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君 宋丽芹
摘 要: 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推动劳动教育切实落地的主要手段。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是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前提条件与保障因素,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选择过程,需要着力关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实践需要、中小学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导向需求、劳动教育价值内涵的根本遵循等方面的价值诉求。同时,需要从政策向度、社会向度、生活向度来规约与引导课程资源选择的方向。最后,应在满足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关照学生个体生长发展、多元主体协同互助以及挖掘校内外优势资源中,科学规划、审慎选择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关键词: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价值诉求;多重向度;策略指向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形成由宏观至微观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主题多元、形式丰富、内容适切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要求。课程是助推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切实落地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则需要关注“课程资源选择”这一前提条件。课程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没有课程资源的审慎选择,难以丰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形式与空间场域,难以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为此,本文在探寻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的价值诉求的基础上,从政策、社会和生活等多重向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尝试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指向。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的价值诉求
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选择要立足校园,并向田园、社园、家园广泛延伸,它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要能有所见识、锤炼品格、动手实践,这就要求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课程资源审慎选择,还应关照与明晰其价值诉求。
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实践需要
从马克思劳动学说出发,劳动创造人本身,是创立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重要基础。《资本论》鲜明地指出,未来社会的教育是将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的教育,这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路径。1 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本身便蕴含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底色,一贯坚持将“教劳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继承并发展马克思劳动学说。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的价值提升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2;并在“四育”的基础上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系的战略思想;同时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3。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指导,选择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劳动教育课程的首要一步,要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理论指导,在课程资源选择中一以贯之。
2.中小学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导向需求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指向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养的劳动者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多项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均指出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并阐明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4 对劳动教育目标的认识是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要遵循的价值导向,同时也是选择的标准与内部动力。为此,应牢牢把握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要求,选择能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助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3.勞动教育价值内涵的根本遵循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是主体科学地、能动地选择劳动教育资源的过程。对劳动教育的概念、本质等进行前提性反思,是正确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5,同时也是课程资源选择的前提。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6 劳动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有显著的推动力量。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形成育人合力,既可以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培育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也可以培育新时代所要求的“新”劳动课程资源。总体来看,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是撬动我国教育之中“唯分数”等顽瘴痼疾的新视点、新路径,对个人全面自由发展起关键作用。为此,不论是课程实施前资源的选择,还是课程实施中创生的相关资源的筛选,都需要基于个人对劳动教育价值内涵的准确认识与理解来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不仅要“选择”,还要“择优”。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的多重向度
课程资源选择是影响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效果的首要因素,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需要从以下向度加以考虑:
1.政策向度:聚焦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课程要求
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是引导、规范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关键尺度,中小学劳动资源选择应以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为主要向度。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7 劳动教育如果要把“劳动”与“教育”融合起来,课程资源选择便要能够为中小学提供实践支撑;同时,选择既要关注课堂内也要走出课堂外,既要关注校内资源又要关注校外资源,“要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1 除了结合实际,课程资源选择既要关注有形的物质形态资源,也要关注无形的精神形态资源。劳动者的追求思想和精神风貌是重要的劳动教育资源,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要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大力培育良好的劳动精神态度与风貌。
2.社会向度:关注多元化劳动形态的发展特点
随着劳动形态不断变化,传统的劳动形态有了新发展,信息技术背景下也诞生了新的劳动形态。“如何重新定义劳动正成为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2 劳动内涵在发展,同时影响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选择。只有立足社会的变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才能更具有周延性。
在信息社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媒介,将劳动与闲暇相融合的新的劳动形式诞生。这种新的劳动形式将人们的生活与劳动紧紧相连,线上教育、线上问诊、电子竞技等新鲜事物的出现已然将劳动的场域、边界模糊化,这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此外,还应该将视野投放到新兴产业之中,感受脑力劳动主导下世界的变化,培育学生的科学与信息素养。社会在不断变革,中小学生劳动课程资源选择要从社会向度出发,更新课程观念,既要筛选经典的劳动形式,也要为学生提供更有时代内容的课程资源,“将传统的劳动形式与新时代数字劳动相融合,如打扫清洁与智能机器人设计制作的结合、手工艺制作与网络销售的结合等,形成多主题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3,帮助学生在多样的职业体验中感受劳动形式的变化,形成对劳动精神、劳动价值的认识,成为新时代的新劳动者。
3.生活向度:培育新时代合格公民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的发生机制源于生产和生活,劳动教育课程是与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课程。4 从生活向度出发选择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经历,以学生为中心原点辐射到他人再到社会的一种向度。简单而言,是学生从学会服务自我到服务他人,再到服务社会所需要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要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从“服务个人”角度来看,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掌握必要的自我服务技能与生存生活技能是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基础。因此,在课程资源选择时,首先,需要关注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服务自我、树立自立意识与能力的劳动课程资源。例如,照料个人生活起居,如何整理学习用品等。其次,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服务自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后,要从“服务他人”的角度来选择课程资源。再次,要指向学生的校园劳动与家庭劳动,如班级、校园、家庭等学习生活场所的环境美化、卫生清洁、垃圾分类处理等,掌握烹饪、手工、收纳、栽培、DIY创作等简单的劳动技能,提升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中的参与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最后,还要考虑“服务社会”角度,学生最终要走出学校和家庭,走进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要通过劳动教育与实践参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资源选择时可以立足于志愿者服务、关怀型服务等方面。总而言之,从个人的独立自主到成为有担当奉献的合格公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
三、中小學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的策略指向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需要多措并举,既要充分考量课程本身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也要形成教育合力,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助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
1.以满足劳动教育课程需要为关键条件
