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区域工会阵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与职工评价

2023-06-15 05:25孙岩邹卫民施思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2期

孙岩 邹卫民 施思

[摘 要]  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街镇总工会担负着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职责。上海中心城区的工会服务阵地因受到空间资源限制,主要通过在现有服务空间中不断叠加新功能、迭代新服务,实现“最大化利用场地、最大化配置资源、最大化发挥作用”。当前,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已从“设站点、开网站/公众号”的建设阶段进入到“重引领、强服务/功能”的提质增效阶段,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建设指南,增强能力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阵地集群,打造工会服务生态圈。

[关键词]  中心城区;工会阵地;服务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   D4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416(2023)02-0024-11

一、导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桥梁的作用在于联通,纽带的意义在于联结。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街镇总工会担负着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职责,构建立足需求精准导向的服务体系、打造覆盖广泛便捷可及的服务阵地是群团改革中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

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载体,工会服务阵地一直受到国内工会研究人员和工会干部的关注。目前,相关的讨论和研究总体上是基于总结实践经验这一视角开展的。多数研究聚焦于企业工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会的服务阵地建设,以“会、站、家”建设为基础,通过事前谋划、事中推广、事后升级,不断提升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效果,精准定位职工需求、建设独具特色的基层职工服务阵地,是提升职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1-3]。 部分研究在总结现有 “职工之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层工会要以“职工之家”软实力构建为抓手,激发自身活力和潜能,夯实组织根基[4]。 综上所述,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相关研究虽然已经引起工会领域的讨论,但是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工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于群团改革后重点推进的街镇总工会服务阵地建设的关注相对较少。街镇总工会是连接基层工会和工会机关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中承担着“以上代下”的职责,利用自身阵地向非公企业职工提供工会服务[5]。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缺口以及丰富实践性研究的内容,本文以上海核心区域街道总工会为研究对象,总结中心城区街道总工会服务站点的做法与经验,探讨如何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服务体系来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021年7月,上海市总工会出台《进一步深化上海工会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工会服务阵地布局,构建市、区、街镇、“小二级”工会服务站点和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职工健康服务点、职工书屋、爱心妈咪小屋、职工学堂等组成的四级服务体系[6]。 城市核心区域空间资源稀缺、商务成本较高,位于中心城区的街道总工会在建设服务阵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拓展新阵地相对困难,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侧重于在现有布点中注入新功能、新服务,实现“最大化利用场地、最大化配置资源、最大化发挥作用”[7]。

二、上海中心城区工会服务阵地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上海各区的街道总工会都在探索建立适合本区域职工的工会服务阵地,通过建设“线上+线下”综合性平台,积极打造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齐备、运行高效的工会服务阵地矩阵体系。中心城区寸土寸金,服务阵地一旦确定选址再做调整将非常费时费力,实践中各区街道总工会通过叠加功能、迭代服务、注入资源来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强化科技手段赋能服务阵地,释放工会服务效能。

(一)“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工会组织服务根基

工会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手段。街道总工会开展工作时,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切实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街道总工会根据街道党委统一安排,积极将工会资源注入到街道党群服务工作,自觉服从改革发展大局,将工会项目与党、团、妇、统战等工作互联互通,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为辖区内职工群众提供具有工会特色的服务,巩固党治国理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城市核心区域设置最多的工会服务阵地是党群服务站。一般来说,服务站由党建社工负责,部分站点配有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社工。党群服务站其实是一个“一地多用”的综合性服务空间,既有“一网通办”终端等政务服务设备,又有党员之家、党史宣传等党建服务设施,还有职工书屋、妈咪小屋、健康服务点等工会服务功能,兼顾其他群团的服务需求。以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为例,该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而精”,不仅是党群服务站点、市民服务中心,也是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虹桥街道总工会在服务中心里设立星空书屋、白领课堂、业务窗口、健康服务点、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工会服务项目。在服务站中,工会通过集体协商、法律援助、困难帮扶、走访慰问、劳动保护等举措,进一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通过文体活动、劳动竞赛、志愿服务、健康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竭诚服务辖区职工群众;通过构建有温度、有力量、有凝聚力、有創造性的基层工会组织,引导职工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建功新时代。

