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三产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

2023-06-15 20:45:46邓雅梦魏风劲
商场现代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数字经济

邓雅梦?魏风劲

摘 要:新时代“三农”问题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联系日趋密切。本文基于2014-2020年武陵山片区面板数据,利用测算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三产融合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何以赋能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发展,对其直接驱动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加以考察。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结论的总结:(1) 数字经济对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直接驱动效应;(2) 数字经济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发展产生促推作用;(3) 武陵山片区自身在数字经济发展和三产融合发展两方面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前者对后者的驱动效应也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重新审视新时代“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经济;三产融合;武陵山片区;新时代“三农”问题

一、引言

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决策部署,同时表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并行不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关键词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改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由此,“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融合,本质上属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嵌入乡村社会,农村产业融合趋势随之加速推进。关于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系,姜长云认为,基于数字经济的实质即为产业融合型经济这一事实,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必然打上数字经济发展的烙印。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已然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动力之一,而数字赋能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和内在逻辑理应从数据价值赋能、数字技术赋能、网络载体赋能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数字经济的融入,不仅是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也是最为基础的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在农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发展思路,由此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加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重要的发展动力,对其作用机制和内在逻辑的研究也可以依循上述三个维度。

综上而言,已有研究将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均作以系统化梳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即数字经济赋能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对于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也已初步形成体系。然而,数字经济何以赋能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其产生效果如何?除文旅、农旅等产业融合之外,基本的三产融合程度如何?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着何种角色?一系列具象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推理与验证。已有研究关于民族地区三产融合中存在的本质问题以及数字经济的助推机制尚未作以系统化分析。因此,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的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旨在探索逐步“潜入”乡村的数字经济对其驱动效应以及具体作用机制,为民族地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数字赋能新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在新经济形态下由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振兴,进而助力并服务于具有更深意涵的新时代“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向善向好发展。

二、实证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鉴于县(市、区)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数据的不可获得性,本文将研究区域扩至武陵山片区所涉各市州,采用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2020年武陵山片区各市州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普惠指数》等资料。其中,农业生产投资力度由“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所得、资金投资水平由“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所得、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就业占比由“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员数量/总人口”计算所得、研发强度由“R&D经费/GDP”计算所得,部分R&D经费取自于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官网新闻、《贵州省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统计公报》,部分农业生产投资力度和资金投资水平数据由于信息缺失,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数据的完善。

2.变量说明

(1) 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要素,引发了诸多学者对“新三农”问题的重新思考,在此笔者称之为“新‘新三农”问题。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考究“新‘新三农”问题的本质的重要前提,本文参考卫平等(2022)、何雷华等(2022)学者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2) 三产融合度水平评价

本文借鉴谭丹和洪贤泰(2019)关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评价的研究,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来测度产业集中度,其模型如下:

(1)

式中:X为产业总规模,Xi为第i产业规模,Si为第i产业占有份额,n为产业数。

学界对于产业融合度HHI值的划分标准基本统一(如表2所示),依照谭丹等学者的观点,HHI值越小,代表融合度越高,HHI值越大,则代表融合度越低。

(3) 中介变量

借鉴戚聿东和褚席(2022)的研究,本文将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其中技术创新水平使用加权专利授权量来衡量,人力资本的计算沿用受教育年限度量法,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2)

式中:i=1、2、3、4、5、6,分别表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以上。Hit为t年人力资本总存量,Lit为t年第i学历层次从业人员的人数,hi为第i学历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學制)。

三、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直接效应分析

在确保不存在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之上,本文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的计算,获取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标X,同时纳入控制变量人力资本(Edu)和城市化水平(Urban),进行面板固定效应的基准回归,回归模型如公式(3) 所示,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3)

式中:i=1、2、3…N,表示N个个体;t=1、2、3…T,表示已知的T个时点。Yit表示被解释变量对个体i在t时的观测值;Xkit是第k个非随机解释变量对于个体i在t时的观测值;k表示待估计的参数;uit是随机误差项。

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否纳入控制变量人力资本(Edu)和城市化水平(Urban),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对三产融合度的影响均较为微弱,回归系数分别为0.033和0.038,然而值得关注且更为重要的结果则是纳入控制变量之后的积极变化。具体而言,在纳入人力资本(Edu)和城市化水平(Urban)两个控制变量后,自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X)对三产融合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到强化,回归系数由0.033提高为0.038,拟合优度R2也从0.836提高为0.985,从模型(1) 到模型(2) 的一系列变化说明相较于随机效应模型而言,固定效应模型更加适合此次基准回归。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进一步对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加以探讨,表3模型(2) 所示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均对三产融合有正向促进作用,相较于城市化水平而言,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具体而言,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0.143)显著高于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0.001)。究其根本原因,相关政策推动和武陵山片区实际行动相结合的正向效应至关重要。教育扶贫是解决武陵山片区贫困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都在强调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这就为教育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提供了契機。近年来,武陵山片区高度重视人才高地的建设,《恩施州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大生态、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重点人才开发行动,人力资本发展与产业发展方向渐趋一致。对比而言,武陵山片区内各县市区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水平偏低,城市化发展与三产融合趋势匹配度较低,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化水平对三产融合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2.中介效应分析

从数字经济发展对三产融合的直接驱动效应来看,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两个变量之后,数字经济发展对三产融合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即数字经济发展何以促推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换言之,数字经济发展促推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一方面,前已所述,人力资本发展与三产融合趋势步调基本一致,而数字经济发展必然助推人力资本提升;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与三产融合紧密相关。综上而言,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或将作为中介变量在数字经济发展对三产融合的驱动中发挥中介作用。表4所示的分析结果最终验证了上述部分观点。

