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平 扈祚雁 成 斌 方 灵 郝双朋
长沙医学院附属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省湘潭县 411100
分娩疼痛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的规律性收缩产生的疼痛感,通常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对产妇的生理功能也有不良影响,并可能影响到母婴结局。因此,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镇痛干预,对于产妇的正常分娩过程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进展以及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多种麻醉镇痛方式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且不同的镇痛方法镇痛效果也各有差异[1]。既往临床常用连续硬膜外腔麻醉镇痛,但存在着疼痛缓解慢、镇痛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而蛛网膜下腔麻醉即腰麻,则能通过麻醉药物阻断患者的脊神经根,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挥强烈镇痛作用[3]。且布比卡因为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具有起效快、麻醉作用持续时间长、安全性好等特点,而吗啡为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明显[4]。为此,本文中以无痛分娩产妇为对象,分别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单次腰麻和硬膜外连续麻醉进行镇痛干预,评估对产妇的镇痛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行无痛分娩产妇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1.21±8.01)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17±1.26)周,体质指数(BMI)20~28kg/m2,平均BMI(24.67±2.98)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1例、Ⅱ级24例,分娩史:23例、流产史17例;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31±8.98)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76±1.01)周,BMI 20~28kg/m2,平均BMI(24.89±2.91)kg/m2,ASA分级:Ⅰ级45例、Ⅱ级20例,分娩史:21例、流产史19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1)均为在我院行无痛分娩的产妇;(2)年龄20~40岁,均为单胎足月妊娠状态;(3)患者经评估对腰麻、硬膜外麻醉等方式能耐受;(4)患者对布比卡因、吗啡等镇痛药物无禁忌证;(5)患者知情研究主要内容并自愿参与;(6)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学批准。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2)精神状态异常患者;(3) 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患者;(4)评价指标收集不完整患者;(5)中途自愿退出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单次腰麻镇痛,当产妇宫口开大至3cm且出现规律宫缩时,对产妇给予支持性吸氧,开放外周静脉,并连接STAR8000E型心电监护仪(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公司)后,取左侧卧位接受镇痛治疗,且双膝向胸部呈弯曲状,腰麻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于L2~L3或 L3~L4椎间隙穿刺置入腰麻针,针尖穿至蛛网膜下腔,确认穿刺针尖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抽出针芯后有脑脊液流出时,此时通过穿刺针向蛛网膜下腔注入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国药准字H37022106,规格:5ml∶25mg)2.5mg+硫酸吗啡注射液(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15,规格:1ml∶10mg)10mg的混合液,操作完成后,退出穿刺针,并让产妇保持平卧位5~10min。侧卧位下实施单次腰麻,药物为0.187 5%布比卡因1ml+0.01%吗啡1.5ml,单次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实施完成后即平卧。
对照组以硬膜外腔连续麻醉镇痛,操作方法为:在产妇宫口开约3cm时,使其保持左侧卧位,在L2~L3或 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操作,穿刺完成后调整产妇体位为平卧位,确认穿刺导管进入硬膜外腔后,将1%罗哌卡因注射液(美国AstraZeneca AB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03,规格:100mg∶10ml)以自控镇痛泵注入硬膜外腔,以4~5ml/h维持量持续泵入,单次泵入量为4~6ml,阻滞患者的麻醉平面到达并维持在L3~T8间,直至产妇宫口全开后停止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1) 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镇痛前、镇痛实施第10min、第30min、第60min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量表得分范围0~10分,分值越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低[5]。(2) 母婴结局:对两组的母婴结局包括转剖宫产、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3) 氧化应激指标:于镇痛开始前、分娩后采集产妇的肘静脉血约6ml,经Sigma 3-12A台式型高速离心机(德国西格玛公司)离心分离,参数设置:离心半径6cm、转速5 000r/min、时间20min,分离得血清样本,以Elx800t型全波段多功能酶标仪(美国伯腾公司)检测患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检测试剂盒由美国R&D Systems公司提供。(4)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血压降低、尿潴留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镇痛后第10min、30min、60min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分)
2.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转剖宫产、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窘迫及窒息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n(%)]
2.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Cor、NE、8-OHd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8.46%(χ2=4.561,P=0.033<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首要遇到的问题是分娩疼痛,分娩疼痛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也在不断的明确,最直接的是产妇进入产程后的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感,另外胎盘对盆腔软组织的压迫也可导致产妇的剧烈疼痛,再者一些产妇对自然分娩的认知度较低,对分娩过程的恐惧以及心理压力的增加,造成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过度分泌,影响规律性的宫缩运动,从而也增加了产妇的疼痛感[6]。对于产妇而言,剧烈的分娩疼痛是影响分娩过程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还可增加难产及新生儿窘迫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良好的分娩镇痛干预对于产妇正常分娩过程有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进展以及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多种麻醉镇痛方式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且不同的镇痛方法镇痛效果也各有差异[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镇痛后第10min、第30min、第60min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单次腰麻对于无痛分娩产妇能够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这是因为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麻醉作用强、起效速度快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以及椎管内麻醉中有广泛的应用,根据临床应用经验显示小剂量的布比卡因配合吗啡镇痛药即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会对胎儿或新生儿产生安全隐患[8]。也有研究证实[9],小剂量的布比卡因即可产生运动感觉分离,并维持麻醉平面在T10以下,不影响产妇分娩过程中正常的宫缩运动,既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又不抑制盆腔肌力,有助于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且,腰麻镇痛过程中将局麻药物、镇痛药物经穿刺注入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内,局麻药物可快速阻断患者的脊髓神经,迅速减轻痛觉传导,具有镇痛起效快、镇痛强度大等优点[10]。然而,硬膜外腔连续性麻醉应用过程中表现为麻醉药物剂量大、镇痛起效时间慢、镇痛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母婴结局比较中,观察组转剖宫产、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窘迫、窒息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单次腰麻镇痛方式的应用,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并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有利于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且小剂量布比卡因安全性良好,不会对产妇及新生儿产生各种安全性事件[11]。在氧化应激指标比较中,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单次腰麻能降低产妇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能抑制机体痛觉信号的传导,进而可降低产妇因剧烈疼痛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的上调[12]。在用药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现了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单次腰麻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吗啡单次腰麻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快速获得镇痛效果,改善母婴结局,抑制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可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