(二)“和而不同”:畅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由于新经济、新业态、新就业层出不穷,小微企业迅猛发展,职工群众越来越集中于商圈、园区、街道、社区等非传统工作场所。传统上以企业为单位建立服务阵地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现有职工群体的分布情况,工会服务实体阵地的建立理念就是坚持“职工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打造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一线窗口和工作平台。在服务阵地选址时,以街道、园区或企业集中区为片区,建立集约化、开放式、共享性的党群服务站,面向辖区内职工群众开展困难帮扶、咨询援助、诉求收集反映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为辖区内企业工会组织提供开展活动的必要场所,推动基层工会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城市核心区域依据经济形态可划分为商务楼宇、居民小区、产业园区三种类型,通常在园区和楼宇建立党群服务站,在居民小区建立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党群服务站主要建立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集中的园区、科创园、孵化园、商圈、楼宇、重大项目工地等区域,依托楼宇物业、园区管理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空间,街道党工委参与党群服务站的日程运行。党群服务站集工会服务、学习交流、法律咨询、智能体验、休息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满足职工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幸福驿站为例,该站点位于静安寺商圈一幢民宅的一楼,不到6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办公、会议、分享、文娱、业务办理5个功能区。部分街道总工会在参与建立楼宇党群服务站之外,专门成立职工服务中心,例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杨浦区所有街道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不仅是办理工会业务、联系基层工会的服务窗口,也是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办公地点。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过程中,多个街道总工会的工会服务阵地被作为“宜业”的品牌项目,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新华里巷、虹桥街道古北驿站。

(三)“迭代创新”:统筹配置服务“最先一公里”

对于党群组织来说,选点建立服务阵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转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相较于其他党群组织,工会组织的优势在于联系群众的覆盖广。所有劳动者无论是否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都能够成为工会会员;所有劳动者无论是否是工会会员,都可以享受工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工会会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加入工会组织,都可以享受针对会员的服务。由于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对于工会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因此,街道总工会在配置资源时需要不断迭代创新,贴近职工需求、摸准职工脉搏,要坚持“职工的服务需求有什么,工会服务就要精准匹配上”,最大程度满足职工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中心城区街道总工会服务阵地主要有楼宇/园区党群服务站、职工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等。多数服务站/服务中心设有职工书屋、妈咪小屋,提供法律咨询、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开展文体活动。职工健康服务点是2021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旨在让职工就近享有疾病预防、健康自检自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服务。健康服务点的有效运转需要整合各方资源,由街道总工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推进。以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职工健康服务点为例,该站点由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总工会、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北高新门诊部协同推进管理,园区企业药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数据医疗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服务点项目合作。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是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作为环卫工、快递员、协管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物流驾驶员、交警辅警等户外职工的暂时休息点,通常配有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排插、无线网络等生活设备,为户外职工提供避暑取暖、餐食加热、手机充电、饮水供给、休息如厕等服务。服务阵地的建设运营,要对接域内职工群体的需求,因地制宜配置资源,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党群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设备。

(四)“融合发展”:“线上+线下”扩大服务覆盖面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建设智慧工会,要强化“互联网+工会”顶层设计,加强通用平台建设、推进上下级工会互联互通。线上服务阵地的建立有利于满足当前职工生活网络化、工会工作灵活化的实际,提高工会服务对接职工多元化需求的精准度,实现线上线下职工服务阵地融合发展。一网通办、申工社、各级工会组织的官网已经成为职工群众申请工会服务、享受工会福利的主要通道,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日趋成为职工群众了解工会、获取工会信息的重要渠道。