满足劳动教育课程的需要,即根据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来选择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学校需要根据国家课程实施、地方课程实施以及校本课程实施的需要,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首先,需要满足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课程资源选择时聚焦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规划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根据目标去选择合适的资源。其次,需要满足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求。当前国家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已进行了顶层规划,那么就要依托劳动教育的内容需求,并且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视域,在满足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需求上丰富课程内容。最后,要满足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需要。课程实施是发挥课程资源价值的必要路径:一要满足必修课实施的要求;二要满足必修课的开齐开足;三要满足活动课程的要求。此外,为劳动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提供相关资源,也需要满足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需求。
2.以关照学生个体生长发展为基本逻辑
儿童特征是影响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科学性、进阶性的主要因素1,因此,在资源选择时要关照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亦即在资源选择时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要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爱好天性的课程资源。
在资源选择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段特征,将课程资源按照教育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适时提供给学生。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天性爱好,如小学阶段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资源,提升其可接受程度;而初中阶段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就要满足学生热爱探索、喜欢新事物等心理特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选择要关照学生个体生长与发展,将其作为课程选择自觉遵守的基本逻辑。
3.以鼓励多元主体协同互助为重要方式
协同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系统内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且形成协同效应,能够对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教育的完善和改进依赖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与支持,需要各个要素协同发力。因此,应统筹协调各主体,尤其是要善于挖掘学校周边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资源,并与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机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育人合力。2
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中,教师、家长、社区以及社会有关部门都应该主动作为,积极参与。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劳动教育的专门组织机构,统筹负责所在区域学校劳动教育事宜,实行专人负责制,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整体规划区域内的相关产业、基地,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校外场地。其次,教师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课程资源选择的重要主体。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秉持新劳动教育的理念,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中主动参与,审慎选择,发挥专业所长,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再次,家长是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的有效主体,家长可以根据学校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家务劳动的机会,帮助教师筛选适合学生劳动实践的日常性劳动课程资源。最后,社区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是学生成长的必要环境。社区中的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关爱型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等,可以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协助。
4.以挖掘校内外优势资源为遵循选择
学校选择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要立足本校,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主要是因校制宜,这也是校本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路径。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认识也揭示了校园的多样功能与价值,学校资源本身便具有教育性与实践性,能够满足劳动教育多样化、生活化与趣味化的开展要求。
在合理选择与利用本校劳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中小学校还需要以开放的眼光拓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选择的视域。“要构建系统性、发展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立体性、协同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3,首先,需要场域的扩大,例如,可以在社区、家庭、工厂,当然该场域也包括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其次,需要保证资源类型的丰富,“新劳动教育有新立场、新内容、新功能,同时也有新实践”。4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选择,在横向上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在纵向上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立足根本性、基础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将关注劳动教育的时代特点作为课程资源选择视域拓展的基点。
Sele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Value Demands,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Strategic Directions
JI Guojun1,2, SONG Liqin1
(1.Faculty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2. Institu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Curriculu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lement labor education and also the main means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The sele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guarantee factor for the thi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is the basic work of strengthening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s well. When selec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labor education in schools,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value demands of practical needs of Marxist labor concept in the new era, the guiding needs of the overall objectives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fundamental compliance with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Meanwhile, we should regulate and guide the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 selec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policy, society and and life. Finally, we should also have scientific plan and cautious selec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labor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take care of students individu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e with multiple subjects, tap the advantageous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schools, and fully demonstrate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cluding “building morality, increasing intelligence, improving health and educating beauty”.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resource selection for curriculum, value demands, multiple dimensions, strategic directions
基金項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0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促进初中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评价研究”(项目编号:CHA2002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姬国君,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河南大学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研究;宋丽芹,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质量评价研究。
1 李建民:《破除功利化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0日,第13版。
2 习近平:《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的讲话》,载新民网:http://shanghai.xinmin.cn/xmsz/2014/04/30/24194117.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10月28日。
3 习近平:《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载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2019-04/24/c_1124408709.htm,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10月28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6月26日。
5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人民教育》2017年第9期,第45-48页。
6 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年第2期,第57-63页。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6月26日。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6月26日。
3 班建武:《信息社会劳动形态的变迁与劳动教育的新课题》,《中国德育》2019年第2期,第36-39页。
4 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年第2期,第57-63页。
5 侯红梅,顾建军:《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2期,第4-11頁。
1 陈云龙,吴艳玲:《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第8期,第6-10页。
2 陈云龙,吴艳玲:《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第8期,第6-10页。
1 王慧,王晓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检视与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36-45页。
2 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第2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