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布置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等,促进学生经常锻炼、刻苦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核心素养”。笔者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根据学生课堂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设计与课堂内容相辅相成的体育家庭作业,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融合。
一、因生而异,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匹配,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循序渐进、可操作、可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如,在布置发展上肢力量的作业时,安排能力较弱的学生练习跪姿俯卧撑,中等水平的学生练习俯卧撑,能力较强的学生练习高位俯卧撑。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男、女生等不同人群设计迎合其兴趣爱好的体育家庭作业,帮助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快乐,进而激发其参与运动的内驱动力。如,在布置发展下肢力量的作业时,男生以负重下蹲、跳跃障碍物等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为主,女生则以半蹲跳、保加利亚蹲等安全性更高的内容为主。
最后,要考虑参与者的家庭环境差异。体育锻炼对场地空间、设施设备要求较高,要兼顾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设计适应不同环境的家庭作业。如,在布置引体向上练习时,针对家里有单杠等练习器材的学生,可以布置悬挂、摆动、借力引体等任务;对于家里沒有器材的学生,可以借用装水的饮料瓶等物品进行重物上举等练习内容。减少“强制要求家长监督”和“必须家长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既能减轻家长的负担,还能保证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等群体有条件完成作业。不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高质量完成也难以避免家校联动,应通过家长会、学校网络平台推动等方式让学生家长认识到体育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意义,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
二、形式多样,落实育体育心
在设计和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体育教师要敢于突破和创新,不仅要涵盖技能、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等内容,还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引下,围绕核心素养理念,增强学科融合,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理念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可根据学生学段的体、技能学习内容,梳理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将知识分级、分层融入到相对应的体育家庭作业中去,以促进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技战术的理解。如,在布置立定跳远练习内容时,先让学生自行查阅立定跳远的裁判规则,并尝试从体育起源出发,寻找相应的规则解释,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裁判知识、避免犯规,加深学生对立定跳远过程中“小腿前伸”等要点的理解。
在体育家庭作业中,还可以结合绘画、征文、摄影、比赛鉴赏等形式进行,通过“体育+”的形式让体育家庭作业更丰富有趣,提高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真正实现育体育心的目的。
三、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健康行为
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该以体育为载体,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可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运动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如,借助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这一机制,鼓励学生邀请家长在课外时间进校锻炼,并对相关学生颁发锻炼奖励卡片,累计一定数量后可兑换相应奖励。又如,将耐力跑的家庭作业与消防安全常识相结合,学生在家庭住宅楼道内进行消防巡查,检查消防器材是否配备到位。通过爬楼梯达到体能锻炼效果,又能将所学的消防安全知识落到实际生活中,为社区安全做出贡献。
四、以评促学,树立良好体育品德
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下,体育家庭作业强调落实全方位育人和核心素养理念。为提高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性,应设置差异性“达成目标”,摒弃以往“定量式”目标设定与评价,转变为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由“必须完成多少任务量”到“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了多少”,让参与者将焦点移至内在发展,而非与他人竞争,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跳绳项目中,可以将单纯要求学生每天要完成多少次跳绳改变成要求学生一段时间之后要在自己1分钟跳绳最好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多少次以上。通过评价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引导学生追求自我进步,培养与他人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