上海所有区总工会都开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本区工会组织的新闻,提供职工入会、会员手册、维权指南、技能培训、阵地介绍、重点工作、工运历史等方面的资讯。微信公众号一般都设有办事大厅,类似于“一网通办”的操作平台,提供职工入会、法律援助、互助保障、公益乐学、会员卡绑定、会员优惠、活动报名等服务。长宁、静安等区总工会微信公共号提供工会服务地图,便于职工查询域内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之家、妈咪小屋、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党群服务站、职工文体活动基地、法律援助服务站、职工健康服务点等工会阵地。黄浦區总工会在微信公众号中已上线试运行职工书屋数字化信息展示系统。多数街道总工会通过街道办事处或街道党工委微信公众号来发布信息。部分街道总工会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的“南工惠”,每周发布三次信息,分别为周一、周三、周五,主要介绍域内工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普及维权保障法律知识。再如,豫园街道总工会通过党群服务站的微信公众号“豫园群团汇”发布工会信息,信息更新频率视工作开展情况而定,主要介绍街道总工会开展的工作和活动,职工群众可通过留言与街道总工会进行互动。

三、职工群众对中心城区工会阵地的感受与评价

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工群众的满意度是评价基层工会组织工作的首要标准。工会服务阵地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在心理上接纳工会、认可工会、融入工会,提升职工的职业幸福感和就业满意度。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中心城区工会服务阵地的建设情况,本文在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六个区开展职工专项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736份,其中93.53%的职工是工会会员,92.43%的职工表示本单位已经成立工会。参与调查职工的样本分布详见表1。

(一)线下服务阵地:高知晓度、高使用度、高参与度

参与调查的职工中,72.20%的职工表示曾经去过街道总工会的服务阵地。职工群众去过的阵地主要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党群服务站、职工书屋,占去过的职工比重分别为52.21%、46.55%、39.73%。其他服务阵地,如职工讲堂、开放活动室、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妈咪小屋,也是职工群众经常去的服务阵地,占比在20%以上。健康服务点、心灵驿站、法律服务站/点、劳动争议调解室等提供专业服务的阵地则只有较少职工去过。

对于街道总工会提供的服务,82.75%的职工表示曾经享受过工会服务。文体活动、劳动竞赛、职业培训、工会福利、节假日特色活动、集体协商等是街道总工会经常性开展的服务工作,在享受过工会服务的职工中,享受过这些服务的职工比重分别为65.60%、52.06%、45.42%、43.16%、42.10%。志愿活动、知识讲座、困難帮扶、劳动保护、健康服务等内容也是街道总工会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占比在20%以上。先进评选、生活普惠服务、法律援助、就业辅导、心理咨询等针对特定群体的服务工作,其覆盖面相对较小。

相对而言,街道总工会举办各类活动的参与度略低于服务工作的覆盖面,71.43%的职工表示参加过街道总工会的活动。对于体育类(如趣味运动会、瑜伽、健美操等)、文艺类(如看电影、读书分享会等)、讲座类(如法律讲座、健康讲座、心理讲座等)、手工类(如画画、插花、烘焙等)、生活类(如歌唱比赛、形象提升课等)等与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活动,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较高,占参加过活动的职工比重分别为61.62%、53.27%、48.92%、45.38%、41.54%。职工群众参与实用技能培训类(如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等)、交友类(如联谊、同城交友等)两类活动较少,占比为22.31%、18.15%。

(二)线上服务平台:高关注度、高知晓度、低使用度

广大职工群众较为关注工会组织的信息,36.80%的职工经常关注工会的消息,38.71%的职工会偶尔关注工会咨询,16.86%的职工不太关注工会的情况,明确表示从不关注工会的职工占比为7.64%。从职工群众了解工会信息的渠道来看,街道办事处公众号、街道总工会微信公众号、街道办事处官网是主要信息来源,占比分别为45.81%、33.90%、32.44%。本单位工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也是职工了解工会信息特别是本单位工会消息的重要渠道,占比在20%以上。其他渠道,如楼宇/行业工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微博、本单位工会网站、微博、街道总工会工会网站、微博,则是相对小众的信源。

