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 李孝川
[摘 要] 新时代基础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教育家型教师的实践引领。基于此,有必要探寻教育家型教师的概念,通过对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特质,从政治性与专业性、道德性与知识性、领导型与服务型、理论性与实践性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家型教师国家、社会与学校、个人三个层面的发展路径。
[关 键 词] 教育家型教师;专业特质;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017-04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随后,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到2025年,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家[2]。可见,教育家型教师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界的召唤,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师资群体,不仅是教育发展所需,更是社会进步所需。
一、教育家型教师的概念界定
探寻教育家型教师之始,首先要明晰何为教育家型教师。时下,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名学者伍雪辉根据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侧重点进行三种划分:一是楷模说,即教师群体中的精英榜样;二是发展说,即教师以教育家为远大目标;三是境界说,即教师除专注于学生发展,更关心祖国与民族的发展问题。靳伟和廖伟以国际比较研究的方式,将我国教育家型教师与国外卓越教师相对应,认为教育家型教师是在坚定的国家教育情怀之上,通过教育实践,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与服务作用。[3]邹晓明对已有研究总结道:教育家型教师是具有国家教育情怀与信念,形成了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实践模式与理论,并能在未来教育改革中发挥示范与服务作用的领导型教师。[4]总而言之,学者们对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描述多以爱国情怀、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辐射影响为关键词。
根据教育家型教师已有研究及文章研究视角,不妨将此概念界定为:教育家型教师是以高尚爱国情怀与职业道德为指引,以坚固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为基础,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发挥服务作用后形成独具个人教育理论话语体系且对社会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与正向引导的时代性教育领域杰出代表人物。本概念界定关注教育家型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成就与影响地位,聚焦其内隐心理结构与外显行为展现的双向耦合。
二、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特质
专业特质是指某一职业的标志特征,倾向于指人们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具备的且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内部核心特有品质。[5]教育家型教师作为一种崭新的称谓,虽在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规范,但他们都有以下专业特质。
(一)政治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爱国人士
纵观我国历史,每一时期的教育家都有相同的特质: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1901年,梁启超于《南海康先生传》中首次提出“教育家”一词,他将“开民智、新民德”视为中国起死回生的良药。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新中国探寻新路。于漪回顾自己60年的教育生涯总结道:“是党和国家给了我永远的信念,师者的根在祖国,教师要立志不懈奋斗为解救苦难的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常言道:“师者,所以傳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专业性职业,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科学知识,还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身心产生积极影响,这决定了教师需拥有必要专业素养,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便形成了这样的品质,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于一体。因此,教育家型教师会建构丰富、系统、全面的专业结构体系,体现在其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与监控能力等各方面。
总而言之,政治性与专业性结合统一体现了教育家型教师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专业的教育素养,具有该特质的教育家型教师表现为政治方向正确、教学水平卓越,且在教学中致力于提升自己,不断将国家政治价值观和学科知识融合教授予学生。
(二)道德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正人君子
自古至今,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在传授知识技能之外,还能对学生循循善诱,实施人格德行的教育。学者贾馥茗认为人师就是受到普遍尊敬的君子,师道就是君子之道,教师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成为知识和德行两者兼备的君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古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一直将道德教育作为立国之本,进入新时代,我国仍大力倡导立德树人,备教师之德方可树学生之德。当今教师的道德规范已趋于制度化,师德成为评判教师的第一标准,具有一票否决权。
知识性体现为教育智慧,谓为一种能力,这是一种将教育理想观念和实际操作情景结合起来的能力、对教育伦理道德的明智判断能力、抵抗各种利益诱惑的能力、高效的反思和行动能力、重要事物的抉择能力。知识性不应局限理解为对浩瀚知识体系的学习,而是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威勒曼在《实践的反思》一书中提出知识论意义上的行动主体性与自由,即人类会将个体行为置于某种特定的动机和环境语境中来解释和把握个人外显行为,为了一个理由或目标而行动,从而去实现“更全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道德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育家型教师,会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对自身的道德价值引领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实现师生双方道德情操与知识体系向更高价值升华的有效转化。
(三)领导型与服务型相统一的职业领袖
教育家型教师是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人士,是教师群体的领导者。领导型主要体现为行政素养天赋,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洞悉力和规划力,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其次表现为对学校管理的管理力和执行力,他们会用鲜明的办学理念引领师生共同前进,实现真正的教育领导,体现教育大家风范。
