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学生的教育焦虑探究

2023-06-16 02:10柯思婷林桐张京庭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双减政策

柯思婷 林桐 张京庭

摘要:文章以社会场域理论为基础比较“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的感知变化,采用半结构访谈对32对家长与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减”政策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家长家庭教育投入,但家长的教育焦虑来源发生变化,甚至有家长感到更焦虑。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交织的主要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需要政府为教育优质资源分配建立科学、公平的机制,需要学校与社会、家长协同合作,推进政策施行,从而减轻教育焦虑。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焦虑;问题行为;家庭教育投入;家长;学生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04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编号:pdjh2022b0492)研究成果

教育焦虑是家长和学生对学习成绩、未来升学等过分敏感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源于对教育前景模糊性状的不确定性预期。研究表明,家长教育焦虑表现为增加家庭教育投入和加重学生负担,且家长的焦虑情绪具有代际传递性,即高度焦虑的父母会无形中将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使得孩子也承受巨大的教育焦虑。现阶段家长与学生教育焦虑的主要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导致家长想方设法竞争优质教育资源,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择校热、考名校热或者替孩子多报补习班。

场域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均被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更多是会受到社会情境因素和自我与他人的时空结构的影响。有研究认为,行为受特定场域的影响,而场域是由制度、组织、阶层、权力乃至文化符号所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焦虑根源于特定的社会场域及其展开方式,其背后存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场域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如果“双减”前后的家长和学生属于不同的社会场域的话,那么家长和学生所感知的教育焦虑会有类型上的差异。以“双减”政策前的社会场域为例,教育等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激烈且不公平感依然存在,升学压力仍然很大,而“双减”政策后的场域是让教育回归本真,避免教育无节制投入和学业压力成倍放大,即学校回归为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将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的感知与行为变化指标作为评价两种社会场域下的关键指标,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比较学生和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感知心理以及相应的行为变化。

一、研究样本

选取来自国内大城市(一线)、普通城市城区和农村地区的32对家长与学生,其中大城市10对样本、普通城市11对样本、农村11对样本。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共17人,其中博士1人、本科11人、大专5人),高中与中专6人,初中7人,小学2人。小学生共17人(其中小学高年级10人),初中生15人。采用半结构访谈对受访者基本信息(家长包括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学生包括年级、学习成绩等)、双减前后压力来源、学生问题行为、亲子关系等方面进行提问。

二、研究结果

1.“双减”政策能减少学生课外作业和校外培训,从而减轻学生压力

仅两位家长表示不了解“双减”政策,其余家长都对“双减”政策有所了解,并且认为“双减”政策是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减少学生参加课外培训、辅导的时间,减少学校考试。学生群体仅有5名表示不知道或者不了解“双减”政策,而在剩下的27名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双减”政策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家庭作业。有一名学生提出“双减”政策是减少学校作业、减少考试和校外培训,也能平衡教育资源。由此可见,家长和学生都普遍了解“双减”政策,即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课外辅导,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双减”政策能减轻学生的作业和学业压力,但不能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

63%的学生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业数量有所减少,而10名学生认为作业数量与原先差不多,仅有两名学生认为作业数量增加了。结合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发现,认为作业量减少的20名学生中,有13名正在接受小学教育,而有7名正在接受初中教育。32名学生中仅有4名学生表示在“双减”政策前后都不存在学习压力,且都为小学生。其余的28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表示由于学业重、作业多而感到压力,6名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产生焦虑情绪,2名学生因为偏科感到压力,2名学生对于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而感到压力。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因作业过多、学业过重而产生压力的学生多数表示压力有所减少,而因偏科、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期望过高而产生压力的学生都认为压力没有减少。这一结果与“双减”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义务教育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升学压力,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仍然很激烈且竞争结果不平衡的现象有关。

