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刍议

2023-06-15 05:28田靖高婷婷
西部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田靖 高婷婷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契合意识形态工作价值向度,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云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解兴趣浓郁化、融入机制稀缺化、融入需求多元化等特点。其路径是:通过课堂进行分层次教育教学,通过校园文化进行多角度浸润,通过实践教学多途径开展体验,建立“红色旅游+课堂、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7-0010-05

“红色”是一个政治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相继爆发,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后成立,“红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1]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何为“红色文化”,学界至今并无统一说法,其主要争议集中在红色文化所属的时间跨度和包含的具体内容。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学者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在统一,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2]。本文所指“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3]。为确保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在善用“大思政课”背景下,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应积极挖掘地方社会资源,特别是探索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契合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向度

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意蕴深刻而丰富,革命前辈历经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历程所锻造的革命传统文化,承载和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蕴含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巩固意识形态工作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革命遗址、历史人物、红色器物以及红色故事无不体现着鲜明的政治属性,见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为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于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抵制和回应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挑战有着积极的作用。云南高职院校将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既契合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向度,又符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二)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质量水平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推动红色旅游内涵式发展。”[4]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天然阵地,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先选择[5]。如何发挥好蕴涵丰富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功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思考的时代课题。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6]。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又可以涵养家国情怀,还可以激发爱国情、报国志。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元素,让红色故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对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思想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推动云南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云南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全省共有革命遗址1903个,其他遗址362个,总计2265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7]。相对于丰富而庞大的红色文化资源市场,云南红色文化旅游人才仍很紧缺,地方红色文化宣传讲解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整体偏低[8],无法满足云南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不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人才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保障,讲好云南红色故事,助力云南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云南旅游类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以云南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为切入点,探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既回应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这一育人要求,又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这一新时代要求,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模式,更有利于推动云南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了解广大师生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和兴趣点,课题组对云南省20多所高职院校7208名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整理,发现广大师生对云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了解兴趣浓郁化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71.1%的师生表示非常有兴趣了解云南红色文化,有20.2%的学生表示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及周边的红色文化。在是否喜欢将学校相关课程或活动融入云南地方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调查中,表示喜欢的占72.4%。对云南地方红色文化的学习了解,会有哪些促进作用,认为可以涵养家国情怀占80.2%,能够汲取爱国奋进力量占74.3%,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占81.0%,可进一步了解云南家乡历史占80.5%,可锤炼公民道德品质占60.0%,能够丰富体验增长见识占66.9%。可以看出,广大师生对云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兴趣是浓厚的,但目前缺乏有效的了解途径,红色基因传承的方法和路径以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如何充分发挥,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融入机制稀缺化

云南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云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在对是否去过云南红色景点的调查中,表示仅去过1-3个的占53.3%,从未去过的占25.3%。在对被调查对象所在学校是否开设有关于云南红色文化相关课程的调查中,有近92.2%的高职院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在云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必要融入云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中,有近79.4%的高职院校师生回答是正向的。近年来,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研究路径探析日益增多,其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不言而喻,但红色文化因有着较强的地域属性,在其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多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同质化等特点,存在着系统性不强、内涵挖掘不深、融入载体不足、融入方法单一、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融入效果不佳等问题[9],实践育人效果有待提高。

(三)融入需求多元化

在哪些课程可以融入云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相关内容的调查中,思政课占21.7%,旅游类相关课程占23.6%,文化类相关课程占6.6%,以上课程均可融入占48.1%。在什么阶段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相关内容时,有42.0%的师生认为在大学一年级较为合适。除通过相关课程进行地方红色文化教育外还可以进行哪些教育,编写《地方红色旅游知识读本》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占45.2%;组建红色文化讲解团,组织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占74.0%;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暑期“三下鄉”等活动开展实践教育占68.0%;开设选修课或利用第二课堂加强红色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占54.7%。因此,深度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价值,利用其教育因子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题中之义。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进行思考。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强大的文化内生动力,利用其教育因子探索开展全方位、广角度、多领域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方式,应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注重立体式、多元化方式利用,注重由传统到现代、由静态呈现到动态转换进行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红色旅游+课堂、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三维一体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帮助学生吸取红色营养,补足精神之钙,推动其释放出不可替代的育人活力。

