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珍
摘 要:自2019年提出“三教”(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任务以后,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高职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国家战略部署向全国推广。文章围绕“三教”问题进行高职大学英语教改实践探究,落实高职大学英语的“三教”改革任务。通过推动“三教”改革,形成课程思政的团队合力,提升“三教”改革和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教”改革;高职大学英语;探索研究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材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新时代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另一个是“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前者涉及“课程思政”,后者事关“三教”改革,而两者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三教”改革是“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手段,“课程思政”是“三教”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三教”改革的意义和内涵
“三教”改革是针对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三教”改革必须以推进课程建设为起点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需求。专业课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简称职教20条) ,明确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理念。同时,保证教育的规范性、创新性和联动性,做到教师与教材相适应,教师与教法相契合,教材与教法相匹配。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三教”改革的困境
教师: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思政视角,如何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通过合适的教学载体,有效地与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是课程思政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也是大多数教师所缺乏的能力。
教材:内容思政元素融入不足,无法体现教材的育人作用,并且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教材内容中思政元素过于分散,虽然有一些传统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很难形成育人合力。高职学生生源比较复杂,英语基础比薄弱,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先掌握英语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应用的目标很难实现,从而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畏惧英语学习。
教法:高职教育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又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课堂教学应具备综合性、多元性特征。然而,当前的高职课堂,依旧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思政元素不够,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三教”改革探索
(一)增强教师文化育人意识培育,塑造教师文化人格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育人意識。要提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系统学习国家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的文件,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全面认识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书”和“育人”是连在一起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以自身高洁的品德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塑造完美的人格。
在实施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外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外语教师应主动树立语言教学服务于母语文化传播的全新教育理念,强化母语优先及文化自觉意识,妥善处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二)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材内容
外语教师们可以通过选取合适教材,挖掘书中隐藏的思政元素,从而制定符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的课程思政目标,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并非显性而是隐形。不同类型的课程在知识体系和语言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授课教师应立足课程身的特点,梳理和整合知识点,重构教材内容。以第一单元Family为例,有机融入孝之经典,并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崇德孝亲的意识,培养“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弟子规》、《游子吟》等经典诗词,及“亲尝汤药”、“陆绩怀橘”和“百里负米”等典故,传递学孝亲尊亲、力行孝道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爱国意识,育训时代新人。从而在切合主题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隐形的思政教育。
(三)教法着重思政方法创新
教法着重思政方法创新,落实“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大学教学模式。
以“压力”单元为例,职业规划对应职业素养、学当工匠对应工匠精神、面对压力对应责任担当,从教学出发点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要有理想、有责任担当和职业素养,从而推进课程思政。课前导学课后延学,布置与单元主题相关任务。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APP,控制教学过程。发布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前导学任务和学习资源,进行线上测试和线上指导、教学评价、记录学生学习行为。通过课前、课后的作业、作品,获得个体、小组及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数据在本单元中,让学生观看“中国00后大学生完成自制火箭”视频,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发表视频观后感为导入,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他们开口谈论面对压力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明白适当的“压力”也是动力,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课中展评学练思,全程融入育人元素。课中,开展小组合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等教学互动。通过辩论环节--“压力的好与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压力,正确看待压力。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到适当压力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意识。引导学生要有理想、有责任担当和职业素养。开展头脑风暴进行讨论:What is your stress? 让学生讲述自己对“压力”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然后以What do you think of stress? Do you think it is good or bad进行辩论。进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压力,适当的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确看待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不能每天无所事事沉迷手机和网络游戏,我们要有理想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环节进行思想升华,从而进行思政教育。教育学生要有理想、有责任担当和职业素养,从而推进课程思政。
四、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和“三教”改革的深入推进,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互融合尤其重要。在整个教育教学思路中,《大学英语》教学以“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教育融入语言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与运用中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语言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构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
参考文献:
[1]黄映雪,李鸿杰.“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英语教改创新实践研究[J].经济师,2023(3):174-176.
[2]熊文林,王梦莹.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8-61.
[3]高 海 燕.文化自信语境下高职外语教育“三教”改革研究[J].林区教学,2023(3):68-72.
[4]严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黑河学2019(9):105-108.
[5]周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9):52-54.
[6]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