3.“双减”政策能使家长的教育投入发生改变

19位家长表示在教育上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发生了改变,其中34%的家长表示“双减”政策的出台减少了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金钱投入。值得关注的是,有8位家长提出,对教育的投入并不是简单地减少或者增加。其中,3位家长在金钱方面的投入没有发生变化,但时间的投入却更多了,5位家長则表示金钱投入的分配发生了改变,如课外辅导的金钱投入减少了,但兴趣的金钱投入则是增加的。

“双减”政策出台,一方面通过减少校外辅导机构的数量,进而相应减少了一些家长在这一方面的经济支出;另一方面学生家庭作业数量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长辅导学生作业的时长。因此,这减少了大部分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然而一些隐藏的投入是增加的,如因孩子不自觉导致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所投入的精力大幅增加。

4.“双减”政策使家长的教育焦虑普遍减少,但也有部分家长感到更加焦虑

多数家长的教育焦虑与辅导学生课业有关。例如,有家长在访谈中提到自己主要对孩子的学习感到压力,如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等。也有家长表示除了辅导压力和学习成绩,更加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例如,有家长表示孩子的课业太多,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必须牺牲睡眠时间,但孩子尚处于发育阶段,没有充足的睡眠,身体容易吃不消。

41%的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减少,15%的家长认为焦虑不减反增,而另外44%的家长则认为自己的教育焦虑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例如,有家长表示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减少了家庭作业,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自己也感到放松。也有家长表示“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回到家中就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老师说不强制要求”等理由拒绝学习。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焦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由此可见,“双减”政策虽然能减轻家长的作业辅导负担,但若孩子的自觉性不够,家长则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督促孩子学习,教育焦虑自然就加重了。

5.“双减”政策使学生的问题行为有所减少

有8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问题行为,其中有5位家长表示孩子以前有过问题行为,但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有了明显改善。例如,有家长表示“双减”政策前孩子会因为参加辅导班的问题与自己吵架,会觉得作业太多不愿意学习,但是“双减”政策出台后自己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耐心辅导孩子学习,并且抽时间检查背诵和习题,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一定改善。

访谈发现,家长与孩子对是否存在问题行为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学生群体中,仅13名学生认为自身不存在问题行为,而剩下19名认为自身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中,有14名学生的家长则认为其不存在问题行为。由此可见,学生与家长对问题行为存在认知差异,原因可能是部分家长没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

6.“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实施区域相关

有被访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对“双减”政策的看法:“双减”政策能否顺利施行与区域有关。被访者认为,在经济更加发达的一线城市,“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远好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这是因为一线城市的监管力度、学校教师的配合程度远高于普通城市和农村,不会出现表面上减少学生作业和学习时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实际上开展晚辅导的现象。

三、讨论分析与建议

1.学生教育焦虑的感知结果分析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有所降低,但仍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并未减少,并且初中生和小学生对“双减”政策的感知存在差异。“双减”政策是要求学校、教师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尝试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从结果来看,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实施效果更为明显,而对于初中而言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双减”前后其属于同一个社会场域,而对小学生而言则可能属于不同的场域。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家长很难同意减少作业量,因此大部分初中生作业量是保持不变的,学习压力也没有发生变化。升学压力是“双减”政策感知的关键性变量,其本质是优质资源的紧缺。因此,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不得不继续竞争。

此外,“双减”政策的效果与生源区域有关,其主要表现在大城市学校施行得更加顺利,效果也更加明显,然而在农村地区和普通城市效果则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区域认知差异。农村地区和普通城市的家长和学校对“双减”政策理解不深入,导致“双减”政策并未真正落实,即学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但同时实施了晚辅导。虽说这一措施缓解了家长辅导孩子课业的负担,但也变相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对此,学校应该按照政策要求减少学生每天的课程量和作业量,并且取消晚辅导转而开设兴趣班或者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比赛等,让学生放松身心的同时,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2.家长教育焦虑的感知结果分析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的教育焦虑普遍减少,但仍有少数家长更加焦虑。“双减”政策出台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从源头上减少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和压力,对于这部分家长而言,教育焦虑自然而然地减少了。然而,部分家长表示,焦虑的并不是辅导孩子的课业,而是孩子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成年后能否有能力养活自己。由此可见,对于家长而言,“双减”前后学生处于不同的社会场域,因此在不同场域条件下,家长所承受教育焦虑的类型存在差异,表现形式也不同。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我國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依旧不均衡,家长和学生对教育资源的竞争仍旧激烈。从根本而言,我国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且竞争激烈与希望子女有好的“前途”“未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家长的教育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本次访谈的家长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市场上的辅导机构减少了,原本在这方面的金钱支出也随之消失,更多的转为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由于“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家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陪伴孩子。因此,“双减”政策出台,并不是简单地减少了家长的教育投入,而是让教育投入的分配方式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金钱支出变成了时间和精力支出。