在线上工会服务平台的功能覆盖方面,职工群众对各类服务、信息均有一定的关注度。其中,职工对信息资讯、生活优惠服务、活动信息、业务办理、权益维护的关注较高,占比分别为58.57%、51.56%、50.22%、47.80%、47.25%。同时,职工对于宣传教育、互动交流、服务咨询、在线学习的关注也比较高,占比均超过30%。在线上工会服务平台的板块分布方面,活动、帮扶、咨询、查询的参与度较高,占比分别为69.78%、62.64%、53.52%、46.92%。投诉、留言两个互动板块也有一定的参与度,占比分别是39.34%、28.79%。

2022年2月,申工社中的“工会服务”入驻上海一网通办的“随申办”平台。对于网上服务平台的迁移,60.11%的职工表示已经知晓这一变化,18.57%的职工表示不知道这一情况,另有21.32的职工并不清楚如何在网上办理工会业务。对于“随申办”工会服务板块,仅48.90%的职工在该平台办理过工会业务。除了占比较高的浏览信息资讯(58.88%)之外,业务办理、活动信息、宣传教育、生活优惠服务、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权益维护等服务都有一定的参与度,占比均在20%以上。总的来说,使用过“随申办”工会服务的职工对该模块都比较满意,满意度达97.01%。73.38%的职工称赞“全程网办,节约时间,不用跑腿,很满意”,23.63%的职工表示“较满意,位置能在首页很好”,仅2.99%的职工认为“帮助不大,不会上网,比较麻烦,不满意”。

(三)参与社会治理:高满意度,期望强化工会职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在于各类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复杂化,工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要素和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其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单位所在街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评价,39.56%的职工表示满意,38.90%的职工表示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8.46%。

职工群众认为街道总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于强化工会职责、助力政府工作,占比高达70.44%。组织职工群众发挥好监督作用、提升职工技能拓展成才空间、组织和代表职工参政议政也是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占比分别为53.08%、51.10%、50.55%。此外,凝聚职工群众思想共识、维护和保障职工权益、提供工会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也是行之有效的参与方式,占比均在40%以上。开展职工群众普惠服务、组织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开展劳动生产竞赛活动、联合其他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总体上看,广大职工群众普遍认同工会组织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开展民主协商、扩大社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劳动关系等工作,把工会资源和工作重点下沉到基层社区和企业工会。广大职工群众希望通过广泛开展舆论宣传、社会各界协同配合,提供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多管齐下提升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四、中心城区工会阵地建设的问题与困境

服务阵地建设是工会组织为广大职工提供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的载体与平台,最贴近职工、最贴近基层,是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工会品牌,也是职工群众最直观、最能评价的工会工作内容。调研显示,广大职工对于工会服务阵地、服务场所的知晓度很高,有一定的参与热情,但总体评价却很低,说明当前街道总工会在服务阵地建设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一)线下阵地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街道总工会、楼宇/园区/行业工会中的绝大多数组织都已建立党群服务站点、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职工之家、职工小家、职工书屋等形式多样的工会服务阵地。从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中心城区各街道总工会的服务阵地主要是楼宇、园区、商圈中的党群服务站、职工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党群服务站的基本配置是1—2个综合性活动空间,主要用于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培训、手工活动、展示成果等工作。尽管党群服务站中设有职工书屋,但通常书籍很少,主要是党建类书籍,楼宇职工的借阅量很低,图书的更新速度较慢。部分站点中设有妈咪小屋,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妈咪小屋更多地被当作“茶水间”,哺乳期女职工的使用率非常低。站点中的娱乐、健身设施的使用率也非常低,多是用来展示站点具有文体娱乐功能。很多地理位置优越、设施设备齐全的站点常常被作为参观学习的网红打卡点,服务职工群众的功能相对较弱。职工服务中心与群团服务站高度同质化,没有突出工会特色。相对而言,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使用率较高,但外卖员、送餐员等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使用率非常低。

服务阵地建设“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在实践中映射出工会组织参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仍有不足,主要表现为公众对工会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较低,工会组织的职能定位极为模糊、职能发挥不够充分。职工群众对这三个问题的认同度较高,分别为51.87%、40.22%、35.49%。导致服务阵地无法达到预期作用的原因主要有:职工参与意识较弱、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占比分别为65.38%、46.70%、32.86%。

