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23-06-14 02:27黄磊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思辨能力新课标

黄磊

【摘要】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将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融合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分析思辨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对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辨能力;融合教学;新课标

1 初中物理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1.1 初中物理学科思辨能力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物理学科思辨能力的内涵也逐渐明晰,在物理学科中,过程与方法主要是,指学生掌握了相应知识之后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物理学科中,过程和方法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和兴趣;三是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2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想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来帮助学生认识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作用;然后再通过“压强”这一概念让学生了解到压强和压力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其了解到物理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物理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在独立思考以及相互讨论中逐步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开启师生共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讨论问题.

例如 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声音进行探索: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不同;不同物体发出声音后的“音”也不同.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学习“声波”这一章知识.在播放视频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放一些小纸片,你能听到这些小纸片发出的声音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思考时不要局限于教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条件;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计;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挖掘物理知識的本质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十二章第1节《动能 势能 机械能》中的势能时,教师可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讲解势能与重力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势能的本质和意义.在讲解机械能,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二定律”中有关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在讲解势能和动能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体会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换的过程;在讲解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相互转换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进行体验.在讲解机械运动和静止时,教师可以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解释这些物理现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原理研究方法和探索过程等方面的认识.

3.1 了解物理学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物理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用数学进行理论推导和计算的学科,并且现在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科”.物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密不可分,而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科学技术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例如 教师通过讲到“伽利略”第一次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定律以后,就产生了许多科学家;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以及各种关于光、运动和热等方面的实验.“牛顿”通过实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等;还可以通过讲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又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最终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有很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例如;“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以及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物理发展史小故事,将物理与历史相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科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物理发展史之后树立正确、科学且端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2 了解新课程标准,促进科学责任

教师要将新课程标准作为自己实施教学的目标和依据,可以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初中物理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素养的要求,与旧物理教材中科学素养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科学责任.

例如 教师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机械能与动能”这一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感受到机械能与动能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师要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动能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机械能和动能进行分类;比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转换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对机械能与动能之间联系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责任的重要性.

3.3 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不仅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处理,而且还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这也使得初中物理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把带有水分子的照片或者视频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来观察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充分地掌握水分子的变化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呈现一些与水有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4节《浮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桶里装满水后进行晃动的视频,从而让学生对浮力产生了初步概念.然后教师再把带有浮力和不带浮力的塑料桶,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晃动,通过比较两个塑料桶中液体表面面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掌握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 基于跨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将其看作是一个整体来对待,在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地锻炼.同时,跨学科融合教学还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为例.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声音是什么”部分,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是学习物理知识,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产生的条件;其次是“探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和物体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然后是“利用实验探究空气对声音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是“利用实验探究声音传播规律”.对于“声音是什么”部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设计.通过教师对不同问题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关于声音的相关知识.对于“利用实验探究声音传播规律”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来进行探究.

5 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思考、分析、比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可以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问题.

例如 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这一课中,在学生掌握了“水对容器内的压力作用”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在学校用手提桶倒水时都会发现:提着越高水对桶壁的压强越小,为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提着越高水对桶壁的压强与提桶高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对这种情况产生思考,并让学生自主提出解决方案.对于这类问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引导分析,例如:学生在提着装满水的桶到洗手池时,如果用手去挤压水面,那么水对水桶内壁造成怎样的压力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结合生活中具体物体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锻炼思辨能力.

5.1 更好理解课本的知识

例如 在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中的杠杆平衡条件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图所示,一根长约6m的木条从桌子上滑下时,其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有多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这两个力相比较,则物体受到的力比较大.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这种通过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2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本节课中,教师就布置了“实验探究影响水的压强与气压之间关系”这一课题,教师可以准备一组大小不同的塑料杯子,将其分别放入到水中,观察其水的压强与气压之间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请小组内讨论出,你是如何发现这些塑料杯子压强与气压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的?现在引导同学们把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下来,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之后将其记录了下来,并对他们所记录内容进行评价,哪些同学提出了正确的观点?哪些同学提出了错误观点?并对他们所提出观点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进行归纳.在本节课中,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语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思辨意义的素材和信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慢慢体会到思辨能力和物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身上是否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与鼓励,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明,蒋雅云.落实学科核心素養: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4):71-83.

[2]张敬威,于伟.学科核心素养:哲学审思、实践向度与教学设计[J].教育科学,2021,37(04):60-66.

[3]高兆芬,余焕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氨的催化氧化制取硝酸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6):57-60+108.

[4]纪德奎,郭子超.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课堂教学目标转换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4-8.

[5]张润泽.激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2022,No.649(41):156-158.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思辨能力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