教育家型教师的服务性体现为服务国家、服务学校和服务个体一体化,掌握教育的公益性,积极共享群体价值,共创教育价值。首先,教育家型教师在秉持国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将教育影响辐射本土、服务国家。其次,教育家型教师会投身于学校建设,历史上众多教育家都办学校、兴教育。最后,服务个体便是指直接对个体的教育影响,犹如灵魂的捍卫、心灵的洗涤。
教育领导和教育服务是辩证统一的相同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家型教师高强的领导力体现着其较普通教师高强的工作能力,这也意味着在更高平台服务更多群体,教育家型教师是领袖,更是劳模。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田野专家
教育家型教师的理论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掌握已有教育理论的输入。已有的教育理论是教师工作的源泉,而教育家对这些专业知识已轻车熟路。第二,形成个人独特理论的输出。进一步研究优秀的教育家,如陈鹤琴“活教育”、叶澜的“生命教育”等,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教育理论和话语体系。因此,理论性不是体现为简单的理论掌握,而是体现为具有个人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产出。
实践哲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对主客观划分的单一视角,教育家型教师不是从书本里走出来的,只能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历代优秀教育者都是教育界的行动派,他们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如陶行知先后创新性地建立了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等学校;当代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完全免费的女子高中。由此可见,教育家型教师往往扎根于一线教学,对教育界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保持高度敏感,是尝试寻找解决的路径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会收获硕大的教育果实,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反复论证的漫长过程。当代教育家李吉林道:“光摸索做不深也做不长,只有把学习理论和探索的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的认识。产生新的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新的境界。”[6]
三、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路径
促使教育家型教师诞生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在这个漫长过程中既有个体的内部自身因素,又有环境的外因驱动因素,在内外交替的混合互动中促进了教育家型教师的诞生,这是一个持续不断且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为研究,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方面全方位归纳教育家型教师的养成路径,即从国家、社会与学校、个人三个方面进行逐层的研究阐述。
(一)国家与政策——对教育家型教师价值方向的引领
1.建立国家保障机制,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有必要联合多部门出台相关的保障制度政策。首先,国家应健全物质保障制度。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行政策对不同地域的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保障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基层教师及学校管理团队的专业培养及物质保障,不但薪资待遇应尽可能优渥,而且要对该群体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重视教育科研与实验,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机会与保障,挖掘及培养未来教育家型教师的种子。其次,我国要建立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和评价机制。国外部分国家大力对本国杰出教师进行升华培养,申请、选拔与评定制度建构已趋于完善,其目的在于建立国家的教育领导队伍,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我国对教育家型教师的界定是模糊的,培养方案也是不具体的,因此,国家要在宏观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培养和评价机制。最后,国家要建立教育家型教師荣誉制度,优秀教师不能自封自诩教育家型教师,国家有必要为教育家型教师加冕命名。
2.突破地域局限,搭建教育家型教师平台
由于我国东部与西部的教育水平有显著差异,为尽可能地体现教育公平,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应该突破地域局限。首先,创建教育家型教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平台。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影响巨大,先进的互联网+、5G联通、网络微课等技术,为地域局限的突破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为教育家型教师搭建服务不同地区的名家工作室。在全国各地建立名家工作室,可以针对性地实行对口支援服务,更大范围地扩大教育者的服务区域。最后,举办教育家型教师思想研讨会。思想研讨会是一种专门针对某一行业领域独有的主题而集中开展的专业性讨论交流会议,如北京市海淀区举办了“全人教育,奠基未来”教育家办学研讨会,这种小规模的集中公开交流形式对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战略有深远意义。
3.整合科技资源,建造教育家型教师智库
智库是依靠国家资金大力支持并反向为国家提供咨询研究的机构,以某一具体的科学主题网罗各界优秀人才一起进行开发性研究,充分利用各类精英的聪明才智,为现代政府提供决策建议。首先,应创建国家高端教育家型教师智库。当前我国已经存在一些教育智库,如国青创新教育智库已于2021年落地海南国青教育学院,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其次,应注重智库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家型教师智库对象应在保证专业化、精英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元化,涵盖吸收不同地域学校、不同学段和学科方向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建设具有整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师型教师专家智库。最后,应注重智库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家型教师智库对象应在保证专业化精英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元化,涵盖吸收不同地域学校、不同学段和学科方向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建设具有整合、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师型教师专家智库。
(二)社会与地方——对教育家型教师本土辐射的烘托
1.发扬中国特色,形成地方经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各地进而推出一系列举措,力求在此背景下做到发扬中国特色,形成地方经验。首先,正确定位教育家型教师的办学总方向。当下培养的学生将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爱国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尽力做到因地制宜。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教育习惯上存在诸多差异,切忌“一刀切”,应开展因地制宜的教育活动,比如区别红色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场域。最后,积极推动地方经验成果转化。各地方政府及学校可以从教育科研中总结经验,推广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之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深度切实以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区域进步。
