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前
小儿手足口病 (HFMD)是近些年来临床较常见的主要表现为低热、手和脚底出现斑丘疹或丘疹性皮疹以及疼痛性口腔疱疹的传染性疾病[1],具有传播速度快 、感染性较强等特点。此病年龄较小的儿童好发,且夏季及秋季发病率高[2]。手足口病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是属于非包膜单链RNA病毒,大小为27~30 nm,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 A 组病毒,CA6、CA10、CA16 和肠道病毒 71 (EV71)。大部分小儿手足口病为轻症,患儿皮疹及口腔疱疹通常在 7~10 d内消退,症状消失,此病为自限性疾病, 绝大部分无后遗症。极少数情况下,患儿可能合并心血管、呼吸、血液、神经等系统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3]。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频繁爆发流行,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给个人和国家增加了经济和社会负担。当前小儿手足口病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本研究小儿手足口病通过健儿清解液联合蓝芩口服液药物治疗,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现归纳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7年 5月—2019年 9月天津港口医院儿科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270例。其中男童144例,女童126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0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 140例,男童75例,女童 65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 10岁,平均年龄 3.5岁;发热112例,出疹 140例,咳嗽 42例。对照组 130例,男童 71例,女童5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9.5岁,平均年龄 3.5 岁;发热117例,出疹129例,咳嗽38例。2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诊断标准全部患儿符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4]小儿手足口病轻型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2组儿童予常规治疗,加强营养,勤洗手,足够的睡眠,加强口腔护理。高热儿童加服退热药物治疗。对照组予蓝芩口服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05,规格:10 ml×6 支)口服治疗,每顿药量按患儿体质量(每公斤10 ml)计算,分3次口服;试验组给予健儿清解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江西金芙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36020612,规格:10 ml×6 支)联合蓝芩口服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9991005,规格:10 ml×6 支)口服治疗,1~2岁,每次5 ml;2~3岁,每次8 ml;4~8岁,每次10 ml,每天3次。2组均治疗10 d。
1.4 疗效判定标准统计儿童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部疼痛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疗效标准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4]。显效:饮食正常,无发热,手足疱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有效:饮食稍差,体温恢复正常范围,手足可见少许疱疹,大部分皮疹消退,口腔留有少许疱疹。无效:饮食差,体温不降,手足及口腔疱疹无变化,甚至增多。总有效率=显率效+有效率。
2.1 2组患儿疗效比较试验组患儿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儿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治愈时间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试验组的体温正常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咽部疼痛消退时间、治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症状消退及治愈时间比较
2.3 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2组均有少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呕吐、腹痛、腹泻均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短期均恢复正常。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肠道病毒71型引起,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常在世界各地爆发。多发生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底部出现丘疹性皮疹及口腔溃疡,皮疹也可以出现在膝盖、肘部、臀部。表现为斑丘疹或者疱疹。肠道病毒首先在口咽部复制,特别是扁桃体,导致病毒血症,在黏膜和其他器官中复制和传播,扩散到周围淋巴结,还可以扩散到多个器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肝脏和皮肤,引起症状。可伴有体温升高、流涎、咽痛、拒食、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少数患儿可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造成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较多,据统计含有20余种。手足口病常常通过粪-口传播,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飞沫传播。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呼吸道飞沫,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触摸带有病毒的物体如玩具、门把手、感染者的粪便等后触摸鼻子、嘴、眼睛均可以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不会被胃中的酸破坏,还可以在物体表面上存活数个小时。手足口病患者在感染该病毒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感染者的粪便排出肠道后病毒最长存活8周,故仍然具有传染性,抗生素对于这种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无效。
持续高热(39 ℃)超过3 d,肢体异常运动抖动、抽搐,呼吸急促,嗜睡,烦躁,行走困难均是重症的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最短48 h内,最长2周左右,平均3~5 d。手足口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发热管理和预防脱水是主要治疗目标。幼儿园通常是手足口病发生的主要场所。加强幼儿园晨检的筛查,加强手卫生,勤洗手,定期给玩具消毒,减少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停留的时间。良好的个人卫生对于防止手足口病传播极为重要,比如经常用肥皂或流动水洗手至少20 s,或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洗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高病原体分子检测水平,家庭及学校的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防护知识的广泛宣传和科普知识大量普及等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爆发及流行。
小儿手足口病属“ 温病 ”,疫邪毒侵袭小儿身体,犯于肺、心、脾脏,因小儿阴常不足,阻滞经络,肺胃壅热,内蕴三焦,湿热邪气伤及肺脾两脏,脾运失健,而见于口腔疱疹、咽痛、拒食,纳差等表现[5];湿热 、疫毒之邪熏蒸,发于机体四肢,尤其多见于手足,上熏达口咽,可有口中糜烂,咽痛,严重患儿可表现高热不退、头痛、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危重者可致患儿死亡。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除湿。
婴幼儿脏腑娇嫩,发育未成熟,与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健全,免疫功能容易失衡有关。感染病毒后,病情发展快,应早发现,早治疗。蓝芩口服液作为中成药,不含西药成分,瓶装口服液制剂, 成分包含黄芩、板蓝根、栀子 、胖大海 、黄柏等成分。通过对现代药理进行研究,表明板蓝根含靛甙、靛红、β-甾谷醇素,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利咽等功效[6],能够对抗多种病原体且作用显著,能够抑制多种病毒;栀子中的成分包含栀子素、栀子甙 、熊果酸素等[7],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抗多种病原体,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炎作用显著及快速恢复组织损伤;黄芩含黄芩甙、汉黄芩甙,能补气固表 、利水消肿 、托毒排脓,抑制多种细菌及病毒[8];胖大海清热利咽、润肠通便、清泻郁火 、开宣肺气,通过收缩血管,达到改善炎症作用,黄柏味极苦,具有泻火疗疮解毒、清热燥湿尤其除下焦之湿热的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蓝芩口服液利咽消肿、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效果明显[9,10]。蓝芩口服液纯中药制剂,有显著抗细菌及抗病毒作用,清肺胃蕴热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1,12 ]。蓝芩口服液对对枯草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柯萨奇病毒 、EV71病毒、流感病毒等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中医学研究证实,蓝芩口服液不但能够快速改善手足口病的症状,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增强体质,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13]。
健儿清解液含有6种主要成分。适合儿童口服,味甜,微酸。金银花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金银花成分包含绿原酸,绿原酸能够抑制炎症,调节免疫功能,不仅增强体液免疫还能够增强细胞免疫。菊花不但具有疏风、清热的功能,还有镇痛的作用[14]。连翘抑制病毒复制,对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显著[15]。苦杏仁镇咳平喘的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山楂具有调节肠道功能作用,降低胃肠道不适[16]。
本研究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咽部疼痛消退时间、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均较低。健儿清解液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确切缩短手足口病病程,缓解临床症状,而且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