模型(3) 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提升具有促推作用。在纳入人力资本这一中介变量之后得到模型(4) 所示回归结果,人力资本对三产融合度的回归系数为正,数字经济发展对三产融合度的回归系数同样为正,且回归系数(0.022)小于基准回归模型(2) 中所得系数(0.038)。加之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置信区间为-0.021~-0.002,由此进一步验证了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同理,可以结合模型(5) 、模型(6) 以及模型(2) 验证技术创新产出的中介效应。

结合前文将人力资本作为控制变量时对其进行的回归结果分析,武陵山片区人力资本,尤其是在校教育人力资本,其发展动向与产业发展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例如近年来大力提倡的文旅产业和康养产业,这些较为经典且在不断转型升级的产业亟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输入。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倡导培养专业型人才,不仅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为国育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也体现在武陵山片区教育事业采取的实际行动中——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各项科研基地的设立以及“政产学研一体化”新型乡村振兴智库平台的建设。从数字经济发展对在校教育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来看,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铜仁市凭借“1234567”大数据发展②思路已打出数字经济发展的全新样板,就社会效应而言,这一发展思路成了人力资本的孵化器和倍增器。无独有偶,自2019年以来,湖北省恩施州的利川市也依靠一群年轻人修起了“数字高速路”,依此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在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更多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在校教育人力资本的提升。综上而言,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对三产融合发展发挥驱动效应,还能通过人力资本的提升促推三产融合发展。

从表4模型(6) 所示结果来看,技术创新产出虽然具有中介效应,但其作用不及人力资本,其潜在原因可能与武陵山片区当前乡村技术化转型程度有关。具体而言,作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脱贫地区的综合体,武陵山片区技术转型仅限于基础性技术,尚未实现从“0”到“1”的突破,即便片区内部分市州具有“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及“三区两地”的发展定位,但总体而言,技术开发所需资金和项目仍然比较欠缺。这种较低水平的乡村产业技术转型虽然带来较多的技术创新产出,但最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对三产融合发展的推动力明显不足,并且数字经济发展直接带来的更多是高新技术。

3.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实证结果常常由于某些特定变量的纳入而出现结论的不可靠性,本文将此次样本的取值区间从武陵山片区所涉各市州划分为湖南片区、湖北片区、贵州片区、重庆片区四个地区,对其分别进行计算取值,进而展开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所得结果可以发现,改变样本取值区间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贵州片区三产融合度的驱动效应最显著,其次是湖南片区、湖北片区、重庆片区,相较于武陵山片区所涉各市州总体范围,四个片区的回归结果在参数估计、显著性水平两方面略有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系数的正负性尚未发生改变。依此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三产融合度的驱动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分析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分析所得总体结论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四、结论与讨论

1.结论

本文基于对新时代“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思考,以产业振兴为解决问题的总体方向,确定武陵山片区这一研究对象,并明确2014-2020年这一研究的时间范围,深入探讨其数字经济赋能三产融合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机制。研究的主要结论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两个因素之后,数字经济发展对三产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直接驱动效应;第二,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三产融合发展产生促推作用;第三,武陵山片区自身在数字经济发展和三产融合发展两方面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前者对后者的驱动效应也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2.讨论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新时代“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在乡村地区的出现成为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这一驱动效应又对“三农”问题追根溯源,与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产生契合之处,这就意味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逐渐走向全新的高度。就本次研究結果而言,武陵山片区数字经济发展势能较弱且存在地区间不均衡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本文在将武陵山片区看作一个整体进行作用机制分析时出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回归系数较小的现象,其本质问题是武陵山片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三产融合发展的驱动作用较小。研究后期将武陵山片区划分为湖南片区、湖北片区、贵州片区和重庆片区四个片区,通过对四个片区各自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部分片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回归系数显著增大,究其根本,仍然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要解决武陵山片区数字经济发展势能较弱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根本在于现金资本、技术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引入与均衡匹配,此外,虽然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二十大报告都在强调农业强国、产业大村等的建设,但真正的政策实施力度仍然有待考量,其关键点在于政府的合理干预。就上述观点而言,武陵山片区地方政府由于现金资本、人力资本等各项资本不足,其协调能力、政策与时俱进的能力也稍有不足,如何重新审视自身的引导力成为武陵山片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当前武陵山片区存在乡村产业技术转型困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才的匮乏、资本运营能力的欠缺以及地域空间的有限性。“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然而对于武陵山片区而言,地域空间的有限性禁锢了部分当地人的创新性思想,加之各类人才流失严重,对于国家专项资金的注入、项目的倾斜以及发达省市开展的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等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较少“能人”能够担此重任。对此,提高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对于武陵山片区甚至是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而言,在培养各类人才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其乡土意识——即故乡情结、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意识,使其在留得住优势资源的同时也留得住各类人才。而正在不断建设的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民族地区绿色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基地恰恰能够实现如此一种培养模式。

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新‘新三农”问题重视乡村产业的数字化渗透以及产业链延伸,旨在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乡村产业进一步振兴,由此促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方位振兴,进而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思想与技术从仅仅作用于发达地区、非民族地区,发展为全面渗透到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

注释:

引用成果为: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19卷第4期,第1401-1418页。

即探索“一条新路”,按照“两个坚持”,坚持“三个不搞”,强化“四个统筹”,实施“五一工程”,实现“六个驱动”,突出“七个抓好”。

作者简介:邓雅梦,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研究、数字经济与数字乡村建设;魏风劲,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吉首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三产融合数字经济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齐鲁周刊(2017年11期)2017-04-07 15:12:54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绿色科技(2016年24期)2017-03-30 15:58:55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6:03:46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研究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5:26:22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