2.建设地方软环境,增强文化自信
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环境是软硬综合的,近年来,教育场域的硬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物质保障大大提升。而软环境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其核心是文化,无形中发挥巨大力量,却最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要大力建设地方软环境。首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教育文化。中国传统积极强调“教化”一词,《孟子·尽心上》曰:“有如时雨之化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教也。”其次,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教育家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榜样人物,只有自信坚实地迈出每一步,教育家高度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下才能走得更远。最后,坚持创新的文化品格。传统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遗留性,更具有现实可变性,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势必秉持教育文化推陈出新。
3.社会多方合作,探索成长共同体
协助教育家型教师的生成,不能将视野局限于学校,需要社会多方合作,因此要联合全社会企业人士及社会多方资源。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标杆,开启探索助推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共同体,其创新之举是学术机构与出版企业合作为教育家型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诸如此类的社会多方合作例子并不多,这也是值得社会地方开拓的方向。“互联网+”背景下,可以联络各网络平台和自媒体,联合品牌项目和品牌活动,以常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育家型教师,探索教育家型教师成长共同体,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拓宽路径。
(三)意志与创新——对教育家型教师终身事业的坚守
1.坚定教育初心,提升思想高度
教育初心源于教育家对个人事业、对学生和对国家的爱,我国教育家自古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初心持久弥坚。在保持初心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即心智模式的重塑,心智模式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对经验总结后所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思考模式,它会影响个体对于某件事物自己反应的预行为,而教师职业发展正是职业思想改善的过程,教师的心智模式得到了质的提升和突破会表现为跳出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工资待遇等世俗概念,从关注个人的价值上升到关注国家的价值来思考教育问题,如国家意识、民族发展、区域进步等。
2.扎根本土实践,勇于理论创新
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如同植物根系,深入扎根于本土教育的土壤,我国教育家的成长都是建立在教书育人实践基础之上的。孔子从30岁到68岁都孜孜不倦地开私塾,传弟子;陶行知创办多所学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那当代优秀教师如何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呢?首先,应乐教。作为教育一线,教师最多的时间都在课堂上,因此,教育家型教师应力争超越自我,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应善行。当教育家型教师内部发生了认知冲突时,应不断革新自己,用实际行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应坚守。将教育事业当作教育志业,这才能使教育情怀和信念得以时间的滋养,萌发出持续而振奋的力量。
3.加强引领示范,扩大服务范围
毋庸置疑,教育家型教师已经是一定范围内的优秀表率人物,具有领导性特质,拥有广泛被认可的专业声望。引领示范指建设自身成为某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促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与其他教师个体的成长。加强教育家型教师在教育界的引领示范对于全国教师自我成长的方向、目标、方式、内容都有建设作用。在理论上,教育家型教师要有成果意识,要懂得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充分借助论文、著作、报告、讲话等形式,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育经历进行深层次探索创新,促进教育界的学术繁荣。在实践上,教育家型教师要有服务意识,多参加实地调研,为边远地区的教师送课,提供跟岗机会,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由此,教育家型教师的使命与追求,不再是单一的教书育人,而是从教师的“小我”蜕变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大我”。
四、结语
“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余阔”,教育家型教师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其成长过程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当代迫切需要一批教育家型教师的引领,进入一个教育家型教师群星灿烂的新时代,这需要国家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社会敢于迈出探索的第一步,学校打造易于发展的环境,个体将教育家型教师视为自身专业发展的灯塔。只有中国从上而下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政策上、实践上、品格上都积极靠近,立德树人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敞,中国的教育才会越走越明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22-11-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 t20180131_326148.html.
[2]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EB/OL].(2022-04-11)[2022-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
[3]靳伟,廖伟.论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与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4):53-59.
[4]邹晓明.从经验走向理论: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发展的自我超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2):56-59.
[5]伍雪辉.教育家型教师的特质及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樊晓旭.教育家的成长路径探究:以李吉林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0(1):35-39.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