(二)线下阵地建设工会元素注入较少

现有街道总工会的工会服务阵地多数是党建阵地的组成部分,驻点人员一般是街道党建办的社工,所提供的日常服务主要为党建方面的内容,展示的信息也主要是区域化党建的成果,基本不涉及工会组织的内容和成果。工会元素注入较少,导致职工群众对于工会组织的认识相对不足,不知道如何加入工会、工会提供哪些服务和保障,更不知道如何享受工会的服务和保障。

服务阵地在开展活动项目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通用性、综合性的介绍,一般认为是党群活动,很少会突出某一群团组织。工会组织开展的专业性工作,如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都需要基层单位工会组织的支持,并不适合在党群服务站开展,导致街道总工会注入线下服务阵地的工作内容仍然以满足职工个人需要的活动项目为主,与其他群团组织高度同质化,无法突出工会特色、体现工会元素。

(三)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头重脚轻”

目前,上海的网上工会建设主要是由市区两级总工会官网、“上海工会发布”官方微博、市总工会“申工社”微信公众号、各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组成的网络平台矩阵。由于工会服务和项目具有垂直管理的特征,职工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技师晋升奖励申请、工匠申报等面向全社会且需要逐级审核的服务已经纳入“随申办”工会模块。市区两级总工会官网、公众号以发布信息、报道新闻、知识普及为主。开通网上服务平台的街道总工会相对较少,只有少数街道总工会建立了线上服务阵地。

尽管各级工会组织都已认识到网上工会阵地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运营成本核算,越是基层的工会组织则越难构建线上平台。网上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呈现出“头重脚轻”的现象,上级工会组织宣传的政策、发布的信息,职工群众往往难以在身边找到办理或实现的渠道,也很难获得基层工会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的具体信息,导致工会服务黏性不强、活动知晓度不高、职工参與度较低,工会专业服务更加难以在楼宇、园区、商圈等新型就业空间中落地。

五、提升工会服务阵地能效的路径选择

新一轮上海工会改革方案提出,优化工会服务阵地功能,制定标准化服务清单,鼓励站点拓展个性化服务;发布上海工会服务阵地数字地图,支持在线服务办理、一键导航。当前,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已从“设站点、开网站/公众号”的布点建设阶段进入“重引领、强服务/功能”的提质增效阶段。从调研情况来看,街道总工会服务阵地建设与职工群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如何规范管理、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提升能效依然是未来阵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必须通过顶层设计、制度指引、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技术应用,最大限度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提升服务阵地的能效。

(一)顶层设计:上级工会统筹协调,打造“工会服务生态圈”

工会阵地建设是一项上级工会组织统筹协调、下级工会组织根据自身情况独立开展的工作,在实践中表现为同名不同质。就党群服务站来说,所有的站点都是以“区域名称+党群服务站”来命名,但由于服务的群体不同,站点落实工作、提供服务、开展活动都有较大差异。区总工会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阵地建设标准,明确服务阵地应具备的要素和功能,定期开展阵地效用的职工评价。上级工会要搭建一个通用的网上服务平台,为街道总工会开通公众号/官网提供模板或平台,导入“随申办”工会服务通道,梳理各级工会可在网上开展的服务工作并开通网上通道。对现有街道总工会微信公众号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指导其他街道总工会因地制宜建设网上工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阵地矩阵,打造工会服务生态圈。

(二)制度指引:科学制定服务阵地建设指南,强化领导统筹安排

工会阵地建设的关键在于上级工会组织确立目标、明确责任,下级工会组织“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更好地推进落实。实践中,下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往往对上级工会的要求并不了解,政策经过层层传达之后通常已经出现走样变形,亟须上级工会组织出台可操作、可量化的政策指南,便于下级工会在实施过程中与上级工会的要求保持一致。上级工会可根据全总、市总有关工会各类阵地建设的政策,制定辖区内工会服务阵地建设指南,提出建设各类阵地所必须具备的功能、设施等基本要求。定期走访、查看现有工会服务阵地的运营情况,总结街道总工会卓有成效的阵地运行管理经验,及时回应基层工会的困惑和疑问。通过构建一系列工会阵地建设的指南与规程,增进下级工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

