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邱玉
舒婷是中国现代诗坛“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歌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邃,呈现独树一帜的美学风貌。舒婷常使用具有多重审美意蕴的意象,从自身体验出发,用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的笔触表现自我的情感世界,将具体物象注入真挚的情感,给予读者丰富的心灵体验。在众多意象中,舒婷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极具审美价值。
自然意象是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中国当代诗歌依托于传统中国文化对自然世界的体认,仍然保留着对自然的爱护,自然世界依然是诗人写作的源泉。舒婷即是一例,在其诗集《舒婷的诗》一百三十一首诗中,有六十四首写到了自然意象。这其中既有水杉、杜鹃、鸢尾花、百合、水仙、芒果树等植物意象,又包括太阳、月亮、星星、大海、云朵等景物意象。这些鲜明生动的意象被组合在了舒婷的诗歌中,并注入女性诗人独有的细腻情感,最终使得这些常见的意象顿时鲜活起来,贴切地传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一、舒婷诗歌自然意象的分类及表现方式
关于意象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方式。从意象与修辞的关系和意象的表现功能方面看,意象大体可以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种。在舒婷的诗歌中,有的意象是用来描绘景色、烘托氛围或营造意境,而有些意象便是在反复描绘中成为象征性意象。
(一)描述型意象
描述型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意象,为全诗场景铺垫所需,是诗人对眼前景物通过深度知觉而形成的较为符合当前心境与情境的意象。
舒婷诗中所出现的描述型自然意象通常是家乡常见的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如“芒果树长高了/退休的伯伯给它浇水/女人在它身上晒棉被”(《芒果树》)。舒婷在诗中如实地呈现芒果树的生长状态,还在诗中写到老伯给芒果树浇水,女人晒棉被这些日常化的场景,让人体味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给二舅舅的家书》中,诗人笔下的玉兰花、枇杷、木瓜都承载着故乡的记忆:“街那边玉兰花开时/厦门故宫路老宅飘满香味/香了一盒黄黄的旧照片/照片上二舅舅理个小平头……木瓜老了,果实越甜/你儿时练杨家枪/令它至今伤痕累累/外婆老了,思念更切/糊涂时叫人买贡糖,买/阿昌仔最爱吃的咸酸梅……”在一片玉兰花香中,诗人将读者带到旧照片之前,引出二舅舅的出场,嗅觉与视觉的交织转换,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木瓜树上留存着二舅舅练杨家枪的痕迹,游子却迟迟未归,颇有一番“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味。
(二)比喻型意象
比喻型意象是把“不可明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叶燮《原诗》)通过比喻传达出来,是以一个具体形象的意象比喻要表现的意象。例如,“你支着下颌,像吊钟花/在纤茎上垂首沉思”(《银河十二夜》),舒婷以吊钟花之婀娜多姿衬人之风姿绰约;“黑眼睛妻子/坐在门槛上哺乳/发辫紧紧盘在头顶/有如一朵结实的向日葵/微笑着转动着”(《放逐孤岛》),舒婷将盘着发辫的“黑眼睛妻子”的头顶比作是“向日葵”,比喻生动形象。再如,“你的名字是一只/熟苹果/无枝可栖/妻的贝齿轻轻咬啮/娇儿的发火手枪瞄准,倒下/小数点后面的政府官吏/揭去一层层包装物/被蝉歌、云袖、泉足打印过的灵魂/在夜间擂击四壁……多汁的岁月无几了/芽/渴死在你蚌一样紧闭的核里”(《国光》)。诗人将“名字”比作“一只熟苹果”,生动地表现出了“国光”无处栖身的生活处境。“妻的贝齿轻轻咬啮”“娇儿的发火手枪瞄准”,以及作为“小数点后面的政府官吏”的单调、刻板的事物,都形成一层层包装物,禁锢着灵魂。
舒婷还善于运用人格物境化的方式,赋予人以自然物的特质,使情绪表达得更准确、生动,如《日落白藤湖》:“在湖漪的谐振里/我颤抖有如一片葉子/任我泪流满面吧/青春的盛宴已没有我的席位……”时代的浪潮就像是“湖漪的谐振”,青春已经逝去,“我”就像是水中飘零的叶子一般,不知何去何从,一种巨大的失落感笼罩全诗。
(三)象征型意象
黑格尔曾对“象征”一词做了解释:“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意义的表现。”(《美学》)换言之,象征就是把一种意念附加在某物或符号上,使之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些固定型的意象因长久以来的书写传统,其象征意义本身就比较固定和明确,如百合花具有“纯洁”“高尚”一类的象征意义,这在徐志摩《天神似的英雄》和席慕蓉的《镜前》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舒婷诗中的百合花也延续了这一意义,“现在,让他们/向我射击吧/我将从容地穿过开阔地/走向你,走向你/风扬起纷飞的长发/我是你骤雨中的百合花”(舒婷《“?。!”》)。这首诗展现了主人公由探问到证实、肯定,最终作出抉择的心理过程。末尾两句“风扬起纷飞的长发/我是你骤雨中的百合花”,以百合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写出了一个无视世俗、勇敢献身的女性形象,从容而庄严,飘逸而悲壮。
有些则需要根据诗意及诗人当下的心境去理解。在不同的心境中,诗人会选择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抒写感悟。就如《向北方》中所写的:“一朵初夏的蔷薇/划过波浪的琴弦/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乌云像癣一样/布满天空的颜面/鸥群/却为她张开洁白的翅膀/去吧/我愿望的小太阳/如果你沉没了/就睡在大海的胸膛/在水母银色的帐顶/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让我也漂去吧/让阳光熨帖的风/把我轻轻吹送/顺着温暖的海流/漂向北方。”诗歌第一节是由波浪、蔷薇、天空、鸥群这几个自然景物构成的意象群,诗人并没有很明显地表现出主观情感。在第二节,诗人则转而赋予这组意象以主观情感。“去吧/我愿望的小太阳”,诗人所描写的,不再是一朵无由飘零的蔷薇,而是她情感的象征—“愿望的小太阳”,“愿望的小太阳”冲破乌云,向着鸥群的召唤开始远航,诗人的心境也由阴郁转为明朗。
二、舒婷诗歌自然意象的审美内涵
(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舒婷在谈到她的诗歌创作时说:“对事物一触即发的敏感,纯粹语言防不胜防的突袭,是我与诗最重要的亲缘……写什么?怎样写?内都听从心不可抗拒的召唤,永不背叛的唯有语言,星星点点分布在经验的土壤里,等待集结,等待惊蛰。”诗人意象的应用是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情意的传达。在诸多自然意象中,舒婷尤其热衷于对大海、树意象进行描绘,这其实是对个人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的肯定,对个人独立和理想追求的表现。
