神,最终成功塑造了藤野先生的光辉形象。后者,文章开头便用打电报、拟电文等事件塑造了范爱农忘恩负义、胆小如鼠的懦夫形象,并直接用贬抑之词“觉得他简直不是人”“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加以痛斥,可谓一抑再抑;接着,笔锋一转,写范爱农热切关注革命、办事勤快的可贵品质,且随着交往的密切,发现范爱农与自己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对反动派残忍杀害革命者的罪恶行径义愤填膺……这些是转抑为扬。几抑几扬,一个备受打击迫害却又正直倔强的、觉醒了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二、抑扬前显法

这种手法犹如绘画一般,用笔由浅入深,由隐到显。在叙事性文本中,往往先在次要事件中描绘勾勒人物轮廓,再在中心事件中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向纵深处挖掘,步步深入,以达到强化的作用。这种手法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阐述哲理等方面也可运用。

1.欲抑先抑

欲抑先抑手法运用于对恶人坏事的深刻揭露与批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恶的发现往往会有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渐清晰的过程,写作时便要遵循这一规律,使读者逐步加深对其本性的认识。

《父亲的病》对庸医的贬抑用的正是此法,作者选取了两位名医着力刻画,且批判力度呈递进关系。起笔便抑,先写其中一位名医出诊费奇高,遇急病夜间出诊则漫天要价“非一百元不去”,去后“却只是草草一看”“拿了一百元就走”,这一抑为下文做好了铺垫。但作者对庸医的揭露到此并未止笔,另一位名医陈莲河较之前任,其故弄玄虚、昏庸无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位“名医”“神医”,一前一后,他们的行医態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各有不同,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却相同。他们一个比一个离谱荒诞、无能无道,作者对他们的贬抑揭露一个比一个深刻,批判嘲讽一个比一个辛辣,这种欲抑先抑、一抑再抑的手法叫人读来实在酣畅痛快。

2.欲扬先扬

欲扬先扬就是把要褒扬的对象由浅到深,一扬再扬,使人对“扬”的印象逐步加深。“先扬”的部分是序曲,是铺垫和陪衬,适宜概述、略写;“欲扬”的部分是高潮,是重点和主角,应该铺陈、详写。采用欲扬先扬的手法,可以给读者造成一种先次后主、前轻后重,渐入佳境、精彩迭出的艺术效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采用的正是欲扬先扬的手法。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经典句式,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前两个“不必说”是次要方面,是背景衬托,是整体概述,后一个“单是”是主要方面,是焦点特写,是局部细描,“单是”是在“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基础上加以凸显和强化,是巧妙的一扬再扬、先“小扬”再“大扬”,是极具创意的“欲扬先扬”。

总之,抑扬是艺术上的一种强调手法。用抑扬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使人物更丰满,情节更引人入胜,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鲁迅先生基于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从实际出发,从人物性格中寻找到抑扬的依据,从而创作出了作品。而认真研究抑扬法的艺术妙用,对提高初中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水平、提升其文本解读能力、丰富其语文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猜你喜欢
藤野名医百草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