(三)创新服务:协调基层党群整合优势资源,注入工会特色服务

工会阵地建设强调以职工需求为导向,通过分工合作、公众参与、共享信息等方式发现群众偏好和社会问题,尽可能地迅速作出回应。服务阵地的“转起来”“活起来”既需要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有效互动,又需要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与其他群团的协调联动。“党建引领、群团共建”是被实践证明了行之有效的方式。上级工会要主动与街道党工委沟通交流,获得党组织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引导街道总工会在其他群团组织合作的过程中,突出工会特色、工会元素,让职工群众参加活动、乐享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工会提供的特色服务。街道总工会要持续创新普惠性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关注新型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困难职工等重点群体,为广大职工提供高黏性、多元化的普惠服务,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能力建设:塑造共建共治共享服务空间,强化基层业务培训

工会阵地建设需要将“职工至上、跨界融合、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理念创新性地运用于日常工作中,打破部门本位主义,将工会工作置于党的群团工作的大局中。街道总工会在参与党群工作时,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将工会服务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既要做好职工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也要成为公共服务的多元提供者。上级工会要加强对街道总工会干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政策讲解,将新政策、新知识、各级工会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纳入培训内容,定期收集各级工会组织建设服务阵地的总结材料汇编成册,每年组织一到两次交流研讨、参观学习,为各级工会交流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经验做法提供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

(五)技术应用:借力跨界共生异业合作,构建网上平台运行体系

工会阵地建设特别是网上工会建设凭借工会组织一方力量,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服务、技术,都是难以胜任的,必须通过跨界合作、异业联盟来形成合力,整合党建、行政及其他群团组织的服务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实现各类阵地功能融合、协同运行,推进党群服务阵地一体化发展。街道总工会要争取到党政部门的支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引入外部力量,与社会主体及市场主体合作提供服务、开展活动。积极参与街道城市运行中心网格化管理工作,尝试在“一网统管”数据底座上建立工会的组织数据库和会员数据库,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辖区内单位建会情况,实现与市场监管、劳动监察部门的数据互通共享,促进工会参与决策科学化、参政议政规范化、服务职工精准化、组织运转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赵亮亮. 国有企业工会推进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G集团为例[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22(2): 21-27.

[2] 关华. 强化工会阵地建设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5): 17-21.

[3] 李洋.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促进工会工作与中心工作高质量融合发展[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1): 9-11.

[4] 柳春. 新时代“职工之家”软实力构建研究[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4): 58-61.

[5] 朱志惠, 杨诗勇. 基层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逻辑——来自深圳工联会的改革实践[J]. 山东工会论坛, 2022(04): 12-25.

[6]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权益——深化上海工会改革实施方案解读[EB/OL]. http:∥wap.51ldb.com/shsldb/hq/content/017ad2f07726c0010000df844d7e124a.html,2021-07-23.

[7] 徐景一, 朱晨朔. 群團改革背景下地方工会改革模式比较研究——以上海、深圳两地为例[J]. 山东工会论坛, 2021(04): 32-43.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Staff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e

Union Positions in Central Urban Areas:A Case Based on the Service Station of the

Street Federation of General Trade Unions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Shanghai

Sun Yan,Zou Weimin,Shi Si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de Union,Shanghai,200082)

Abstract: Serving the workers wholeheartedly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all the work of the trade unions,and the street tow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bear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directly contacting and serving the workers. The trade union service front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s of Shanghai  is limited by space resources. It mainly realizes “maximizing the use of the site,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role” by constantly adding new functions and iterating new services in the existing service space. 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trade union service front has mov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setting up sites,opening websites/official accounts”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tage of “emphazising leading,strengthening services/func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develop construction guidelines,enhance capacity building,build a position cluster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development,and create a trade union service ecosystem.

Key words: central urban area;trade union front;service ecosystem

(责任编辑:潘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