(一)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分层次进行教育教学

一是利用思政课主渠道,多渠道融入课堂教学。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需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自觉担负起弘扬红色文化的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注重“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使思政课堂兼具一定的理论深度、思想高度和情感温度[10]。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真实可信、鲜活完整的内容资源,透过历史的窗口,可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和领悟。在教学内容上,思政课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挖掘云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深刻剖析提炼其内在的精神价值,积极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找准结合点,通过集体备课或教学研讨等方式,使思政课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巧妙衔接和有效渗透,确保将课程内容讲深、讲透、讲到位[11]。在教学设计上,增加云南地方红色文化教学模块,采用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生动再现云南地方红色文化,以接地气的方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思政课与专业课不是两座“孤岛”[12],两者相互渗透可发挥1+1>2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尤其开设有旅游类、历史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应当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为抓手组建教师团队,积极构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体系,着力挖掘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红色文化思政元素,选取部分专业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可围绕云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和主题创作,设计云南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艺术表演专业可深入挖掘云南地方红色文化故事,用歌曲、舞蹈、小品、话剧等形式,生动展现云南红色故事。导游专业可在《云南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融入云南地方红色旅游知识,定期组织开展云南红色旅游导游词讲解大赛等。景区管理专业可按类别收集云南地方红色景区资源,以历史为视角全方位了解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故事、代表人物,整理编写《云南16州市红色旅游讲解词》,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研学旅游专业可组织开展云南地方红色旅游线路设计活动,通过多途径探索使学生在人文历史、思想境界及专业知识上获得多重收获,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道德滋养和价值塑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是开设选修课,用好学生第二课堂。坚持理论学习与自我内化相结合,利用选修课、学生第二课堂将云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融入学生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实现红色基因的植入与传承,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小我”与“大我”,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好云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出的红色精神和人物故事,以人格感染人格,用行动影响行动,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爱国力量和奋进精神。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分地域编写云南地方红色文化故事校本教材,供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生团课、党课及选修课使用,把革命传统精神嵌入学生心间,使学生在地方红色故事的熏染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以校园文化为着力点,多角度进行文化浸润

一是引领红色思潮,发挥活动载体功能。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增强校园红色育人底蕴,文化建设理应凸显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地位,通过修建校园红色文化长廊,维护好以红色为主题的灯杆道旗、橱窗、宣传栏,创作设计红色主题雕塑,探索建立校内红色旅游思政教育示范基地,创建红色校史及地方红色文化展馆。积极策划将红色文化尤其是地方红色文化与学生社团、文艺展演、书法、摄影、合唱、演讲与朗诵等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有机融合,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红色文化育人良好氛围。采用“红色故事会”及“我心中的红色英雄”演讲、“党史百年  历史瞬间”影视作品展等学生喜爱的情景化、故事化方式,打破时空局限,让学生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让同学推荐红色景点网红打卡地、分享红色旅游攻略等,指导学生拍摄微电影、短视频、制作Vlog,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云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红色专题讲座,以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引领师生双向交流互动,浸润强化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创新表达方式,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功能。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13]。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当前,云南省各地兴起红色旅游热,高职院校教师要因时而变、因势而新、顺势而谋,善用“网言网语”,创新网络表达方式,发挥校园官方微信、网站、视频号、抖音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作用,通过链接国内权威网站,积极向学生推送红色文化知识,打造多元立体的红色文化线上宣传模式。强化“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平台的推广使用,打造富有正能量且积极健康向上的红色网络文化,筑牢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新媒体平台助力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360°VR实景拍摄制作,全景式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通过小程序发布,让师生足不出户即可轻松游历革命遗址,感受革命精神和红色历史文化魅力,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新媒体网络平台使原本散落在云南16个州市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连成线、形成片、构成网,探索形成集可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于一体的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实景教学内容,使那些鲜为人知的云南革命遗址拂去尘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里“活”起来。

(三)以实践教学为发力点,多途径开展实践体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標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云南是一块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多次经过云南,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只停留在“照片中、书本上和视频里”,其扁平化、同质化的教学模式固然会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为此,要突出实践教学,务求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行走的红色课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多渠道有机结合,开展行走的红色课堂。利用重大活动或重要节日,如入学教育、新生军训、“青马工程”培训、入党仪式等,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亲身接触并感受革命历史现场,聆听革命历史故事,激发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使西南联大旧址、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艾思奇故居、王德三王复生故居等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组织学生赴实地身临其境地学习,接受红色文化资源的洗礼和熏陶。引导学生参与讲解、领悟红色文化故事,如聂耳与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拉近学生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距离。

二是身体力行去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云南各族儿女光耀千秋的历史岁月,蕴涵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旅游类院校师生身体力行去挖掘、去学习、去纪念、去传承。旅游类高职院校有着天然的实践教育优势,相关专业可利用课程实习、岗位实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与地方文化和旅游局联合、进行校企定期合作,组织学生到云南各州市的红色遗址、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红色景点开展红色宣传讲解员志愿服务,使学生在红色地标中致敬历史、在红色故事中感悟初心使命、在精神谱系里接受洗礼。学校团委可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以“追寻红色印记”为主题,开展云南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积极开展文旅IP赋能云南红色景点智慧旅游项目,引导学生接受云南红色文化浸润,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自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落实好党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高职院校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增强学生获得感入手,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召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应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红色旅游+课堂、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三维一体的路径探析,注重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相结合,在育人过程中凸显地方特色和职业特点,使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善用“大思政课”的格局背景下,为进一步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价值和教育功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张寒梅.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传播创新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渠长根.红色文化学科建议刍议[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2).

[4]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D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5]钟莉华,曾悦.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山西青年,2020(12).

[6]刘云鹤.新媒体时代红色旅游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21.

[7]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场发布会[DB/OL].

http://www.yn.gov.cn/ynxwfbt/html/2022/zuixinfabu_0621/4719.html.

[8]李保玉.云南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百色学院学报,2019(3).

[9]赵蓉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9.

[10]张蓉.五红育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路[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11]窦金焕,陈芳,庄倩琳,等.云南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对策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

[12]陈智慧.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21(15).

[13]李政葳.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光明日报,2022-09-01(10).

作者简介:田靖(1985—),女,苗族,贵州务川人,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高婷婷(1986—),女,汉族,重庆人,单位为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