1977年后,人们都希望解放自我、实现自我、呼唤平等和自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舒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怀着对女性的关怀,写下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致橡树》是舒婷的名篇,一经发表,即在整个诗坛引起了巨大轰动。舒婷在一开篇便采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意象,对传统的依附型爱情观进行否定,并提出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双方平等、独立而又深情相依,共同成长。“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和“你”之间姿态可以不同,“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但必须都是“树的形象”。只有这样,“我”和“你”才能实现在人格价值上的各自独立,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扶持。舒婷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致橡树》中的确包含着一种爱情的观点,但它的文本内涵远不止于此。它不是为爱情而写,对象也不是向爱人倾诉,而是要表达一种自由独立的人生观。”舒婷在表达理想爱情观的同时,着重强调的是女性的独立人格,希望女性是作为“自己”而存在,消解了禁锢在中国女性身上的传统人格文化,充满独立自由的现代意识。
在舒婷的诗歌中,“树”意象一直作为一种向上的生命象征而存在。她运用传统的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外物与内在情感、思想之间的某种相通之处来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在《白柯》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白柯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品格的赞颂。
(二)对生命的感悟
自然之美、植物蓬勃的生命力向来是诗人所赞颂的内容。舒婷诗中写了一系列的微小但富有生命力的花草意象,赞颂它们蓬勃的生命力,如杜鹃、三角梅、仙人掌、水仙、皂香草等;有些诗甚至直接以花草为题,如《日光岩下的三角梅》《会唱歌的鸢尾花》《水仙》等。从《皂香草》一诗中我们可以窥见舒婷内心对植物顽强生命力的赞颂与爱护:“仅仅是背景音乐/你本无须如此全力以赴/报岁兰已舞到脱衣/萎软在自己的脚跟/郁金香风干最后一段华彩/扇形打开/以版画手姿/引岁月临窗张望/瓶花的室内乐早已谢幕/你是袅袅余音/把春天延长到初夏……”诗人开篇便连用报岁兰和郁金香两种植物意象,将这两种意象拟人化。瓶花已经凋谢,皂香草却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皂香草的生命在一点一滴地消逝,但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坚持为这世界留下“袅袅余音”。诗人借皂香草的自然属性抒发了一種对顽强的生命人格的崇敬与向往。
舒婷在对自然意象进行书写时也表现出对被异化生命的关注,这体现在《神女峰》和《惠安女子》等诗歌中。传统观念中的神女峰是贞节的化身,舒婷对此发出了疑问:“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对天下所有女性的强烈质问,也是对生命人性的呼告。“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神女峰实际是一个被异化的妇女形象,虽可以作为封建礼教的祭品而为人礼赞,但永远也不能享受到生命的欢乐。所以,诗人最后发出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感慨。舒婷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舒婷呼唤的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她鼓励女性冲破传统道德律令所赋予的精神桎梏,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追求生命本体的自由和解放。
(三)挣脱人生困境
舒婷精神的迷惘、对现实的困惑,通过“海”意象表达了出来,并且表现出一种与困境对抗、搏斗最终走出困境的精神气概。
舒婷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把大海作为一面照清自我与现实的镜子,表达自己不畏风雨,愿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如《致大海》中:“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从海岸的山岩/多么寂寞我的影/从黄昏到夜阑/多么骄傲我的心。”寒冷、孤寂的意象是诗人心境的外化,现实的生活状况与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让诗人内心觉得焦躁苦闷。面对生活的困境,舒婷是选择沉沦还是突围?她在《致大海》中给出了答案:“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即便生活与理想暂时无法两全,诗人希望自己像疾飞的海燕一样,勇敢地面对风浪,永葆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
海就这样负载着诗人生命的希望和追求。“它是少女怀中的金枝玉叶/也和少女的心一样多情/残忍的岁月/终不能叫它的花瓣枯萎。”(《珠贝—大海的眼泪》)“珠贝”,已成为诗人强烈情感的载体。诗人对珠贝的肯定,便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然要像珠贝的形成过程一样,忍受无数痛苦,也正因为如此,“风凄厉地鞭打我/终不能把它从我的手心夺回”。信念在磨难中变得越发坚定。舒婷在诗歌中借助“海”意象表达了她克服磨难的决心,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也是她对人生困境的一种挣脱。
舒婷作为我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对我国现当代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舒婷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带给人们很多的思考和幻想空间。立意新颖且形象鲜明的《致橡树》和《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等诗篇包含着诗人对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植物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蓬勃生命力的赞颂;在《神女峰》等诗篇中,表现出了诗人对异化生命的关注;对“海”意象的描绘则是诗人在面对生命困境时所显示出的勇敢、豁达的心境。这些都是舒婷在诗歌创作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化与精神,值得我们细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