“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学生的问题行为有所减少。亲子关系与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当孩子与家长有较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时,孩子会更加听从家长的教导,更少出现“逃课”“吸烟”“打架”等问题行为。“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与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原本双方之间的隔阂与误会也因为交流的增加渐渐减少,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或得到改善。因此,“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学生的问题行为有所减少。

3.建议

第一,降低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必须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现阶段整体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有些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扎堆”,而一些教育“低洼”的片区依然存在,这种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家长焦虑的关键性原因。此外,校外培训领域资本的介入加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往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聚集,从而违背教育规律,损害教育公平。对此,政府部门应建立学校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创造条件帮助发展不平衡的地区通过自我创生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让教育均衡的发展由“输血”转为“造血”,力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真正实现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存量基础上有增量,实现整体的、全部的优质均衡发展。

第二,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彻底回归校园。学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办学职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应担负起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一是培养优质教师,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从而使优質教育均衡发展从外源性均衡转向内生均衡,其核心就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促进各学校资源均衡配置,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此外,落实县管校聘是保证学校资源均衡配置流动的关键,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三,“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社会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和顶层设计,协同多方力量合力推进政策施行,减轻家长和学生的教育焦虑。一是监管部门需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依靠现代科技开展科学监管。二是要协助校外培训机构找准发展方向,寻求转型机会,如向学生提供体育、美术、音乐等培训产品。

第四,“双减”政策出台,凸显了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必须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即孩子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学科成绩,而是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家长还要在孩子的心理教育上下更大功夫,促使孩子在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意志品质、品格等方面综合发展,为以后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应对种种挑战打下基础。家长更要重塑教育观念,不能将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和校外辅导机构,自己不只是孩子成长的看护人,更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文献:

[1]Yoder K A, Hoyt D R. Family economic pressure and adolescent suicidal ide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family stress model. Suicide and Life Threatening Behavior,2005(03).

[2]巩阅瑄,陈涛,薛海平.爱的边界: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J].教育发展研究,2021(02).

[3]刘复兴,董昕怡.实施“双减”政策的关键问题与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

[4]段会冬,莫丽娟,王轶哲.“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安放家长的教育焦虑———基于幼小衔接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

[5]刘复兴.试论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结构性变革[J].教育研究, 2018(10).

[6]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7]Humphreys K L, Zeanah C H. Deviations from the expectable environment in early childhood and emerging psychopathology[J].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5(01).

[8]余雅风,姚真.“双减”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及消解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

[9]吴旻,刘争光,梁丽婵.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10]边玉芳,张馨宇.“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J].中国电化教育,2022(05).

Explor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Anxiety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Based on 32 Interviews with Parents and Students

Ke Siting, Lin Tong, Zhang Jingt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aying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Meizhou 51401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cial field theory, 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perception changes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educational anx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32 pairs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can reduce students academic burden and parents family education investment, but the source of parents educational anxiety has changed, and some parents even feel more anxious. The main root cause of the interweaving of educational anxiety between parents and students is the im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fair mechanism for the alloca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for schools to cooperate with society and parents to promot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lleviate educational anxiety.

Key words: "doublereduction"policy;educationalanxiety; problem behavior; familyeducation investment;parent;student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